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英語:),簡稱中山女高中山女中,舊稱臺北第三高女北二女中,創立於1897年,是一所位於臺北市中山區的女子高中北市六省中之一,亦為臺北市三所公立女子高中之一(另外兩所為北一女中景美女中)。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中山女高逸仙樓
地址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104 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
经纬度25.048514°N 121.537199°E / 25.048514; 121.537199
其它名称Taipei Municipal Zhong Shan Girls High School
昵称中山女高、中山女中、ZSGH
类型市立普通女子高中
创办日期1897年
学区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
校長吳麗卿(2014年8月1日至今)
职员人数26人
教師人數181人
年级高一至高三
性别女校
学生人数2867(2010年12月)[1]
67班
校园面积34279平方公尺
校训誠、篤、敏、慧
電話號碼02-2507-3148
学校网址http://www.csghs.tp.edu.tw
臺北第三高女(中山女高)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類別學校
登錄公告日期1997年2月20日
位置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長安東路二段141號
詳細登錄資料

歷史

逸仙樓入口
逸仙樓二樓走廊
  • 1897年(明治三十年),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設立。
  • 1902年(明治三十五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
  •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有關當局將「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的「本科」改為培育以臺灣籍女性小學教員為主要目標。[2]
  • 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校址遷至「艋舺公學校」。
  • 1910年(明治四十三年),改制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
  • 1915年(大正四年),校址遷至臺北廳大加蚋堡艋舺後菜園街、內江街臺北護理學校城區部。
  • 1919年(大正八年),改制為「臺灣公立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
  • 1922年(大正十一年),改制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簡稱「第三高女」;因應「改正臺灣教育令」發佈,實施臺日共學制
  • 1937年(昭和十二年),校址遷至朱厝崙上埤頭交界附近(長安東路現址),原木造本館「榮光樓」一併遷至新校區,原址改設「臺北第四高女」(臺灣光復後併入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參見舊制高等女學校 (日本))。
  • 1945年(昭和二十年,民國三十四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臺灣光復,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
  • 1955年(民國四十四年),設立汐止分部(今新北市立秀峰高級中學),
  • 1958年(民國四十七年),與北一女中建國高中、師大附中、成功高中合辦臺北五省中聯招。在此之前及聯招實施初期,臺北市高中之志願序尚未成形。
  • 1964年(民國五十三年),汐止分部獨立設校為臺北縣立秀峰初級中學
  • 1967年(民國五十六年),因應臺北市改制直轄市改隸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1999年(民國八十八年),成立數理資優班
  • 2004年(民國九十三年),成立人文社會資優班
  • 2007年(民國九十六年),獲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頒發優質高中「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獎項。[3]
  • 2008年(民國九十七年),獲臺北市政府教育局頒發優質高中「專業發展」獎項。

班級編排

台北市三所市立女中皆以文字作為班級編排,但各有其不同的順序。
仁、義、禮、智、忠、孝、博、愛、和、平、誠、信、敬、業、樂、群、簡、捷、敏、慧、公、正、勤、樸、廉、明(正、勤、樸、明已縮減裁撤)。

其中禮班為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現已改為普通班,人社班採分散式)、廉班為數理資優班,三年不分班。高三的慧、公班為二類組班。高二起合唱團獨立成班:一類為義班、三類為群班。

而高二、高三之仁、樂班,則分別為一、三類之樂旗班(現已改為普通班)。

學生團體

操場
「舞動中山」雕塑

自治組織

  • 畢聯會(高三上成立,負責編輯畢業紀念冊與紀念品的團體。各班畢代必為成員。)
  • 畢籌會(於畢業前一個月由高三生所組成)

自治性

  • 班聯會

服務性

  • 楓城使者團
  • 女童軍社
  • 傳愛社
  • 生命品格研究社
  • 春暉社
  • 慈幼社

校隊性

  • 女青社
  • 管樂隊(創立於民國48年,施克順先生為創始教練,是台灣首批成立的高中樂儀隊之一)
  • 旗槍隊(創立於民國78年,是台灣第一支高中旗隊)

管樂隊與旗槍隊合稱「中山女高樂旗隊」,是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隊伍。學校於民國48年成立了樂隊,78年加入了國內第一支旗隊;多年來,中山樂旗隊在師生共同努力下,歷屆比賽、表演皆獲得各界讚許及佳績,並多次參與國慶演出。在國內眾多樂旗隊中表現格外亮眼及出色。

  • 合唱團

(不屬於社團 為高二兩個班的學生組成)

  • 國樂社
  • 弦樂社
  • 口琴社
  • 英語辯論社
  • 排球校隊
  • 籃球校隊
  • 桌球校隊
  • 羽球校隊

學術性

  • 自然科學研究社
北市六校七社科學聯盟(UCS)成員之一(另外六社為:建中物研、建中科研、北一科研、附中自科、成功自科、景美自科)。
  • 地球科學研究社
北集星的成員之一,另外三社為:建中天文、北一地科、萬芳地科
  • 生物研究社
  • 醫學研究社
  • 資訊研究社
  • 英語辯論社 (曾多次獲得西賽羅盃優勝,更在2014年獲得全國第一的殊榮)
  • 英語研究社
  • 語言研究社(辯論社,近年積極參與國際華語辯論競賽並奪得佳績)
  • 建築研究社
  • 心理研究社
  • 邏輯研究社

才藝性

  • 合唱社
  • 炫音社

熱音北六校之一(另外五社為:建中熱音、北一熱音、附中吉他、成功音創、景美熱音。)

  • 現代音樂社
  • 爵士舞蹈社
  • 大眾傳播社
  • 手語表演社
  • 吉他社
  • 戲劇社
  • 流行音樂創作社

體育性

  • 籃球社
  • 排球社
  • 桌球社
  • 羽球社
  • 滑板社
  • 游泳社
  • 瑜伽社

休閒性

  • 東洋和楓社
  • 動漫社
  • 點心社
  • 品玩創藝社
  • 攝影社 北區高中職聯合攝影社(NUPC)成員之一,另外8社為: 建中攝影、北一攝影、附中攝影、景美攝影、大安高工攝影、永春攝影、中和攝影、新莊攝影。
  • 楓織巧手社
  • 同人藝文社
  • 創意扯鈴社
  • 楓影映畫社
  • 武學社
  • 桌遊社

學姊妹制

學姊妹制是中山女高傳承已久的傳統,分為學號學姐及座號學姐。通常學姊會在新生訓練或開學一段時間內主動認領學妹,並贈送飲料、卡片、小禮物等,訂外食時,通常也會給學姊學妹準備一份,另有些社團也有會社團直屬學姊。

  • 學號學姊:學號末三碼相同者即為學號學姊妹關係。
  • 座號學姊:高一班級座號相同者即為座號學姊妹關係。
  • 社團直屬學姊:社團在選任新幹部後,新任幹部會稱原職位幹部為社團直屬學姐。(或者有些社團入社即有直屬學姊)

班排

中山女高排球的風氣極為盛行,球場上不時可見學生身影。高一入學後各班會由同學自願加入班排行列,由高二直屬班班排學姊指導,為高一下的比賽做準備。練球時間包含每天早上7點至7點30分、12點00分至12點30分午餐時間及放學17點10分至18點,三個排球場(甲、乙、丙場)由學校分配輪流使用,假日亦有排場。每年的班排比賽都是校園一大盛事,比賽當天皆能吸引大批學生到場觀賽、高舉加油看板,熱鬧程度更勝大隊接力決賽。

高二班排賽取消後,學生自發舉辦雜排盃排球賽,所有高二學生皆可報名參加,且打散參賽者重新抽籤組隊,現已舉辦四屆。

建築

莊敬樓
  • 舊莊敬樓:目前已拆除,改建為籃球場。
  • 自強樓:地下室為社團教室、一樓為合作社;二樓至三樓目前為二年級教室(誠~廉班)與視聽教室;四樓為舊社團教室,現已改為專科教室。
  • 中山樓:二年級教室(仁~平班)。
  • 逸仙樓:建造於西元1937年,並於1997年公告指定為第三級古蹟[4]。目前一樓為校長室、總務處、教務處、簡報室、教官室、與教師辦公室;二樓、三樓為三年級教室。
  • 莊敬大樓:地下為游泳池;一樓為學務處、體育器材室、教師辦公室、健康中心、敏求廣場;二樓為第一、第二會議室、校史室、輔導室、電腦教室、圖書館;三樓目前為演藝廳、一年級(公、正、廉)教室、專科教室、圖書館、閱覽室;四、五樓現為一年級教室;六樓為美術教室、群組教室(未來教室);七樓為音樂教室、韻律教室及生科教室。
  • 科學館:地下一樓為星象館;一樓為自然科教師辦公室、設備組辦公室;二樓為生物實驗室;三樓為化學實驗室;四樓為物理實驗室、階梯教室;五樓為地科實驗室。科學館前設有觀測坪,設有DAVIS自動氣象站、百葉箱、雨量計、蒸發皿、風向風速計、日照計與日射計等氣象儀器,部分設備已停用,僅作為展示用途;DAVIS自動氣象站的觀測資料顯示於設備組辦公室外電視螢幕。

中山女高星象館於民國76年(西元1987年)落成啟用,圓頂直徑8公尺,座位數52人,目前為全台第五大、全國中小學第二大星象館,亦為全國學校教育場域中設立的第一座星象儀。配有一套日製GOTOGS-T光學星象儀與一套日製數位星象儀。[5]

  • 禮堂:台前大字:「以國家興亡為己任 置個人死生於度外」一、二樓為禮堂座位;四、五樓為體育館,為桌球、羽球上課地點,也有籃球場和排球場,另外五樓一設有一間韻律教室。

歷任校長

日治時期

  • 高木平太郎(明治三十年,1898年)
  • 町田則文 (明治三十一年,1899年)
  • 本莊 (明治四十年,1907年)
  • 田川辰一 (大正八年,1919年)
  • 山崎熊次 (大正十年,1921年)
  • 小野正雄 (大正十四年,1925年)
  • 藤谷芳太郎(昭和十五年,1940年)

中華民國時期

  • 第1任鄭英勵,1945年—1949年
  • 第2任王亞權,1950年—1956年
  • 第3任石季玉,1957年—1974年
  • 第4任張叔南,1975年—1978年
  • 第5任呂少卿,1979年—1985年
  • 第6任廖眉生,1985年—1986年
  • 第7任梁素霞,1987年—1992年
  • 第8任陳富貴,1993年—1995年
  • 第9任林煇,1996年—1999年,1996年由市立內湖高中轉任中山女高。
  • 第10任丁亞雯,1999年8月—2006年7月,1999年由市立中正高中轉任中山女高。
  • 第11任黃郁宜,2006年8月—2010年7月,2006年由市立景美女中轉任中山女高,現任義大國際高中校長。
  • 第12任楊世瑞,2010年8月—2014年7月,由市立大直高中轉任中山女高,後轉任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校長,現已退休。
  • 第13任吳麗卿,2014年8月—,由台北市立百齡高級中學轉任中山女高,原定今年任期屆滿,已確定連任。

組織

行政單位




校長室內有校長室及秘書室
教學事務處內有教學組、註冊組、設備組、實驗研究組、特殊教育組
學生事務處內有生活輔導組、訓育組、體育運動組、衛生保健組
教官室教官室
輔導處輔導處
圖書館內有服務推廣組、資訊媒體組、系統管理師
總務處內有文書組、庶務組、出納組
人事室人事室
會計室會計室

著名校友

中山女中畢業生不乏各界知名人士,詳見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校友團體

全國多所大學有中山女高校友會及附中山校友會,在美國等海外地區,也設有中山女高校友會。

中山女高校友會

  • 國立臺灣大學中山校友會
    與師大附中校友會合辦年度迎新宿營、舞會、出遊、聚餐等各項活動。
    自2011年起已經全然消失於台灣大學中,2014年復會。
    中山女高與師大附中合辦台大附中山迎新宿營活動。[6]
    中山女高與師大附中合辦附中山迎新宿營活動。[7][8]
    中山女高與師大附中合辦台大清大交大政大成大北醫附中山六校聯合傳情活動。[9]
  • 國立政治大學中山校友會
    與師大附中校友會合辦年度迎新宿營、聯合迎新、參觀營、晚會、巧克力會鍋等各項活動。
  • 中山女高校友合唱團[10]

附中山校友會

由師大附中、中山女高所組成的聯合校友會。全國多所大學均有附中山校友會,列舉如下:

海外校友會

  • 第三高女、北二女中、中山女高南加州校友會(原第三高女、北二女中、中山女高旅美校友會)(成立於1989年)
  • 大華府中山女高、北二女、第三高女校友會(成立於1993年)
  • 北二女北加州校友會(成立於1999年)
  • 附中山美加區聯合重聚(成立於2010年)(1975級畢業35週年)[11]

注釋與參考來源

  1. . [2011-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2-27).
  2. 中山女高學報第一期 高傳棋 中山女高時空變遷 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3. . archive.is. 2007-07-08 [2017-05-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7-08).
  4.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文化資產個案導覽-臺北第三高女(中山女中)
  5. . 中山女高地球科學教學網站. [2017-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4).
  6. . [2014-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4).
  7. . [2014-12-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5).
  8. . [201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14).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