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独健

翁独健1906年11月28日-1986年5月28日),原名翁贤华,男,福建福清人,中国史学家、教育家,在史研究领域成就尤为突出。[1]

翁独健
性别
出生翁贤华
1906年11月28日
 大清福建省福清县
逝世1986年5月28日(1986歲-05歲-28)(79歲)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职业史学家
教育家
政党 中国共产党

生平

翁独健于清光绪三十二年十月十三日(1906年11月28日)出生在福清三山镇坑边村的一个贫苦农家,原名翁贤华。他少时家境贫寒,三岁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行走困难。民国二年(1913年)进入小学,後考入福清融美中学福州英华中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历史系,改名“独健”。读书期间,为史学家邓之诚洪业陈垣等赏识,并在洪业、陈垣等的影响下决定从事蒙元史研究。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赴留学,三年後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入巴黎大学深造。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回国,先後在天津工商学院云南大学中国大学等校任教,同时开展对蒙元史的系统研究。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9月起,历任燕京大学讲师、教授、教务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任燕京大学代校长,兼任北京市人民政府委员、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及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1952年,因“院系调整”,燕京大学被拆分,翁独健转任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1956年,任历史系主任。同年加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民族委员会组织的少数民族历史调查组,任内蒙东北调查组组长。1958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成立,翁独健任副所长,并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主持元史研究。1961年,同吴晗翦伯赞等发起成立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

文化大革命”中,翁独健遭受迫害,在五七干校打扫厕所。1971年回到北京,主持“二十四史”中的《元史》点校工作。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後,翁独健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兼社会历史研究室主任,兼任全国政协三、四、五、六届委员。1986年5月28日因心脏病突发病逝。[1]

成就和著作

翁独健以蒙元史研究工作著名。主要著作有《斡脱杂考》、《蒙古时代的法典编纂》、《元典章译语集释》等,主编有《蒙古族简史》。他还曾参与编纂《中国历史小丛书》、《辞海》民族分册、《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全元诗》等书籍,主持《元史》的标点和校勘。

轶事

翁独健在燕京大学求学期间,与其同寝室者为吴世昌,後亦成著名学者。因翁独健腿疾,而吴世昌一目失明,有同学邓嗣禹戏作对联一副:“只眼观天下,独脚跳龙门”,横批“盲跛相助”,取自《左传》。这副对联当时在燕京流传很广。

1950年初,邓之诚齐思和转述翁独健公开骂邓“倚老卖老,好批评人,什么会都不去”,自认为“此良言也,即以此罪名,勒令饿死,实不为枉。”[2]

参考文献

  1. . 福清新闻网.
  2. 邓之诚. 邓瑞整理. 五石斋文史札记(二十八). 1950年1月1日(冬月十三日)晴. 中国典籍与文化[J],总第66期,2008,No.3. 12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