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面

紋面刺面,又名刺烏鴉喙臺灣話[1]刺鳥喙(臺灣話:tshiah-tsiáu-tshuì),為在臉上進行的刺青,是很多民族習俗,流行於南島語族之中,如滇緬泰語民族、紐西蘭毛利人、台灣的泰雅族賽德克族東南亞南亞部份民族皆有紋面的習俗。這裡所指的紋面是指傳統習俗上的紋面,與刑罰用的黥面意義截然不同。

紋面的毛利人酋長
紋面的印度孔德人婦女
臺灣的泰雅族紋面

概述

臺灣原住民族

臺灣原住民泰雅族賽德克族太魯閣族賽夏族等民族的習俗當中,紋面代表成年及其成就的標記,沒有紋面的族人將無法得到其他族人的尊敬及認同,更無法論及婚嫁。而個人也必須在適齡期達到族人所規範的標準以證明自己有資格紋面,其中男子須要經過出草獵首的洗禮,女子則要熟稔織布技巧。男子一向紋在上額和下巴;女子則是上額及兩頰。另外紋面的另一個重大意義就是以其圖紋分辨家族譜系,將來好在彩虹橋上能與親人相認。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之泰雅族紋面工具組,共1套5件,包括木盤、竹槌、顏料罐、排針、刮血器等工具[2]

由於臺灣原住民女性兩頰V字型的紋面式樣,故臺灣話稱紋面為刺烏鴉喙(臺灣話:tshiah-oo-a-tshuì)或刺鳥喙(臺灣話:tshiah-tsiáu-tshuì)。

人物

在台灣,最後一位保有傳統紋面的泰雅族男性為高天生泰雅語:Yawi Noming),在2013年病逝[3]

在2013年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天狗部落的高香妹(泰雅族)(享耆壽95歲)、2018年苗栗縣泰安鄉大興村榮灣部落的簡玉英(泰雅語:Iwan Kainu)(享嵩壽103歲)相繼過世後,臺灣最後一位保有紋面的泰雅族女性,為同樣來自苗栗縣泰安鄉梅園村天狗部落的柯菊蘭(泰雅語:Lawa Pileg)(享耆壽97歲),也於2019年過世[4]

臺灣現存最後一位紋面長者為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山里部落(Tausa/ Tawsay)的賽德克族女性-林智妹賽德克語:Ipay Sayung),現居新北市中和區[5]

用作刑罰的刺面

中國古代有一種刺面的刑罰,稱為黥面黥刑,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奴、婢、盗、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編輯委員會. . 中華民國教育部. 2011年07月 [2020-03-14] (中文(台灣)‎).
  2.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 斯土斯民展品列表 - 斯土斯民-臺灣的故事.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3. 管瑞平. . 自由時報. 2013-07-21 [2013-07-21] (中文(台灣)‎).
  4. 管瑞平. . 中央社. 2019-09-14 [2020-03-14] (中文(台灣)‎).
  5. 黃旭昇. . 中央社. 2020-01-17 [2020-03-14] (中文(台灣)‎).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