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果榕
聚果榕(学名:),又名優曇華(梵文:,udumbara)、優曇本羅、優曇本花、優曇波羅、優曇婆羅、烏曇跋羅、鄔曇缽羅、優曇缽、優曇缽華、優曇、文仙果、马朗果(贵州)等,是桑科榕屬高大乔木,雌雄同株 ,分布于印度、越南、斯里兰卡、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30米至2,500米的地区,是一種出現於佛教經典中的植物。[2]
聚果榕 | |
---|---|
![]() | |
保护状况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蔷薇目 Rosales |
科: | 桑科 Moraceae |
属: | 榕属 Ficus |
亚属: | 聚果榕亚属 Ficus subg. Sycomorus |
种: | 聚果榕 F. racemosa |
二名法 | |
Ficus racemosa L. | |
变种 | |
| |
異名 | |
Ficus racemosa L. var. miquelii (King) Corner |
宗教上的優曇華
優曇華又優曇婆羅為梵語,意為靈瑞花、空起花、起空花。佛教經文中稱此花為「仙間極品之花」,開花被當作吉祥的徵兆,代表聖人轉輪法王(金輪王)(佛)出世,三千年才開一次花,開後隨即凋謝。
根據《佛學大辭典》,提到優曇華的佛教經典包括《法華文句》、《慧琳音義》、《玄應音義》、《慧苑音義》、《法華玄贊》、《法華義疏》、《翻梵語》、《法華經方便品》、《同化城喻品》、《同妙莊嚴王品》與《南史》等。《翻譯名義集》亦說《般泥洹經》中提到該花開時,金輪王出世的過程。據《法華文句》四上:「優曇花者,此言靈瑞。三千年一現,現則金輪王出。」《慧琳音義》卷八則說:「優曇花,梵語古譯訛略也。梵語正云烏曇跋羅,此云祥瑞靈異。天花也。世間無此花。若如來下生、金輪王出現世間,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現。」
《佛學大辭典》亦說,「此花為無花果類。產於喜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錫蘭等處。幹高丈餘。葉有二種:一平滑,一麤糙。皆長四五寸,端尖,雌雄異花,甚細,隱於壺狀凹陷之花萼中。常誤以為隱花植物。花萼大如拳,或如拇指,十餘聚生。可食而味劣。」 此外,佛教經典中有一部《優曇婆邏經》,名稱也是源於此植物。
民間傳聞
近年来有人声称发现了所谓的“优昙婆罗花”,一些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解读後,表示其实那根本不是花,只是草蛉产的卵而已。“草蛉是一种益虫,专吃蚜虫和红蜘蛛,卵一般产在植物上,有时也会产在玻璃、金属等上面。”[3]
相關條目
参考文献
-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 IUCN SSC Global Tree Specialist Group.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2019: e.T145362959A145371147 [1 October 2020]. 已忽略未知参数
|name-list-style=
(帮助) - 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中国高等植物数据库全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中文(简体)).
- 齐鲁晚报. . 齐鲁晚报. 齐鲁晚报. [2012-05-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2)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