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世代寶可夢列表

第一世代的寶可夢是指在1996年發售的《精靈寶可夢 紅·綠》中引入的、也是該系列最初的151種虛構生物,下表列出第一世代的寶可夢,以遊戲中名為「寶可夢圖鑑」的百科全書所提供的編號排列,編號001是妙蛙種子,編號151是夢幻

《精靈寶可夢》商標

設計與開發

第一世代的寶可夢由杉森建設計[1]。它們都有著相對簡單的設計,且與現實生物非常類似,包括但不限於波波(類似鴿子)、拉達(類似老鼠)、阿柏蛇(類似蛇)和小海獅(類似海獅)。這一代裡有許多寶可夢的設計是後續系列中重複概念的基礎。[2]

在《精靈寶可夢 太陽/月亮》中,引入了新的遊戲元素「地區型態」,生長在《太陽/月亮》故事舞台阿羅拉地區的部份寶可夢有著與其它地區的同類型寶可夢不同的型態,稱為「阿罗拉的样子」,除了外觀不同外,寶可夢的能力也不一樣[3]。衛報的編輯Alex Hern認為,開發團隊可能是打算藉此重新設計一些第一代的寶可夢。[4]

列表

第一世代寶可夢列表[nb 1]
中文 日文 全國
圖鑑
編號
屬性 進化 初登場 設計、影響與評價
第一 第二
妙蛙種子 フシギダネ 001 妙蛙草 (#002) 紅·綠 對於妙蛙種子的評價大多數是正面的,它經常被列為最棒的寶可夢之一[6][7]。不過身為第一世代的初始寶可夢之一,願意選擇它的玩家並不多。[8]
妙蛙草 フシギソウ 002 妙蛙花 (#003) 紅·綠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和《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隱藏)中的可玩角色。
妙蛙花 フシギバナ 003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妙蛙花 メガフシギバナ[9] 無法進化 X·Y
小火龍 ヒトカゲ 004 火恐龍 (#005) 紅·綠
火恐龍 リザード 005 噴火龍 (#006) 紅·綠
噴火龍 リザードン 006 飛行 超級進化 紅·綠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任天堂明星大亂鬥3DS/Wii U》和《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隱藏)中的可玩角色。
超級噴火龍X メガリザードンX[9] 無法進化 X·Y
超級噴火龍Y メガリザードンY[9] 飛行 無法進化 X·Y
傑尼龜 ゼニガメ 007 卡咪龜 (#008) 紅·綠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和《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隱藏)中的可玩角色。
卡咪龜 カメール 008 水箭龜 (#009) 紅·綠
水箭龜 カメックス 009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水箭龜 メガカメックス[9] 無法進化 X·Y
綠毛蟲 キャタピー 010 鐵甲蛹 (#011) 紅·綠 鳳蝶科的幼蟲為原型設計而成[10]
鐵甲蛹 トランセル 011 巴大蝶 (#012) 紅·綠
巴大蝶 バタフリー 012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獨角蟲 ビードル 013 鐵殼蛹 (#014) 紅·綠
鐵殼蛹 コクーン 014 大針蜂 (#015) 紅·綠
大針蜂 スピアー 015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大針蜂 メガスピアー[9] 無法進化 終極紅寶石
始源藍寶石
波波 ポッポ 016 一般 飛行 比比鳥 (#017) 紅·綠
比比鳥 ピジョン 017 一般 飛行 大比鳥 (#018) 紅·綠
大比鳥 ピジョット 018 一般 飛行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大比鳥 メガピジョット[9] 一般 飛行 無法進化 終極紅寶石
始源藍寶石
小拉達 コラッタ 019 一般 拉達 (#020) 紅·綠 小拉達被GamesRadar批評為「骯髒的齧齒類」,被《官方任天堂雜誌》評為「垃圾」[11][12]
拉達 ラッタ 020 一般 無法進化 紅·綠
烈雀 オニスズメ 021 一般 飛行 大嘴雀 (#022) 紅·綠
大嘴雀 オニドリル 022 一般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阿柏蛇 アーボ 023 阿柏怪 (#024) 紅·綠
阿柏怪 アーボック 024 無法進化 紅·綠
皮卡丘 ピカチュウ 025 雷丘 (#026) 紅·綠 《精靈寶可夢》系列的吉祥物,《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中的可玩角色。
雷丘 ライチュウ 026 無法進化 紅·綠
穿山鼠 サンド 027 地面 穿山王 (#028) 紅·綠
穿山王 サンドパン 028 地面 無法進化 紅·綠
尼多蘭 ニドラン♀ 029 尼多娜 (#030) 紅·綠
尼多娜 ニドリーナ 030 尼多 (#031) 紅·綠
尼多 ニドクイン[13] 031 地面 無法進化 紅·綠
尼多朗 ニドラン♂ 032 尼多力諾 (#033) 紅·綠
尼多力諾 ニドリーノ 033 尼多王 (#034) 紅·綠
尼多王 ニドキング 034 地面 無法進化 紅·綠
皮皮 ピッピ 035 妖精[nb 2] 皮可西 (#036) 紅·綠 《精靈寶可夢》吉祥物最初原定由皮皮和皮卡丘共同擔任,但是皮皮的人氣遠不如後者。[14]
皮可西 ピクシー 036 妖精[nb 2] 無法進化 紅·綠
六尾 ロコン 037 九尾 (#038) 紅·綠
九尾 キュウコン 038 無法進化 紅·綠 以東亞神話中的九尾狐為原形設計。[15]
胖丁 プリン 039 一般 妖精[nb 2] 胖可丁 (#040) 紅·綠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系列中的可玩隱藏角色(Wii U版除外)。
胖可丁 プクリン 040 一般 妖精[nb 2] 無法進化 紅·綠
超音蝠 ズバット 041 飛行 大嘴蝠 (#042) 紅·綠
大嘴蝠 ゴルバット 042 飛行 叉字蝠 (#169) 紅·綠
走路草 ナゾノクサ 043 臭臭花 (#044) 紅·綠
臭臭花 クサイハナ 044 霸王花 (#045)
美麗花 (#182)
紅·綠
霸王花 ラフレシア 045 無法進化 紅·綠
派拉斯 パラス 046 派拉斯特 (#047) 紅·綠
派拉斯特 パラセクト 047 無法進化 紅·綠
毛球 コンパン 048 摩魯蛾 (#049) 紅·綠
摩魯蛾 モルフォン 049 無法進化 紅·綠
地鼠 ディグダ 050 地面 三地鼠 (#051) 紅·綠
三地鼠 ダグトリオ 051 地面 無法進化 紅·綠
喵喵 ニャース 052 一般 貓老大 (#053) 紅·綠
貓老大 ペルシアン 053 一般 無法進化 紅·綠
可達鴨 コダック 054 哥達鴨 (#055) 紅·綠 柯文哲在擔任中華民國台北市長期間,被部份網友認為與可達鴨很相似。林昶佐郝龍斌等政治人物以此消遣過柯文哲[16][17],但柯文哲本人表示不像[18][19]
哥達鴨 ゴルダック 055 無法進化 紅·綠
猴怪 マンキー 056 格鬥 火爆猴 (#057) 紅·綠
火爆猴 オコリザル 057 格鬥 無法進化 紅·綠
卡蒂狗 ガーディ 058 風速狗 (#059) 紅·綠
風速狗 ウインディ 059 無法進化 紅·綠 被IGN評為最強的非傳說寶可夢之一。對於初始寶可夢選擇傑尼龜和妙蛙種子的玩家而言,風速狗通常是他們的火屬性成員。[20][21][22]
蚊香蝌蚪 ニョロモ 060 蚊香君 (#061) 紅·綠
蚊香君 ニョロゾ 061 蚊香泳士 (#062)
蚊香蛙皇 (#186)
紅·綠
蚊香泳士 ニョロボン 062 格鬥 無法進化 紅·綠
凱西 ケーシィ 063 超能力 勇基拉 (#064) 紅·綠 名稱取自美國預言家愛德加·凱西
勇基拉 ユンゲラー 064 超能力 胡地 (#065) 紅·綠 勇基拉身上的符號與納粹德國武裝親衛隊使用的符號很相似。而在2000年11月時,以色列魔術師尤里·蓋勒狀告任天堂,蓋勒認為勇基拉未經授權使用了自己的身份,該案最終被法院駁回。[23][24][25]
胡地 フーディン 065 超能力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胡地 メガフーディン[9] 超能力 無法進化 X·Y
腕力 ワンリキー 066 格鬥 豪力 (#067) 紅·綠
豪力 ゴーリキー 067 格鬥 怪力 (#068) 紅·綠
怪力 カイリキー 068 格鬥 無法進化 紅·綠
喇叭芽 マダツボミ 069 口呆花 (#070) 紅·綠
口呆花 ウツドン 070 大食花 (#071) 紅·綠
大食花 ウツボット 071 無法進化 紅·綠
瑪瑙水母 メノクラゲ 072 毒刺水母 (#073) 紅·綠 由於中華民國前總統馬英九在擔任總統時的表現被網友批評,便有網友以諧音「馬腦水母」蔑稱之,馬英九於卸任前拍攝影片回應,表示自己不是馬腦水母。[26]
毒刺水母 ドククラゲ 073 無法進化 紅·綠
小拳石 イシツブテ [27] 074 岩石 地面 隆隆石 (#075) 紅·綠
隆隆石 ゴローン 075 岩石 地面 隆隆岩 (#076) 紅·綠
隆隆岩 ゴローニャ 076 岩石 地面 無法進化 紅·綠
小火馬 ポニータ 077 烈焰馬 (#078) 紅·綠
烈焰馬 ギャロップ 078 無法進化 紅·綠 烈焰馬被認為是兼具可愛和帥氣於一身的寶可夢,普遍受粉絲歡迎。[28][28][29][30][31]
呆呆獸 ヤドン 079 超能力 呆殼獸 (#080)
呆呆王 (#199)
紅·綠
呆殼獸 ヤドラン 080 超能力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呆殼獸 メガヤドラン[9] 超能力 無法進化 終極紅寶石
始源藍寶石
小磁怪 コイル 081 [nb 3] 三合一磁怪 (#082) 紅·綠
三合一磁怪 レアコイル 082 [nb 3] 自爆磁怪 (#462) 紅·綠
大蔥鴨 カモネギ 083 一般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嘟嘟 ドードー 084 一般 飛行 嘟嘟利 (#085) 紅·綠
嘟嘟利 ドードリオ [32] 085 一般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小海獅 パウワウ 086 白海獅 (#087) 紅·綠
白海獅 ジュゴン 087 無法進化 紅·綠
臭泥 ベトベター 088 臭臭泥 (#089) 紅·綠
臭臭泥 ベトベトン 089 無法進化 紅·綠
大舌貝 シェルダー 090 刺甲貝 (#091) 紅·綠
刺甲貝 パルシェン 091 無法進化 紅·綠
鬼斯 ゴース 092 幽靈 鬼斯通 (#093) 紅·綠
鬼斯通 ゴースト 093 幽靈 耿鬼 (#094) 紅·綠
耿鬼 ゲンガー 094 幽靈 超級進化 紅·綠 由於其簡單又吸引人的設計,直到X·Y發佈以前,耿鬼是杉森建最喜歡的寶可夢。[33]
超級耿鬼 メガゲンガー[9] 幽靈 無法進化 X·Y
大岩蛇 イワーク 095 岩石 地面 大鋼蛇 (#208) 紅·綠 雖然就造型設計而言,大岩蛇得到的評價很不錯,但和其它第一世代的岩石屬性寶可夢相比,大岩蛇的戰鬥能力顯得不足。[2][34][35][36]
催眠貘 スリープ [32] 096 超能力 引夢貘人 (#097) 紅·綠
引夢貘人 スリーパー 097 超能力 無法進化 紅·綠
大鉗蟹 クラブ 098 巨鉗蟹 (#099) 紅·綠
巨鉗蟹 キングラー 099 無法進化 紅·綠
霹靂電球 ビリリダマ 100 頑皮雷彈 (#101) 紅·綠
頑皮雷彈 マルマイン 101 無法進化 紅·綠
蛋蛋 タマタマ 102 超能力 椰蛋樹 (#103) 紅·綠
椰蛋樹 ナッシー 103 超能力 無法進化 紅·綠 椰子樹外型的寶可夢。
卡拉卡拉 カラカラ 104 地面 嘎啦嘎啦 (#105) 紅·綠
嘎啦嘎啦 ガラガラ 105 地面 無法進化 紅·綠
飛腿郎 サワムラー 106 格鬥 無法進化 紅·綠
快拳郎 エビワラー 107 格鬥 無法進化 紅·綠
大舌頭 ベロリンガ 108 一般 大舌舔 (#463) 紅·綠
瓦斯彈 ドガース 109 雙彈瓦斯 (#110) 紅·綠
雙彈瓦斯 マタドガス 110 無法進化 紅·綠
獨角犀牛 サイホーン 111 地面 岩石 鑽角犀獸 (#112) 紅·綠
鑽角犀獸 サイドン 112 地面 岩石 超甲狂犀 (#464) 紅·綠 鑽角犀獸是Game Freak設計出來的第一隻寶可夢。[37]
吉利蛋 ラッキー 113 一般 幸福蛋 (#242) 紅·綠
蔓藤怪 モンジャラ 114 巨蔓藤 (#465) 紅·綠
袋獸 ガルーラ 115 一般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袋獸 メガガルーラ[9] 一般 無法進化 X·Y
墨海馬 タッツー 116 海刺龍 (#117) 紅·綠
海刺龍 シードラ 117 刺龍王 (#230) 紅·綠
角金魚 トサキント 118 金魚王 (#119) 紅·綠
金魚王 アズマオウ 119 無法進化 紅·綠
海星星 ヒトデマン 120 寶石海星 (#121) 紅·綠
寶石海星 スターミー 121 超能力 無法進化 紅·綠
魔牆人偶 バリヤード 122 超能力 妖精[nb 4] 無法進化 紅·綠
飛天螳螂 ストライク 123 飛行 巨鉗螳螂 (#212) 紅·綠 IGNGamesRadar皆稱讚飛天螳螂的設計,認為它「很酷」。[38][39][40]
迷唇姐 ルージュラ 124 超能力 無法進化 紅·綠 由於迷唇姐的設計與黑臉相似,因而引發了一些爭議。[41][42][43][44]
電擊獸 エレブー 125 電擊魔獸 (#466) 紅·綠
鴨嘴火獸 ブーバー 126 鴨嘴炎獸 (#467) 紅·綠 雖說鴨嘴火獸被官方任天堂雜誌的讀者票選為第八優秀的火屬性寶可夢[45],不過GamesRadar多次批評它的設計,認為它的前額外型像屁股。[46][47]
凱羅斯 カイロス 127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凱羅斯 メガカイロス[9] 飛行 無法進化 終極紅寶石
始源藍寶石
肯泰羅 ケンタロス 128 一般 無法進化 紅·綠
鯉魚王 コイキング 129 暴鯉龍 (#130) 紅·綠 鯉魚王被稱為是「最弱的寶可夢」,官方以此為主題推出了歌曲。
暴鯉龍 ギャラドス 130 飛行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暴鯉龍 メガギャラドス[9] 無法進化 X·Y
拉普拉斯 ラプラス 131 無法進化 紅·綠
百變怪 メタモン 132 一般 無法進化 紅·綠 百變怪可以變身成多種寶可夢,且可以和多數的寶可夢生蛋,因此是寶可夢育種中不可或缺的寶可夢。百變怪是小島秀夫最喜歡的寶可夢。[48]
伊布 イーブイ 133 一般 多種[nb 5] 紅·綠 伊布被許多人認為是「最可愛」的寶可夢[49][50][51][52],因此有大量與伊布相關的衍生商品。[53][54][55]
水伊布 シャワーズ 134 無法進化 紅·綠
雷伊布 サンダース 135 無法進化 紅·綠
火伊布 ブースター 136 無法進化 紅·綠
多邊獸 ポリゴン 137 一般 多邊獸2 (#233) 紅·綠 在多邊獸(舊譯3D龍)登場的動畫劇集中,由於畫面快速閃爍造成超過600名觀眾送醫,不但讓該集被永久禁播,更影響日本動畫相關法規,史稱「3D龍事件」。[56]
菊石獸 オムナイト 138 岩石 多刺菊石獸 (#139) 紅·綠
多刺菊石獸 オムスター 139 岩石 無法進化 紅·綠
化石盔 カブト 140 岩石 鐮刀盔 (#141) 紅·綠
鐮刀盔 カブトプス 141 岩石 無法進化 紅·綠
化石翼龍 プテラ 142 岩石 飛行 超級進化 紅·綠
超級化石翼龍 メガプテラ[9] 岩石 飛行 無法進化 X·Y
卡比獸 カビゴン 143 一般 無法進化 紅·綠
急凍鳥 フリーザー 144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閃電鳥 サンダー 145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設計源自於美洲原住民雷鳥神話。[15]
火焰鳥 ファイヤー 146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設計源自於斯拉夫神話中的火鳥。[15]
迷你龍 ミニリュウ 147 哈克龍 (#148) 紅·綠
哈克龍 ハクリュー 148 快龍 (#149) 紅·綠
快龍 カイリュー 149 飛行 無法進化 紅·綠
超夢 ミュウツー 150 超能力 超級進化 紅·綠 任天堂明星大亂鬥DX》、《任天堂明星大亂鬥3DS/Wii U》(需要DLC)和《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特別版》中的可玩隱藏角色。
超級超夢X メガミュウツーX[9] 超能力 格鬥 無法進化 X·Y 超夢是第一世代裡最強的寶可夢之一,玩家只能在遊戲通關後才能遇見它。超夢也是第一部電影《神奇寶貝劇場版:超夢的逆襲》的主角。由於Game Freak很喜歡超夢,因而給與它兩種類型的超級進化。[57]
超級超夢Y メガミュウツーY[9] 超能力 無法進化 X·Y
夢幻 ミュウ 151 超能力 無法進化 紅·綠 只能透過參加任天堂的活動取得。
MissingNo. けつばん None[nb 6] [nb 7] 一般 無法進化 紅·綠 MissingNo.不是正常的寶可夢,而是系統的錯誤處理器,其作用是防止遊戲讀取一種不存在的寶可夢品種而出現錯誤[58][59]。它被視為是電子遊戲史上最出名且最受歡迎的程式錯誤。[60]

阿羅拉的樣子

具有阿羅拉的樣子的第一世代寶可夢列表[nb 1]
中文 日文 全國
圖鑑
編號
屬性 進化 初登場 影響與評價
第一 第二
小拉達 コラッタ 019 一般 拉達 (#020) 太陽/月亮 小拉達的阿羅拉型態於2016年9月1日的任天堂直播中公開。[61]
拉達 ラッタ 020 一般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雷丘 ライチュウ 026 超能力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穿山鼠 サンド 027 穿山王 (#028) 太陽/月亮 阿羅拉型態的穿山鼠和穿山王是為了適應當地的雪山環境而演變的。[4]
穿山王 サンドパン 028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六尾 ロコン 037 九尾 (#038) 太陽/月亮 阿羅拉型態的六尾和九尾是為了適應當地的雪山環境而演變的。[4]
九尾 キュウコン 038 妖精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地鼠 ディグダ 050 地面 三地鼠 (#051) 太陽/月亮
三地鼠 ダグトリオ 051 地面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喵喵 ニャース 052 貓老大 (#053) 太陽/月亮 阿羅拉地區的喵喵是從其他地區作為進貢給貴族的禮物。
貓老大 ペルシアン 053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小拳石 イシツブテ [27] 074 岩石 隆隆石 (#075) 太陽/月亮
隆隆石 ゴローン 075 岩石 隆隆岩 (#076) 太陽/月亮
隆隆岩 ゴローニャ 076 岩石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臭泥 ベトベター 088 臭臭泥 (#089) 太陽/月亮 阿羅拉的臭泥和臭臭泥身上具有五顏六色的條紋。[62][63]
臭臭泥 ベトベトン 089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椰蛋樹 ナッシー 103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由於阿羅拉的氣候溫暖,陽光普照,當地的椰蛋樹可以長到10公尺以上[4]。它的外型被許多玩家和評論家認為十分可笑,也使阿羅拉型態的椰蛋樹成為惡搞素材。[64][65][66]
嘎啦嘎拉 ガラガラ 105 幽靈 無法進化 太陽/月亮

註釋

  1. 此處資料依據任天堂官方公布的中文譯名,有關寶可夢的圖鑑編號、屬性、進化的詳細資料請參閱寶可夢公司提供的線上圖鑑。[5]
  2. 在X·Y以前,皮皮、皮可西、胖丁、胖可丁、皮寶寶、寶寶丁、波克比、布魯、布魯皇、露力麗是一般屬性。
  3. 在金·銀以前,小磁怪和三合一磁怪僅有電屬性。
  4. 在X·Y以前,魔牆人偶、拉魯拉絲、奇魯莉安、沙奈朵和魔尼尼是純超能力屬性。
  5. 伊布可進化成水伊布 (#134)雷伊布 (#135)火伊布 (#136)太陽伊布 (#196)月亮伊布 (#197)葉伊布 (#470)冰伊布 (#471)仙子伊布 (#700).
  6. 在關都圖鑑編號是000,不存在於全國圖鑑編號中。
  7. 鳥屬性是一個沒有使用的屬性,但仍存在於遊戲資料中。

參考來源

  1. Plunkett, Luke. . Kotaku. Gawker Media. 2011-05-24 [201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25).
  2. Hernandez, Patricia. . Kotaku. Gawker Media. 2012-12-17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1).
  3. Koch, Cameron. . Tech Times. 2016-08-01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07).
  4. Hern, Alex. . The Guardian. 2016-08-02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3).
  5. . The Pokémon Company International. 2015 [2015-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6).
  6. Drake, Audrey. . IGN. Ziff Davis. n.d.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2).
  7. Harmon, O'Dell. . Game Informer (GameStop). 2012-11-21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6).
  8. . inside-games. n.d. [2016-08-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03).
  9. . Canon. [2014-11-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02).
  10. Stuart Bishop. . CVG. 2003-05-30 [2008-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08).
  11. Raymond Padilla. . GamesRadar. [201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1-22).
  12. .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10-05-04 [2011-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6-03).
  13. . Bandai Co., Ltd. (via WebCite). June 2009 [201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28).
  14. Tobin, Joseph. . Duke University Press. 2004-02-05: 298 [2015-10-13]. ISBN 082233287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5. Lucas Sullivan. . GamesRadar. Future plc. 2014-02-08 [2016-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16. 徐政璿. . 東森新聞雲. 2016-09-10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中文).
  17. 程平. . 聯合新聞網. 2016-09-08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中文).
  18. . 自由時報. 2016-07-18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中文).
  19. 顧荃. . 中央社. 2016-07-18 [2016-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7) (中文).
  20. Thomas East. .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10-09-29 [2011-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
  21. Carolyn Gudmundson. . GamesRadar. [2011-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22. Jack. . IGN. [2011-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0).
  23. Kelts, Roland. . Palgrave Macmillan. 2007: 95–96. ISBN 1-4039-8476-X.
  24. Staff. . BBC News. 2000-11-02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4-13).
  25. Staff. . People. 1998-11-18 [2009-09-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10-06).
  26.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7).
  27. . 2016-12-03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28.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8).
  29.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30).
  30.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7).
  31. The Greatest Video Game Horse Revealed, As Chosen By Our Stunningly High-Profile Panel 存檔,存档日期2010-02-04.
  32. (PDF). 精靈寶可夢 (企業). [2016-02-01].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1-29).
  33. Sato. . Siliconera. Curse. 2013-11-07 [2016-0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2).
  34.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7).
  35.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30).
  36. .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4).
  37. Zablotny, Marc. . Official Nintendo Magazine. 2012-10-08 [2013-05-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9).
  38. Staff. . IGN. IGN Entertainment. 2003-08-29 [200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39. Staff. . IGN. IGN Entertainment. 2002-10-25 [2009-1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40. Elston, Brett. . GamesRadar. 2007-08-24 [2014-08-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5).
  41. Weatherford, Carole Boston. . Greensboro News Record (Greensboro, N.C.). 2000-01-16: H.3.
  42. Weatherford, Carole Boston. . Advertising Age (Crain Communications, Inc.). 2000-02-28.
  43. Dr. Pilgrim, David. . The Jim Crow Museum, Ferris State University. [2009-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04).
  44. DeVries, Jack. . IGN. 2009-02-02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7).
  45. . Nintendo of Europe GmbH.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0).
  46. . GamesRadar. Future Publishing. [2010-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6).
  47. GamesRadarCarolynGudmundson. . 2010-07-23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17).
  48. Padilla, Raymond. . G4. 2009-03-17 [2009-06-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49. Staff. . GamesRadar. Future Publishing: 2. 2007-08-24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30).
  50. Staff. . IGN. IGN Entertainment. 1999-11-04 [20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2-12-25).
  51. Jack DeVries. . Ds.ign.com. [2010-1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30).
  52. . Screw Attack.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06).
  53. . The Pallet Tribune. 2008-11-11 [20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11-28).
  54. . Digital Spy. [2016-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8).
  55. . cduniverse. 2006-10-24 [20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7).
  56. Plunkett, Luke. . 2011-02-11 [2014-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57. Masuda, Junichi; Yoshida, Hironobu. . Interview with Katy Ellis. Nintendo Life: 2. 2013-09-20 [2016-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58. DeVries, Jack. . IGN. IGN Entertainment. 2008-11-24 [2009-06-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2-06).
  59. Loe, Casey. . Versus Books. 1999: 125. ISBN 1-930206-15-1.
  60. Bainbridge, William Sims; Wilma Alice Bainbridge. . 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 (SAGE Publications). July 2007, 25: 61. doi:10.1177/0894439306289510.
  61. Martinez, Phillip. . iDigitalTimes. 2016-09-01.
  62. Koch, Cameron. . Tech Times. 2016-10-14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10).
  63. Wade, Cameron. . Paste Magazine. 2016-10-14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30).
  64. Hernandez, Patricia. . Kotaku. 2016-08-01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9).
  65. Asarch, Steven. . iDigitalTimes. 2016-08-01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7).
  66. Bergado, Gabe. . The Daily Dot. 2016-08-02 [2017-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