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

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英語:),簡稱興雅國小。為一所座落於臺北市信義區的公立國民小學。興雅國小歷經台灣日治時期中華民國兩個時代。最早由日本政府大正4年(西元1915年)創立的錫口分教場,為興雅國小以及松山國小的前身。

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
地址
臺灣臺北市信義區基隆路一段83巷9號
经纬度25.046677°N 121.570129°E / 25.046677; 121.570129
邮政编码11070
其它名称Taipei Municipal Xingya Elementary School
类型公立,初級小學
创办日期大正4年(西元1915年)
学区 中華民國臺北市信義區
校長蔡宗良
年级國小6年制
性别男女合校
普通班:42班
資源班:2班
電話號碼02-27618156
传真號碼02-27662428
学校网址http://www.hyps.tp.edu.tw/

校史

源流

台灣日治時期大正4年,日本政府為了鐵道部台北工場日籍員工的子女教育,在當時位於三板橋(後改樺山町39番地)的臺北城北尋常小學校內,先設置錫口分教場,學生31人。翌年大正5年四月將錫口分教場獨立,改名為錫口尋常高等小學校,兩個班級,學生數46人。同年五月遷移至松山火車站旁的錫口412番地,即今松山國小西廁所旁之木造教室。大正7年改稱錫口尋常小學校。隨行政區錫口於大正9年改名為松山庄,於大正10年四月,校名也改為松山尋常小學校昭和15年一月,在目前基隆路校址的校舍新建竣工,遷移至基隆路,後改名為「雙葉國民學校」。原校舍交由松山公學校使用。

日治時期的教育政策

當時日本政府在教育制度為了在名義上一視同仁,取消小學校公學校名稱,統稱為國民學校。松山公學校改稱松山國民學校,松山尋常小學校也改稱雙葉國民學校。雖然名義上同樣稱為國民學校,因種族不同,而照舊分別使用第1、2、3號表。松山尋常小學稱「1號表」,公學校為「2號表」,3號表是原住民國語傳習所,用2、3號表者要補強日語。

雙葉國民學校的成長與松山鐵道工場的發展有密切關係。原來位於市中心北門的鐵路工廠面積有限,不敷使用,於昭和10年遷移至松山區東興街現址的新台北䥫路工場,也在附近興建日本式鐵道部西館舍,做為日籍員工宿舍。他們的子女就讀松山尋常小學校。後來松山鐵道工場規模日大,員工日增,鐵道部西館舍不夠居住,於是在五分埔增建鐵道部東館舍,有一條通至七條通之多。日籍員工子弟也因此增多。而在松山火車站旁舊有校址空間有限,因此雙葉國民學校遷移至現在基隆路校址所在地。昭和20年(西元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後人員返國後空下的校舍,由新成立的興雅國民學校使用。[1]

年表

台灣日治時期

大正4年4月,設置臺北城北尋常小學校錫口分教場

大正5年4月,改立錫口尋常高等小學校

大正7年4月,更名錫口尋常小學校」

大正10年4月,更名松山尋常小學校

昭和12年12月13日,松山小學校派5名劍道選手參加第一回臺北州少年劍道大會

昭和16年1月,更名「臺北市雙葉國民學校」

昭和20年,日本戰敗,人員撤離台灣,返回日本本土

中華民國時期

1946年2月,更名「臺北市松山區興雅國民學校」

1968年8月,更名「臺北市松山區興雅國民小學」

1990年3月,更名「臺北市信義區興雅國民小學」[2]

歷任校長(中華民國之後)

  1. 凌水源
  2. 蘇松林
  3. 吳州柏
  4. 鄭金良
  5. 林秋成
  6. 林國舜
  7. 吳雨泉
  8. 宋豐雄
  9. 周乃文
  10. 陳寶山
  11. 宋豐雄
  12. 邱英平
  13. 宮文卿
  14. 蔡宗良

校歌

陽光照耀寶島上,

雄偉大屯在北方,

興雅健兒喜氣洋洋學業體魄強,

自由光芒輝家鄉。

禮義廉恥做旨向,

復興中華在肩膀,

興雅健兒志氣昂昂親愛精誠嚮,

和平歌聲傳四疆。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 臺北市立松山國民小學. [2017-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5) (中文(台灣)‎).
  2. 首創編織裝飾 興雅國小「燈」第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2016-02-28 07:57 聯合報 記者劉宛琳)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