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個節氣,即太陽到達黃經315°之時,在西曆每年2月3日至5日之间,表示着春天之开始。从此日一直到立夏这段期间,都称为春季元旦標誌著新一年的開始,而立春則是真正春天的開始,也是古代所指的春節,而術數上立春亦是新一年的新開始。

日期和時間(協調世界時 UTC+0)
開始結束
辛巳 2001-02-03 18:28 2001-02-18 14:27
壬午 2002-02-04 00:24 2002-02-18 20:13
癸未 2003-02-04 06:05 2003-02-19 02:00
甲申 2004-02-04 11:56 2004-02-19 07:50
乙酉 2005-02-03 17:43 2005-02-18 13:31
丙戌 2006-02-03 23:27 2006-02-18 19:25
丁亥 2007-02-04 05:18 2007-02-19 01:08
戊子 2008-02-04 11:00 2008-02-19 06:49
己丑 2009-02-03 16:49 2009-02-18 12:46
庚寅 2010-02-03 22:47 2010-02-18 18:35
辛卯 2011-02-04 04:32 2011-02-19 00:25
壬辰 2012-02-04 10:22 2012-02-19 06:17
癸巳 2013-02-03 16:13 2013-02-18 12:01
甲午 2014-02-03 22:03 2014-02-18 17:59
乙未 2015-02-04 03:58 2015-02-18 23:49
丙申 2016-02-04 09:46 2016-02-19 05:33
丁酉 2017-02-03 15:34 2017-02-18 11:31
戊戌 2018-02-03 21:28 2018-02-18 17:18
己亥 2019-02-04 03:14 2019-02-18 23:03
庚子 2020-02-04 09:03 2020-02-19 04:57
辛丑 2021-02-03 14:59 2021-02-18 10:44

數據來源:噴氣推進實驗室線上曆書系統

習俗

鞭春

由古代的祭春典禮演變,大約從漢朝開始,京府與各州、縣官府會於立春前一日,於正門前東、西側放置用泥土塑造的耕人與耕牛像,藉以象徵春天來臨,提醒農民準備春耕。起初只是靜態的陳列,後來演變成「鞭打春牛」的活動,土塑的耕人被活人扮演的勾芒神所代替,勾芒神身穿綠色衣服,手執楊柳絲杖鞭打土牛,示意喚醒牛隻準備耕作,是謂「鞭春」。按照歷代風俗,官吏鞭春後,民眾會爭奪春牛身上的土片,以撒到自家田地中,冀望當年的農作物獲取大豐收。

咬春

於立春當天,用餅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餅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體健康,稱之為「咬春」。

立蛋

存钱

新加坡,坊间盛传在立春这天存钱有让一整年都有钱进账、财源滚滚的寓意。当地人每逢立春都会根据自己生肖所属的吉时前往银行进行储蓄[1][2][3]

物候

  • 東風解凍:凍結於,遇春風而解,不曰春而曰者,《呂氏春秋》曰:“東方屬木。”木,火母也,火氣溫,故解凍。
  • 蟄蟲始振:蟄,藏也;振,動也;蟄藏之蟲,因春氣至而皆蘇動之矣。鮑氏曰:「動而未出,至二月乃大驚而走也。」
  • 魚陟負冰:原為魚上冰,《元史志》改為魚陟負冰。陟,升也;魚當盛寒,伏水底而逐暖,至正月陽氣至,則上游而近冰,故曰負。

书目參考

网络文献参考

  1. 叶俊颖. . 新加坡联合早报. 2020年2月4日 [2021年2月3日] (中文).
  2. . 东方日报. 2021年1月29日 [2021年2月3日] (中文).
  3. . 新加坡海峽時報. [2016年2月4日] (英语).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曆象彙編·歲功典·立春部》,出自《古今圖書集成

相關條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