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绅达
卡尔·埃伯·路德维希·罗森达尔 (德語:,1852年9月2日-1917年8月11日),中文名罗绅达,德意志帝國海军军官,德属胶澳租借地首任总督。退役前军衔为海军少将。
罗绅达 | |
---|---|
胶澳总督 | |
任期 1898年4月15日-1899年2月18日 | |
前任 | 职务新设 |
继任 | 叶世克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丹麥哥本哈根 | 1852年9月2日
逝世 | 1917年8月11日 奥匈帝国特伦托 | (64歲)
军事背景 | |
效忠 | 北德意志邦聯(至1871年) 德意志帝国 |
服役 | 北德意志邦联海军(至1871年) 德意志帝国海军 |
服役时间 | 1869年-1902年 |
军衔 | 海军少将 |
参战 | 八国联军之役 |
生平
早年及海军军官生涯
1852年9月2日,罗绅达生于丹麦哥本哈根[1],其父卡尔·罗森达尔()为丹麦财政部职员,其母为伊达·保尔森()[2][3]。1869年,罗绅达以军官候补生(Kadett)身份加入北德意志邦联海军,1873年晋升为海军少尉,1876年晋升中尉,1883年晋升上尉,1890年4月15日晋升少校[1][2][3]。1891年5月至1894年9月任第二鱼雷分队(II. Torpedoabteilung)指挥官[2][3]。1894年10月至1895年9月任哈根号岸防舰舰长,1895年9月至1898年1月任腓特烈·卡尔号铁甲舰舰长[1][2][3]。在此期间于1896年晋升为海军上校[1][2][3]。
任职胶澳
1897年11月14日,德国海军占领青岛。1898年3月6日,德国政府与清政府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将包含青岛在内的胶州湾地区划为德国租借地,并于同年4月成立胶澳总督府,任命罗绅达为第一任胶澳总督。1898年4月15日,罗绅达携妻女到达青岛就任总督[2][3]。罗绅达任职期间,总督府完成的工作包括参与关于租借地边界及界石位置的谈判、租借地立法准备、设立青岛和李村两区法院、颁布《征收课税章程》、《置买田地章程》、《青岛地税章程》等法令、制定第一份城市规划等。[4][5]
罗绅达到任时,已有一批德国商人到达青岛,准备在青岛购地建设商店和仓库。1898年5月9日,德国记者欧根·沃尔夫在青岛逗留数日后,在《柏林日报》头版刊登了一则简讯,称管理胶澳租借地的海军当局在促进商业方面无所作为、土地交易始终被禁止、在青岛的传教士等人士与海军无关系者均无所事事、居民对此十分不满,认为将殖民地交给海军管理、让军官担任行政长官为重大错误。时任海军部国务秘书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得知后对此十分烦恼,于5月13日致电罗绅达称柏林有关于总督府的不利报道,要求提供关于沃尔夫访问青岛经过的报告,而沃尔夫在青岛时罗绅达正忙于接待到访的海因里希亲王。1898年7月2日,沃尔夫的文章《我的胶澳游记》在《柏林日报》头版刊登,文中指称负责土地征购和土地法规制定的民事委员单威廉(Wilhelm Schrameier)禁止土地买卖的同时利用职务之便以1000马克购买了克拉拉山(今小鱼山)与海岸之间一处约50英亩的土地[3][6]。此后数月之内,多次有人在《柏林日报》刊文指责罗绅达和单威廉。[4]
这些文章陆续邮寄到青岛后,也在当地德国商人引发了一些反响。8月27日,罗绅达在老衙门召集各界人士,称《柏林日报》的几篇文章实为恶意攻击和谣言,称单威廉购地实为出于政府委托,目的在于了解土地价值,以决定之后如何将土地出售给私人,其付给中国地主的款项已由总督府以公款补还,该地已成为总督府公产。又称总督府迟迟不能开放港口、出售土地的原因在于柏林派遣专业人员太晚,而各项工作近期即可完成,开放港口指日可待,总督府尽量于10月1日开始土地拍卖。后来研究青岛早期历史的德国学者马维立对此事评论称,德国商人对总督府的不满过于不现实,因为土地测量、城市规划和街道建设未完成前根本无法建设房屋。[4]
德国国内舆论攻击罗绅达和单威廉期间,单威廉在罗绅达的保护下完成了土地法规的制定[3][4][6]。随着同年9月2日总督府宣布青岛为自由港并颁布土地法规、10月3日开始第一次土地拍卖,商人的不满情绪逐渐消失[4]。1899年初,曾有人在德国国内发文为总督府辩护,认为针对总督府的批评来自企图以资本垄断土地的商人,因为总督府的政策阻碍了他们的计划[4]。尽管如此,《柏林日报》的攻击仍使提尔皮茨于1898年10月10日任命海军上校叶世克代替罗绅达接任胶澳总督[4]。罗绅达在青岛继续任职至1899年2月叶世克到任[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