箔子村

萡子村[注 1],為台灣雲林縣之村落,位在四湖鄉西南境,居萡子寮漁港東北方[4],為今稱「萡子寮」(闽南语)所轄村落之一,另其二村是萡東村、廣溝村,三村行政區皆劃分為四湖鄉,為戰後於1950年進行行政區域調整,原為日治時期大字,轄屬台南州北港郡四湖庄,更成現今所轄[5][6]。箔子村除了轄原萡子寮一部分外,還有西側名為「新厝」(又稱「新」)的小聚落。

萡子村
 中華民國村里
縣市雲林縣
鄉鎮市區四湖鄉
舊名萡子寮
區劃23鄰
政府
  村長蔡水龍[1]
  辦公處雲林縣四湖鄉四湖鄉萡子村22鄰萡子寮路223號[1]
面积
  总计4.1平方公里
人口(2009年8月)
  總計1,218人
  戶數430
时区國家標準時間UTC+8
村里代碼10009180016
毗鄰萡東村廣溝村[2]
口湖鄉下崙村[3]
網站萡子網頁
萡子寮普天宮

萡子寮同名聚落,現今存在兩處,在一南一北的位置,分別是口湖鄉蚵寮村下箔子寮,頂萡子寮就是本文所提萡子寮位置[2][3][7]

根據四湖鄉戶政事務所的人口統計,箔子村的人口數最高峰曾達2,075人,至2005年底(民國九十四年)人口為401戶1,204人;本村的人口數雖曾在2002年(民國九十一年)略有成長,但是2003年(民國九十二年)之後仍逐年在減少中[8]

名由

箔子寮來由有三:

  1. 箔子為魚類一種名稱,漁民為捕撈箔子而搭建寮子,後成聚落而得[7]
  2. 箔子,全名叫遮箔子,以竹或木椿製成的定置漁網,為漁撈工具一種,建造小屋來置放漁網,故得[9]
  3. 先民來自泉州至此[注 2],後因海嘯襲擊,水災損害,歷經三次由西向東漂泊,於今日位置落腳定居,取漂泊之意命名[9]

歷史

清道光25年(1845年),農曆6月7日,位在現今口湖鄉金湖村發生水災,受海水捲岸襲來般海嘯,造成金湖、台子、成龍、新港、下湖口、蚵子寮、下崙等地受災,至最北的箔子寮也受波及[10][11]

因此,衍生出牽水藏[注 3]宗教儀式,以慰祭6月7日罹難村民[12]。今日於箔子寮可見萬人塚[注 4][11]

根據1904年《臺灣堡圖》,萡子寮聚落原位於今聚落西側一公里處,更加臨海,約今黑森林自行車道處;至1920年代新繪的地圖,萡子寮聚落已牽至今處。而在《臺灣堡圖》中,今箔子村管轄的新厝位在更西北處,在今廣溝厝西側七八百公尺處,位於當時萡子寮的北方;1920年代才遷到今處。[13]

  1. 村名正確寫法,是以四湖鄉戶政事務所頒發門牌地址寫法為基準,因萡字是罕見字,台語發音,有書寫作「箔仔村」。
  2. 原居地已不復見,據史記載聞知,是沉落海中。
  3. 牽水藏,亦作車藏、車狀或牽水車藏。
  4. 箔子寮萬人塚,葬於今廣溝村新子,不屬於箔子村。

參考文獻

  1. . 內政部民政司.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10) (中文(台灣)‎).
  2. . 內政部. 2005. ISBN 9860007012 (中文(台灣)‎).
  3. . 內政部. 2005. ISBN 9860017050 (中文(台灣)‎).
  4. . Google Maps. [2020-03-04] (中文(中国大陆)‎).
  5. 洪敏麟. . .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85年12月 (中文(台灣)‎).
  6. 雲林縣發展史編纂委員會. . . 雲林縣政府 編印. 1997年12月 (中文(台灣)‎).
  7. 施添福 總編纂. .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第425頁 (中文(台灣)‎).
  8. . zuhu.yunlin.gov.tw. [2020-03-04] (中文(台灣)‎).
  9. 施添福 總編纂. .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02: 第448頁 (中文(台灣)‎).
  10. . 中央社. [2009-09-26] (中文(台灣)‎).
  11. . . 雲林縣政府民政局 編印. 1997年12月: 第154-155頁 (中文(台灣)‎).
  12. . 全球華文網路教育中心. [2009-09-26] (中文(台灣)‎).
  13. . 臺灣新舊地圖比對-臺灣堡圖(1898~1904): 中央研究院GIS團隊編製. [2020-09-20].

外部連結

雲林縣四湖鄉公所全球資訊網─村辦公處

雲林縣政府全球資訊網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