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号战列舰 (1900年)

胜利号战列舰俄語:),是俄罗斯帝国在十九世纪末建造的3艘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的三号舰,造价1005万卢布。本舰建成后即配属俄羅斯帝國海軍太平洋舰队,1903年起驻扎在旅顺港(俄方称亚瑟港)。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本舰参加了旅顺口海战,其后在黄海海战中随舰队退回旅顺港。虽然本舰在多次海战中都受损不大,然而在日军炮击时受重创坐沉。


锚泊于喀琅施塔得的胜利号战列舰,摄于1901年
概觀
艦種前無畏艦
擁有國 俄罗斯帝国(建成至1905年被俘)
 大日本帝國(1905年捕获至解体)
艦級佩列斯韦特级战列舰
製造廠俄国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
下訂1898年4月26日
動工1899年2月21日
下水胜利:1900年5月10日
周防:1905年10月17日打捞出水
服役胜利:1902年10月
周防:1908年10月
結局胜利:1904年12月7日受重炮攻击坐沉
周防:1922年解体后用作堤坝
除籍胜利:不详
周防:1922年4月1日除籍
技术数据
標準排水量胜利
设计:1万2877吨
实际:1万3530吨
全長艦體全長:132.4米
全寬21.8米
吃水胜利:8.0米
燃料2090吨燃煤
鍋爐燃煤专烧贝尔维尔式水管锅炉30座
动力直立型三段膨胀式三汽缸复合式蒸汽引擎3座
3軸推進
功率1万4500匹马力(1万0813千瓦)
最高速度18節
續航距離6200海里/10节
乘員军官27名,水兵744人
武器裝備胜利(战列舰):
45倍径双联装10英寸(254)炮2座计4门
45倍径单装6英寸(152)炮11门
50倍径75毫米(3英寸)单装炮20门
38倍径47毫米(1.9英寸)单装炮20门
37毫米(1.5英寸)单装炮8门
15英寸(381)单装魚雷發射管5具(水线上3具,水线下2具)
水雷45颗
裝甲克虏伯渗碳钢装甲
水线带:4~9英寸(102~229)
甲板: 2~3英寸(51~76)
主炮炮塔:9英寸(229)

旅顺要塞陷落后,日军捕获了胜利号,加以改造,并根据周防國而将本舰重新命名为“周防”,编列入日本海军。在奏请明治天皇定夺时,另一个候选名字是“伊豫[1]。本舰在日本海军中先是作为战列舰,其后用作海防舰、训练舰、杂役船等。日本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后裁撤了一批老旧的军舰,1922年周防除籍并拆解。

设计和概述

佩列斯韦特级的诞生与英國皇家海軍百夫长级有很深的渊源。十九世纪末期,英国设计并建造了两艘百夫长级二等战列舰,用以防卫远离本土的据点,击退进行商路破袭的装甲巡洋舰,如俄国的俄罗斯号留里克号等。受此刺激,俄国也针锋相对地设计了佩列斯韦特级,用以护卫己方的装甲巡洋舰。因此佩列斯韦特级牺牲了一定的防护和火力水平,以换取更高的航速和更远的航程。[2]

佩列斯韦特级三号舰胜利号全长132.4米,宽21.8米,吃水深8.0米。设计排水量1万2877吨,建造过程中超重不少,实际排水量达到了1万3530吨。本舰安装有30座贝尔维尔式水管锅炉,由3座垂直3段膨胀式复合蒸汽机提供动力,驱动3根推进轴,设计功率1万4500匹马力,设计最大航速18节。不过1899年11月本舰在海试时录得1万5578匹马力,实际最大航速18.5节。本舰可以装载2090吨煤,可以在10节经济航速下达到6200海里的航程。[3]

本舰主炮为4门10英寸(254火炮,安装在两座炮塔上,前后各一座。副武器为11门法国加奈生产的6英寸(152速射炮,分别安装在舰体、以及前部船艏楼下方的炮郭中。另外还有一批用以防范鱼雷艇的小型武器,包括20门75毫米速射炮、20门47毫米炮以及8门37毫米炮。鱼雷武器为5具15英寸(381鱼雷发射管,3具位于水线上、2具位于水线下。此外舰上还携带有45颗水雷。[3]

本舰水线装甲带为哈维固态渗碳硬化钢装甲,厚度为4~9英寸(102~229;炮塔则为克虏伯渗碳装甲,厚9英寸(229;甲板装甲厚2~3英寸(51~76[3]

由于本舰航速较快,有的资料称其为“快速战列舰”[4]

舰历

俄国海军服役期间

1898年4月26日,俄国方面下达了胜利号的订单[5],同年5月30日,圣彼得堡波罗的海船厂就已经开始着手胜利号的建造工程。1899年2月21日,俄国方面正式为本舰举行龙骨安放仪式[2]。1900年5月10日,本舰下水;1901年8月31日,本舰由拖船拖带至喀琅施塔得进行海试,同年10月份进行了轮机海试。1902年8月1日,本舰前往列威利参加俄国为庆祝德国皇帝威廉二世访俄而举行的阅舰式。同年10月,本舰在完成了火炮测试后进入俄国海军服役,总造价1005万卢布[6]。其后胜利号随同其他俄国舰艇前往远东旅顺港(亚瑟港)。一路上胜利号饱受主机故障的困扰,尤其是锅炉水管漏水问题一直没得到解决,导致锅炉保护用的镀锌层腐蚀严重。胜利号曾经短暂地在波特兰岛停留检修锅炉,但到了地中海状况就已经日益恶化,胜利号只能脱离舰队,独自到希腊比雷埃夫斯进行彻底的修理。

1903年6月13日,胜利号抵达旅顺港(亚瑟港)并加入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7]。同年7月,胜利号赴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旧称海参崴)进行整修,9月才返回旅顺。10月3日,俄国海军正式将胜利号列入军舰籍[8]

锚泊中的胜利号,可能摄于1904年3月

甲午战争日本获胜之后,日本和俄国之间就满洲地区朝鲜半岛的利益争夺愈发激烈,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也与日俱增。1903年底,日本方面认定谈判已经失去了意义,战争一触即发。考虑到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的主力舰将锚地转移到了旅顺港外港,一旦日本出兵登陆朝鲜,俄国舰队随时可以出动。[9]

2月8-9日深夜,日本海军驱逐舰编队夜袭旅顺口俄军泊地,日俄战争爆发。胜利号在当晚的鱼雷袭击中没有受损。9日早上,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海军中将判断俄军舰队受到鱼雷攻击后已经重创、陷入混乱,于是率领主力闯入旅顺港,用主炮对旅顺港岸防炮台进行炮击,而只用副炮攻击俄国舰队。然而俄国舰队并没有如日军高层指挥官预料的那样不堪一击,全舰包括胜利号在内对日舰进行了反击。日军的副炮对于俄舰并没有起到太大的杀伤作用,使得俄舰可以持续进行还击[10]。12:11,联合舰队总旗舰三笠命中胜利号一发12英寸炮弹,爆炸的火光即使在日军舰列中也相当明显[11]。胜利号舰体中部水线装甲带附近受到1到2发命中,2人死亡、4人负伤,只是炮弹都没有击穿胜利号的主装甲[12]

同年3月22日,日军舰艇在港外对旅顺港发动间接炮击。胜利号以及若干其他俄军战列舰也进行了间接射击作为还击;其中胜利号击中日军富士號一发炮弹,杀死7人[13]。同年4月13日,日军巡洋舰编队抵近攻击,时任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司令斯捷潘·馬卡羅夫马上出动大批军舰出港迎击。日军巡洋舰撤退,埋伏在外的第一战队(主力舰编队)随即靠近。发现了日军主力接近的馬卡羅夫下令俄舰退回港内,然而在撤退时旗舰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触雷爆炸沉没,馬卡羅夫战死[14]。跟随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号后面的胜利号也触发了一颗水雷,进水左倾11度,但还是能依靠自己的动力返回港内[15]。胜利号回港进行了修理,直到6月9日才结束,在此期间俄军从胜利号上拆除了一些火炮搬到陆地上协助防御。胜利号总共拆除了3门6英寸炮、两门75毫米炮、1门47毫米炮、4门37毫米炮[16]

同年6月23日,继任太平洋舰队旅顺分舰队司令的威廉·维特捷夫特海军少将首次尝试突围,佩列斯韦特号也参加了这次行动。日军舰队在俄舰出港后迅速进行围堵,维特捷夫特不打算与日军决战,而选择回港[17]。同年7月28日,胜利号对从陆地上进行围攻的日军阵地进行了炮击[13]

由于日本陆军持续从陆地上炮击,旅顺港内的俄军舰队处境越发险恶。俄国高层责成维特捷夫特率领舰队从速突围,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旧称海参崴),与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舰队会合。港内俄舰8月10日07:00开始起航,准备突围,而日军舰队在中午拦截住俄军舰队,黄海海战爆发。[18]

胜利号在俄军战列中序列第3[19],在战斗一开始的远程炮击阶段损伤不大。大约18:00,朝日发射的12英寸炮弹击中了俄军旗舰皇太子号的司令塔,正站在外面观察的维特捷夫特以及多名参谋人员当场战死,舰长重伤,混乱中皇太子号做出了一个剧烈的机动,然后停了下来。跟在后方的列特维赞号一开始误以为是司令有意而为之而试图跟随,接着第三位的胜利号也试图跟随[20],随后两舰被迫急转弯以避免撞上皇太子号,这一连串机动导致俄军战列陷入了混乱[21]。混乱中,处于指挥链第二位置、舰队副指挥、战列舰分队司令的帕维尔·彼得洛维奇·乌赫托姆斯基海军少将意识到旗舰出了问题,于是在座舰佩列斯韦特号上升起了将旗,命令其余俄舰跟随。重新组织队列花费了不少时间。此时皇太子号、佩列斯韦特号、波尔塔瓦号都多处中弹,严重影响了机动能力,俄军舰队此时只能选择撤回旅顺港[22]。混战中胜利号受到11发大口径炮弹命中,其中一发击中水下装甲,不过都没有击穿装甲;胜利依旧可以自行返回港内,而没有大碍[13]。舰上4人战死、29人负伤,1门10英寸炮和3门75毫米炮损坏[13]

俄军舰队返回了港内,暂时逃过一劫,然而日军并没有放松陆地上的进攻。接替战死的维特捷夫特担任舰队司令的罗伯特·维伦决定再次抽调舰队水兵和火炮充实地面防线。9月20日,日军攻下了外围的一个高地,日军炮兵获得了对港内一定的观测能力。9月28日,日军对港内炮击时,命中胜利号多发150毫米和120毫米炮弹,对非装甲区域造成一定的损伤。日军在接下来的1个半月内持续进行炮击,胜利号屡次受到命中,不过都不是很严重[13]。同年10月2日,日军开始使用280毫米重炮对港内进行射击。10月8日胜利号更换了停泊地,暂时躲开了日军的直接视线,但依然偶有盲射的炮弹命中。同年12月5日,日军以惨重的代价攻下了203高地,从此日军可以用重炮直接对港内进行瞄准射击[23]。12月7日,胜利号遭到30余发命中,坐沉于浅水区内[24]。俄军曾试图在投降前破坏胜利号,但因为本舰的重要部位早已经没入水下,破坏行动没有成功[13]

日本海军服役期间

停泊在横须贺的周防号,摄于1908年10月10日

1905年1月1日,旅顺要塞陷落,日军捕获了废弃的胜利号[25][26]。同年6月7日,日军开始着手实施打捞作业[27][28]。同年10月17日,成功将胜利号打捞浮起[29][27]。同年10月25日[30],日本方面将胜利号重新命名为“周防”[31];也在同一天,将两艘战利舰周防(胜利号)、肥前(列特维赞号)分类为一等战列舰[32][33]。本舰列入横须贺[34]。同年12月3日,周防在鎮遠、子日两舰护卫下从旅顺出发,返回日本[35][36]。12月12日,周防等舰还在路途中时,日本海军修订了舰艇等级分类表[37],废除了战列舰一等、二等的分类,周防的分类也随之变更为“战列舰”[38][39]。12月16日,周防等三舰抵达佐世保[27][36],其后周防前往长崎进行修理[27][36]

1906年5月6日,周防从长崎出发往横须贺[27][36],然后在横须贺继续进行修理。

1908年10月,周防的修理作业终于完成[26]。日本人在修理时也进行了一番改装。为了提高复原性,日方将本舰前桅的作战桅盘拆除;6英寸副炮也全部拆除,其他全部轻型火炮则统一替换成20门12磅速射炮;此外还拆掉了原有的鱼雷发射管,改成两具安装在水线上的18英寸(457鱼雷发射管[40]

1912年8月28日,日本海军再次修订海军类别等级表[41],周防改列入一等海防舰(7000吨以上)[42][4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第二舰队司令长官加藤定吉率领一批日俄战争的老式军舰,参加了青島戰役[25]。周防作为第二舰队第二战队旗舰,也参加了是次作战,为协约国军队进攻青岛提供炮火支援[44]

1922年4月1日,作为《华盛顿海军条约》签字国,日本将一批老旧军舰裁撤,周防也在裁撤名单之中[45]。同年7月13日,正在吴海军工厂系留堀进行解体作业的周防因为漏水而倾覆[46]。9月25日,有关方面成功将周防牵引出来[47],随后拖曳到廣島縣三子岛作为堤坝自沉[48],并在舰体上加修工事。

历任舰长

日本明信片中的周防号

俄国舰长

不详

日本舰长

下表系根据《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将官履歴》,以及《官報》进行整理。

  • 西紳六郎 海军大佐:1906年8月30日 - 1907年3月12日
  • (兼)茶山豊也 海军大佐:1907年3月12日 - 4月18日
  • 吉見乾海 海军大佐:1907年4月18日 - 7月1日
  • 仙頭武央 海军大佐:1907年7月1日 - 1908年5月15日
  • 小花三吾 海军大佐:1908年9月1日 - 1909年5月22日
  • 田中盛秀 海军大佐:1909年5月22日 - 1910年4月9日
  • 東郷静之介 海军大佐:1910年4月9日 - 1911年12月1日
  • 高木七太郎 海军大佐:1912年4月30日 - 12月20日
  • (兼)广濑顺太郎 海军大佐:1912年12月20日 - 1913年1月10日
  • 吉岛重太郎 海军大佐:1913年4月1日 - 12月1日
  • 冈野富士松 海军大佐:1913年12月1日 - 1914年12月1日
  • 下平英太郎 海军大佐:1914年12月1日 - 1915年4月1日
  • 丸橋彦三郎 海军大佐:1915年4月1日 - 12月13日
  • 三村錦三郎 海军大佐:1915年12月13日 - 1916年12月1日
  • 大石正吉 海军大佐:1916年12月1日 - 1917年12月1日
  • 石川秀三郎 海军大佐:1917年12月1日 - 1918年12月1日
  • 樺山可也 海军大佐:1918年12月1日 - 1919年10月1日
  • 小仓嘉明 海军大佐:1919年10月1日 - 12月1日
  • 石井祥吉 海军大佐:1919年12月1日[49] - 1920年12月1日[50]
  • 高仓正治 海军大佐:1920年12月1日[50] -

同级舰

注释

  1. 明治38年8月10日付 海軍大臣官房発行 官房第3040号。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 C06091630000 で閲覧可能。
  2. McLaughlin 2003, p. 108
  3. McLaughlin 2003, pp. 107–108, 112–14
  4. 查攸吟, p. 200
  5. Silverstone, p. 382
  6. McLaughlin 2003, p. 112
  7. McLaughlin 2003, p. 115
  8. McLaughlin 2008, pp. 47–48
  9. Westwood, pp. 15–21
  10. Forczyk, pp. 41-43
  11. 查攸吟, p. 158
  12. McLaughlin 2008, p. 48
  13. McLaughlin, p. 48
  14. Forczyk, pp. 45-46
  15. Forczyk, pp. 43, 45–46
  16. McLaughlin 2003, pp. 115, 163
  17. Warner & Warner, pp. 305–06
  18. Watts, p. 21
  19. Forczyk, p. 48
  20. 查攸吟,p. 218
  21. McLaughlin 2003, p. 163
  22. Wilmott, p. 90
  23. McLaughlin 2008, p. 46
  24. McLaughlin 2003, pp. 115, 163–64
  25. #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コマ73(原本112頁)『周防(すはう) 艦種一等戰艦 二檣(戰闘檣あり) 艦名考國名なり、周防國に採る。 艦歴舊露國軍艦、原名「ポピエダ」、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建造、明治33年進水。日露戰役中に露國太平洋艦隊として明治37年8月10日黄海々戰に参加、後ち旅順港内に於て破壊沈没、同39年1月1日(旅順の露軍降伏開城の日)我が海軍之が収容引揚に着手、同年10月25日帝國軍艦と定め「周防」と命名、同年12月戰艦の等級を廢せらる。大正元年一等海防艦に編入、同3年乃至9年戰役(日獨)に從軍:同3年8月第二艦隊第二戰隊に属し青島戰に参加(第二艦隊司令長官中将加藤定吉旗艦、艦長大佐丸橋彦三郎)、同11年4月1日除籍。
    ―要目― 長435呎/幅71.5呎/吃水26.0呎/排水量12,674噸/機關 直立聯成汽機3基、ベルビル罐30臺/馬力14,500/速力19/乗組人員732/船材 鋼(シーズト式)/兵装 25拇砲 4/15拇砲 10/8拇砲 18/機砲 2/發射管 2/起工 明治31-8-1/進水 同33-5-24/竣工 同34/建造所 露國ニュー・アドミラルチー造船所』
  26. 帝国軍艦帖コマ95-96『一等海防艦 周防(舊名ポピエダ) 一、進水年月日 明治三十三年(月日不明)/一、排水量 一萬二千九百七十噸/一、馬力 一萬五千馬力/一、速力 十八節六/一、主砲 十吋砲四門 六吋砲十門/一、建造地及建造所 露國バルチック工廠/一、日清戰爭に参加したる際重要なる事項  /一、日露戰爭に参加したる際重要なる事項 開戰時露國太平洋第一艦隊の主力として旅順方面に在り三十七年八月十日黄海々戰に参加す同年十二月我攻圍軍の爲めに旅順西港内に於て撃沈せられ三十八年一月旅順開城と共に我有に歸す/一、日獨戰爭に参加したる際重要なる事項 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海軍中将加藤定吉の旗艦として青島攻圍戰に参加し「イルチス」湛山並に海岸の諸砲臺に於ける十吋砲の効果は當時日英艦隊中其右に出づるものなく殊功を奏す青島開城後は太平洋の殘敵殲滅に從事す/一、其他特に重要なる事項 三十八年十二月旅順に於て浮揚し佐世保に廻航四十年十月横須賀に於て修理に着手し四十一年十月竣成完成す 以上』
  27. #収容艦船概要p.2『四、戰艦「ポベーダ」(排水量一二,六七四噸、三十八年六月七日引揚箸手、同年十月十七日浮揚、同年二十五日周防ト命名セラル 十二月三日旅順口發大連灣ニ避泊シ同月十六日佐世保箸、囘航委員長海軍大佐有川貞白、護衛艦ハ鎭遠、通信艦ハ子日、長崎三菱造船所ニ入渠修理ノ後チ三十九年五月六日長崎發、同十日横須賀箸、囘航委員長海軍大佐竹内平太郎)』
  28. #周防引揚回航pp.3-5『第二節 引揚作業』
  29. 明治38年10月19日官報第6693号。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15『○戰利艦ノ浮揚 旅順口内戰利艦ノ浮揚ニ關シ本月十七日接手シタル旅順口鎭守府司令長官柴山矢八ノ報告左ノ如シ(海軍省)今朝四時戰闘艦「ポペーダ」(一万二千六百七十四噸)ノ全部排水ヲ始メシニ些ノ故障ナク午後九時三十分全ク浮揚セリ』
  30. 『写真日本海軍全艦艇史』資料篇、2頁。
  31. #達明治38年10月p.9『達第百五十六號 戰利軍艦「ポピエダ」ヲ周防ト命名セラル 明治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男爵山本権兵衛』
  32.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3『明治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達一六八)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表戰艦ノ欄一等ノ下「丹後」ノ次ニ「肥前、周防」ヲ加フ』
  33. #達明治38年10月p.9『達第百五十八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表中戰艦ノ欄一等ノ下「丹後」ノ次ニ「肥前、周防」ヲ加フ 明治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海軍大臣男爵山本権兵衛』
  34. #周防引揚回航p.10『第五節 令達|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本艦ヲ周防ト命名セラレ、本籍ヲ横須賀鎮守府ト定メラレ、海軍艇員令別表中本艦定員表ヲ左ノ如ク追加セラル(以下略)』
  35. #周防引揚回航pp.5-6『第三節 囘航準備』
  36. #周防引揚回航pp.7-10『第四節 内地囘航』
  37. #達明治38年12月pp.6-7『達第百八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メラル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
  38.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3-54『◎艦艇類別等級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達一八二)』
  39. #達明治38年12月pp.8-9『達第百八十二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定ム 明治三十八年十二月十二日 海軍大臣男爵 山本権兵衛(別表)|軍艦|戰艦| |富士、敷島、朝日、三笠、石見、相模、丹後、肥前、周防、』
  40. Lengerer, pp. 43–44
  41. #達大正1年8月p.32『達第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セラル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齋藤實』
  42.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6-57『◎艦艇類別等級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達一二)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改正ス』
  43. #達大正1年8月pp.33-34『達第十二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ス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齋藤實(別表)|軍艦|海防艦|一等|壹岐、丹後、富士、石見、相模、周防』
  44. #類聚伝記13巻コマ95(原本176-177頁)『四 青島の陥落』
  45. #達大正11年4月(1)pp.1-2『達第四十七號|横須賀鎮守府在籍 軍艦 津輕/軍艦 橋立/軍艦 武藏|呉鎮守府在籍 軍艦 周防/軍艦 千代田/軍艦 大和|佐世保鎮守府在籍 軍艦 沖島/軍艦 見島 右帝國軍艦ヨリ除カル|横須賀鎮守府在籍 驅逐艦 薄雲/驅逐艦 不知火|呉鎮守府在籍 驅逐艦 朝潮/驅逐艦 白雲/驅逐艦 村雨/驅逐艦 朝霧/驅逐艦 陽炎 右帝國驅逐艦籍ヨリ除カル|呉鎮守府在籍 第六十七號水雷艇/第六十八號水雷艇/第七十号水雷艇/第七十一號水雷艇|佐世保鎮守府在籍 水雷艇 雁/水雷艇 蒼鷹/水雷艇 鴿/水雷艇 燕 右帝國水雷艇籍ヨリ除カル|大正十一年四月一日 海軍大臣 男爵加藤友三郎』
  46. #周防沈没(1)p.7『大正十一年七月十三日午後一時四十分呉海軍発 二時三十六分海軍局着 呉鎮守府司令長官 海軍大臣 本日午後零時十分繋舩堀内ニテ鋼鉄板取離シ中ノ周防漏水ノ為次第ニ左舷ニ傾斜同五十分遂ニ直角ニ倒ル』
  47. #周防沈没(5)p.61『(宛略)周防本日(九月二十五日)午前八時三十分無事引出シ三ツ子島ニ曳艦セリ』
  48. #周防沈没(5)pp.63-64『(宛略)周防本日午前八時三十分無事引出シ三ツ子島西方略予定ノ位置ニ沈置作業了ル』-『(宛略)周防午後一時(九月二十五日)三ツ子島西岸豫定位置沈置終ル』
  49. 『官報』第2199号、大正8年12月2日。
  50. 『官報』第2501号、大正9年12月2日。

参考文献

  • Forczyk, Robert. . Botley, UK: Osprey. 2009. ISBN 978-1-84603-330-8.
  • Jentschura, Hansgeorg; Jung, Dieter & Mickel, Peter. .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77. ISBN 0-87021-893-X.
  • Lengerer, Hans. Ahlberg, Lars , 编. .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Japanese Warships. September 2008, (Paper V): 41–44.(contact the editor at lars.ahlberg@halmstad.mail.postnet.se for subscription information)
  • McLaughlin, Stephen. Ahlberg, Lars , 编. . Contributions to the History of Imperial Japanese Warships. September 2008, (Paper V): 45–49.
  • McLaughlin, Stephen. .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3. ISBN 1-55750-481-4.
  • Preston, Antony. . New York: Galahad Books. 1972. ISBN 0-88365-300-1.
  • Silverstone, Paul H. . New York: Hippocrene Books. 1984. ISBN 0-88254-979-0.
  • Stephenson, Charles. . Woodbridge, UK: Boydell Press. 2009. ISBN 1-84383-518-5.
  • Warner, Denis & Warner, Peggy. 2nd. London: Frank Cass. 2002. ISBN 0-7146-5256-3.
  • Westwood, J. N. .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86. ISBN 0-88706-191-5.
  • 海軍歴史保存会『日本海軍史』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官報』
  • 国立国会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国立国会図書館
    • 伊藤痴遊. . 郁文舎出版部. 1934.
    • 海軍文庫. . 共益商社書店. 1894.
    • 「海軍」編輯局 (编), , 画報社支店, 1912
    • 海軍有終会編. . 海軍有終会. 1935.
    • 海軍大臣官房. . 海軍大臣官房. 1939.
    • 海軍大臣官房. .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 海軍大臣官房. .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 軍令部 (编), , 内閣印刷局朝陽会, 1934
    • 軍令部 (编), , 内閣印刷局朝陽会, 1934
    • 光村写真部, , 光村写真部, 1905
    • 帝国水難救済会 (编), , 帝国水難救済会出版部, 1916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5.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5.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5.
    • 坪谷善四郎編. . 博文会. 1906.
    • 中島武, , 三友社, 1938
    • 中島武. . 三友社. 1938.
    • 藤田定市編. . 財団有終會. 1926.
    • 藤田定市編. . 財団有終會. 1928.
    • 鳳秀太郎編. . 博文館. 1917.
    • 雄山閣 (编), , , 雄山閣: 94–95, 1936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 Ref.C09050753800.
    • . Ref.C05110198300.
    • . Ref.C09050619400.
    • . Ref.C09050619500.
    • . Ref.C09050619600.
    • . Ref.C09050619700.
    • . Ref.C09050619800.
    • . Ref.C05110199100.
    • . Ref.C05110199200.
    • . Ref.C05110199300.
    • . Ref.C05110196200.
    • . Ref.C05110196800.
    • . Ref.C05110196900.
    • . Ref.C06091630000.
    • . Ref.C08021334600.
    • . Ref.C08021334700.
    • . Ref.C08050480100.
    • . Ref.C08050480200.
    • . Ref.C08050480300.
    • . Ref.C08050480400.
    • . Ref.C08050480500.
    • . Ref.C08050483400.
    • . Ref.C08050483500.
    • . Ref.C08050483600.
    • . Ref.C08050483700.
    • . Ref.C08050483800.
    • . Ref.C08050483900.
    • . Ref.C08050484000.
    • . Ref.C08050484100.
    • . Ref.C08050484200.
    • . Ref.C04015368900.
    • . Ref.C09050733500.
    • . Ref.C12070053400.
    • . Ref.C12070053600.
    • . Ref.C12070064400.
    • . Ref.C12070070600.
    • . Ref.C12070080200.
  • 查攸吟. .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7-10167-8.

相关条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