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田義民亭

竹田義民亭,當地作褒忠義民亭臺灣花蓮縣廟宇,位於富里鄉竹田村,主祀義民爺[1],由新竹縣枋寮褒忠亭義民廟[lower-alpha 1]迎請令旗而來。[2][3]

竹田褒忠義民亭
Zhutian Yimin Temple
立面
立面
漢語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981 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16鄰富田10號
創建年份  中華民國34年(公元1945年)
開基者 客家移民
主神 義民爺
天上聖母
福德正神
地藏菩薩
例祭 農曆七月廿一(義民節)
相关人物 富里鄉竹田村、羅山村、新興村村民

沿革

臺灣日治時期,不少新竹州客家漢人移居至富里鄉竹田村一帶拓開墾,但過期屢遭瘧疾、蟲害、收穫歉收等困擾,生活長期清苦。民國34年(1945年)間,竹田村的居民返回原鄉新竹縣,至新埔鎮枋寮義民廟祈求,迎請義民爺的令旗、分割香火至竹田村民宅供奉,此即竹田義民亭之由來。[2][4]

民國38年(1947年),義民爺令旗挪至現址供奉,並正式搭建廟宇,最初僅為茅草鋪蓋屋頂的木造建築。民國41年(1952年),不堪颱風侵襲而傾圯,地方遂委請「阿章師」李上章承建新廟,聘請匠師雕作石像、龍柱,且石材係由當地開採,石柱木造的廟宇順利於民國46年(1957年)落成。民國65年(1976年)再度整建新廟,由竹田村陳阿滿施建,廟身悉改為鋼筋水泥結構,於民國68年(1979年)竣工,即為今貌。[3][4]

此外,廟宇雖幾經翻修,但民國四十年代(1950年代)廟宇的石刻楹聯,以及歷代木刻雕版的籤詩、七星劍、舊式神轎等古文物皆有獲得廟方保存,並公開展示。[4]

竹田義民亭最初僅奉有令旗,而無神像,直到民國77年(1988年)才有村民提議為義民爺塑造金身。根據廟方說法,義民爺乃「有神無像」,施作神像並無所憑據、有其難度,但相傳負責神像的師傅在施作前一夜睡夢期間,義民爺顯靈入夢,師傅才依照夢中義民爺樣貌順利雕作出來。[3]

竹田義民亭信眾範圍含括羅山村與新興村等,迄今仍是周遭村落的信仰中心,而每年逢農曆七月二十一日的義民節,不分客家人或閩南人皆會來此朝拜、共襄盛舉,且為象徵保存傳統,儀式乃以客家語進行。[2][3]

圖輯

相關條目

注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竹田褒忠義民亭
  1. 台灣學者姚誠所著《洄瀾神境-花蓮的寺廟與神明》中,記述竹田義民亭係由屏東縣枋寮鄉的褒忠義民亭傳來;但另外參酌客家電台針對竹田義民亭信眾的現場訪談,以及富里鄉人士黃學堂在客家文化資產數位網所撰的資料,皆言香火最初係源自新竹縣新埔鎮的枋寮義民廟。本文以後者說法為準。

參考資料

  1. . 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 [2019-10-26] (中文(台灣)‎).
  2. . 客家電視. 2019-08-20 [2019-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5) (中文(台灣)‎).
  3. 姚, 誠. . 花蓮市: 花蓮縣文化局. 1999: 213–215. ISBN 9570244283 (中文(台灣)‎).
  4. 黃學堂. . 客家文化資產數位網. 2014-08-22 [2019-10-26]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