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亚新几内亚

巴布亚新几内亚独立国英語:),通称巴布亚新几内亚(Papua New Guinea;巴布亚皮钦语:Papua Niugini;希里摩图语:Papua Niu Gini),简称巴新,是位於太平洋西南部的一個島嶼國家,主要涵蓋新幾內亞島東半部,西鄰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南部和東部分別與澳洲所羅門群島隔海相望。

巴布亞紐幾內亞獨立國

国旗
国徽
格言:  英语
“多元共存”[1]
首都
及最大城市
官方语言英語巴布亞皮欽語希里摩图语
官方文字拉丁字母
族群巴佈亞人馬來人、其他少數族群
宗教基督教
政治體制君主立憲制議會制
法律體系普通法系
政府巴布亚新几内亚国民议会
 女王
伊莉莎白二世
 總理
詹姆斯·马拉佩
 总督
鮑伯·達達埃
成立
 澳大利亚獨立
1975年9月16日
面积
 总计
462,840平方公里(第53名
 水域率
2%
人口
 2018年估计
8,084,800(第101名
 密度
15/平方公里(第201名
GDPPPP2016年估计
 总计
213.13億美元[3]第141名
 人均
2,694美元[3]第154名
GDP(国际汇率)2016年估计
 总计
156.15億美元[3]第111名
 人均
1,973美元[3]第132名
货币巴布亚新几内亚基那PGK
时区UTC+10
行驶方位靠左行駛
电话区号+675
ISO 3166码PNG
中央銀行巴布亞紐幾內亞銀行
人类发展指数0.543[4](第155名)-
国家象征极乐鸟
海岸線5,152公里
互联网顶级域.pg
网站

历史

公元前8000年新幾內亞高地已有人定居。1511年葡萄牙人發現新幾內亞島。直至19世紀初,西方對此島了解不多。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开始从爪哇岛的巴达维亚派来殖民者勘探该岛,但岛屿沿海低地大多被热带雨林和沼泽覆盖,超出了当时的技术能力,因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欧洲殖民者只在该岛沿海活动。

橙色:荷蘭,紅色:英國,灰色:德國。新幾內亞1884年至1919年殖民地圖。

随着19世纪的殖民活动不断深入,世界各地易开发土地大多被瓜分,欧洲殖民者开始佔領巴布亚岛。1884年英、德相繼瓜分新幾內亞島東半部及附近島嶼,两国领地的分界线为中部的中央山系。1906年英屬新幾內亞交澳洲聯邦管理,改稱澳屬巴布亞領地。

1943年1月7日,在布納澳洲軍隊攻擊日軍陣地。

1919年一战结束后,澳军佔領德属新几内亚。1920年12月17日國際聯盟決定委託澳管理;二战中新幾內亞一度為日軍佔領,戰後聯合國委托澳繼續管理德屬部分,1949年澳將原英屬和德屬兩部分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稱「巴布亞紐幾內亞領地」。

1973年12月1日實行內部自治。1975年9月16日脫離澳洲獨立,成為英聯邦王國成員國。

地理

地图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高地
戈羅卡市東高地省

巴布亞紐幾內亞面積462,840平方公里,其国土包括所有島嶼在内位於赤道至南纬12度,東經140度至160度之间。

巴布亞新幾內亞為赤道多雨氣候區,氣候炎熱且降雨量大,形成一個個熱帶雨林,其國土多被山和熱帶雨林覆蓋。因巴布亞新幾內亞是熱帶雨林為主,所以在生物种类上相當豐富。植物方面都主要是一些高達數十米的闊葉樹木,而動物方面則主要以鳥類和有袋類動物為主。极乐鸟是巴布亚新几内亚特有的鸟类,被绘在其国徽中。

生態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一部分是澳大拉西亞生態區,其中還包括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尼東部和一些太平洋群島,包括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

氣候

巴布亞紐幾內亞為赤道氣候,其特點是一年四季高溫,高濕度。平地年平均氣溫約24℃,溫度隨高度升高迅速降低,冬季有暴雨。

月份 一月 二月 三月 四月 五月 六月 七月 八月 九月 十月 十一月 十二月
最低溫(°C) 23 22 22 22 22 22 21 21 22 22 22 23
最高溫(°C) 31 31 31 31 30 30 29 30 30 31 32 32
平均溫(°C) 28 28 27 27 27 26 26 26 26 27 28 28
雨量(mm) 179 196 190 120 65 39 26 25 33 35 55 121
Sources : CapAustral, www.studentsoftheworld.info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經濟

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出口產品,金、銅、石油、棕櫚油、咖啡、可可粉等。
奧克泰迪礦場巴布亞新幾內西南部
戈羅卡市場

巴布亞新幾內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礦產和可再生資源,如森林,海洋(包括全球主要剩餘金槍魚資源的很大一部分),以及農業的某些部分,人民所得約為2,084美元(2015年估計)。

巴布亞新幾內亞主要是以農業為主,據2003年資料顯示,農業佔巴布亞新幾內亞經濟34%。主要出口有礦產和農產咖啡可可椰乾棕油橡膠、木材及海產等。

2018年11月12日-11月18日於舉辦第26屆亞太經濟合作會議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行政區劃

巴布亞紐幾內亞行政區劃圖

巴布亞新幾內亞分為四個大區(Region),雖然這並不是正式的行政區劃,但在政府,商業,體育和其他活動的許多方面都非常重要。

  • 巴布亞新幾內亞共有22個省級行政區:20個省、1個自治區(布干維爾自治區)以及國家首都區。每個省可分為一個或多個區(District),一個區又分為一個或多個地方行政區域。

首都:

  1. 中央省(Central)
  2. 欽布省(Chimbu)
  3. 東高地省(Eastern Highlands)
  4. 東新不列顛省(East New Britain)
  5. 東塞皮克省(East Sepik)
  6. 恩加省(Enga)
  7. 海灣省(Gulf)
  8. 馬當省(Madang)
  9. 馬努斯省(Manus)
  10. 米爾恩灣省(Milne Bay)
  11. 莫雷貝省(Morobe)
  12. 新愛爾蘭省(New Ireland)
  13. 北部省(Oro)Northern
  14. 布干維爾自治区(Autonomous Region of Bougainville)
  15. 南高地省(Southern Highlands)
  16. 西部省(Western)
  17. 西高地省(Western Highlands)
  18. 西新不列顛省(West New Britain)
  19. 桑道恩省(Sandaun)West Sepik
  20. 國家首都區(National Capital District)
  21. 赫拉省(Hela)
  22. 吉瓦卡省(Jiwaka)

政治

国会大厦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議會民主制君主立憲國家,国家元首是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不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時由總督代爲行使元首職責。巴布亚新几内亚立法機構為一院制議會,政府首腦是總理大臣,由議會内多數黨的領袖擔任。議會的111個議席中有22席為21個省和首都區的22名地方首長的官守議席。

巴布亞新幾內亞有40多個政黨,其中比較具有影響力的政黨有國民聯盟黨、人民行動黨、聯合資源黨、聯合黨、潘古黨、人民全國代表大會黨、人民民主運動黨、人民勞動黨、人民進步黨巴布亞新幾內亞黨及新一代黨等。

巴布亚新几内亚是英联邦王國

人口

巴布亚新几内亚在2014年人口估计为6,552,730,人口中位年龄是22.4岁。人口增长率是1.84%,出生率为24.89‰,死亡率为6.53‰。城市人口占13%。新生儿的死亡率是39.67‰。人口出生时的平均预期寿命是66.85岁。人口识字率是62.4%。没有读写能力的人中妇女占了大部分。[5]

南高地省的胡裡維格曼人

巴布亞紐幾內亞是在世界上最多元化的國家之一。[6]巴布亞紐幾內亞的土著族群有數百個。大部分被稱為巴布亞人。他們的祖先在幾萬年前,來到新幾內亞地區。很多偏遠的部落與外界仍然只有輕微的接觸。其余的土著居民为南岛民族,在少于四千年前迁移至该地区。

原住民的祖先在不到4萬年前抵達該地區。也有許多世界其他地方的居民,包括中國歐洲澳洲菲律賓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在1975年,巴布亞獨立,有40,000名外籍人(主要是澳大利亞和中國)在巴布亞紐幾內亞。[7]

華人:根據二零零八年的統計,華人人口約有五千人至二萬人,當中既有老華僑的後人,也有最近十多年來自中國大陸及臺灣的華人。

文化

體育

體育是巴布亞紐幾內亞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聯盟式橄欖球是最受歡迎的體育項目[8]

教育

國家教授語言為英語,但巴布亞新幾內亞有大約850種不同的方言

巴布亞新幾內亞大學位于首都

交通

因其多山崎嶇地形,國內陸路交通十分不便。首都并無公路通往任何國內城市,亦無鐵路連接其他城市。公路也僅有少數由外國捐贈的公共交通車輛行駛。

空運乃國內最重要運輸方式,於2007年全國有578座機場,其次是水運,全國有港口50多個。

参考资料

  1. Somare, Michael. . Keynote address to the 8th Papua New Guinea Mining and Petroleum Conference. 2004-12-06 [2007-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06-28).
  2. . The National. 2006-02-06 [2005-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13).
  3. .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IMF). April 2016 [2016-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04).
  4. (PDF). 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 [2019-12-21].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01-18).
  5. . [2014-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10).
  6. James Fearon. (PDF).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2003, 8 (2): 195–222 [2018-11-21]. doi:10.1023/A:1024419522867.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3-05-12).
  7. "Papua New Guinea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8. Hadfield, Dave. . The Independent. 1995-10-08 [2009-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4-25).

外部連結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巴布亚新几内亚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巴布亚新几内亚分類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