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

台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英语Taipei Municipal Yu Cheng Senior High School,縮寫YUCSH)簡稱育成高中,是台北市的市立高中,定位為臺北市高中職適性學習社區學校,在教學上著重社會科學。校址於基隆河濱,與南港軟體園區南港高工為鄰。

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
Taipei Municipal Yu Cheng Senior High School
地址
11560 臺北市南港區重陽路366號
类型市立高中
创办日期2002年
学区 中華民國
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
校長張勳誠
校训育天賦·成菁英
忠、勤、儉、樸
校色綠、橘、白、黃
電話號碼02-2653-0475
传真號碼02-2786-4601
学校网址http://www.yucsh.tp.edu.tw
育成高中大門

校史

過去南港區並無高級中學,在臺北市政府推行「區區有高中」的政策下,教育局於1996年8月1日劃設南港高工東北角為該校校地,成立「市立南港高中籌備處」,並指派萬華國中的鐘兆晟校長為首任籌備處主任,負責全部的籌備和建校事務。

1998年8月1日,鄰近南港國中升格為南港高中,因重名籌備處更名為「臺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籌備處」,同時並由復興高中陳必讀校長接任籌備處第二任主任,繼續辦理建校和規劃等校務。2002年校舍竣工,正式開始招生,由陳必讀擔任首任校長。2003年2月陳校長退休,由百齡高中楊萬賀接任第二任校長,2008年楊校長留任該校校長,2011年第三任校長由景美女中學務主任周寤竹接任(轉任內湖高中),2015年第四任校長由中山國中校長張勳誠接任。

校園在地概況

該校為北市南港區第二所公立高中。在經過都市計畫後,北市軸心由1990年代興起的信義計劃區移至今內湖南港一帶,配合市府的都市計畫,南港遂變成未來北市的新興地區,過去北市工業區的印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南港軟體園區中央研究院等國家一級單位,而該校也順勢因應人口激增,學子可以方便在地就學的願景,成為一所地區性的社區高中,亦是配合市府都市計畫在2002年所新成立的三所市立高中之一。(松山區-中崙高中、內湖南湖高中南港育成高中)。

過去南港車站地下化車站啟用前,外地學生上下課時須搭乘台北捷運昆陽站下車,再搭乘學校安排之學生專車至學校上課,頗多不便。2008年聖誕節前後,捷運南港站正式通車,學生可乘車至此站再以步行方式前往上課,減少轉搭公車所耗費之時間與金錢。

該校為社區型高中,故創校初期學生多來自內湖南港汐止等地,惟經過近十年的校務發展,招收之學生居住處更遍及大台北各地,甚至不乏基隆桃園等地區的學子。

校園設備

校舍

該校成立至今約十年,故所有硬體設備大致新穎,亦多有維護。其中,部分教室設計成大教室型,面積較一般高中教室大約四分之一,幾乎所有教室都有後陽台,且都有施作基本之綠美化,亦有配置兩座洗手台於陽台。每間教室另有兩台冷氣機,可以解決夏天天氣之悶熱。

該校校舍總共七層樓(不含地下一樓),校園採日字型設計;該校重視體育,故東側體育館擁有設備新穎的羽球館、排球場、拳擊館、桌球場、籃球場、擊劍場等,且一樓設有設備一流之新式標準50公尺溫水游泳池,亦是多屆市長盃舉行游泳項目的指定場地。除六樓之籃排球館,七樓亦有頂樓籃球場。

校地雖不大,但樓層頗高,故備有一部學生電梯和兩部教師電梯,方便師生搭乘使用,另有一部特殊電梯,供體育器材借用使用,平時也提供給外賓使用。

學生餐廳

學生餐廳設於地下一樓,各類廠商皆有進駐,且校園有專聘營業師進行抽檢和把關,於104學年度更換新廠商進駐,學生反應兩極。106學年度因地下餐廳整修,改以桶餐供應。107學年度整修完畢,並取名為育見幸福食堂

合作社

五樓設有一間學生合作社,方便學生物品之採買。

歷任校長

  • 第一任校長 - 陳必讀校長 2002年8月 - 2003年2月
  • 第二任校長 - 楊萬賀校長 2003年2月 - 2011年7月,2011年8月起轉任市立萬芳高中校長,2015年2月屆齡退休
  • 第三任校長 - 周寤竹校長(曾任景美女中主任),2011年8月 - 2015年7月,於2015年8月起轉任市立內湖高中校長
  • 第四任校長 - 張勳誠校長(曾任中山國中校長) 2015年8月 -

學校象徵

台北市立育成高級中學校徽

校徽

該校校徽為一左手拇指形式,由台灣手部繪畫美術大師李光裕創作。當初只是幫校園雕刻一樽手部雕像的李光裕大師,在時任校長楊萬賀校長邀請下,特別再為育成高中畫立校徽;校徽經教育部審定通過,正式成為校徽。

校訓

校訓為「忠、勤、儉、樸」,即期望每個學生都能忠心、勤勞、節儉、樸實。

校舍

由於校舍為白色磁磚所包覆且棟棟相連。

校風及特色

  • 由於該校成立之初,乃是劃設南港高工校地所成立,因此兩校交流密切。在硬體設備方面,育成高中擁有體育館、游泳池,而南港高工則有400公尺跑道操場、學生宿舍,兩校相互借用。
  • 該校致力於第二外語的學習,於創校至今已和多所日本學校交流,每年五月更舉辦日本教育旅行活動供學生自由報名參加。
  • 本校為一偏向社會組之學校,在北市東區逐漸發展成為一社區化高中,吸引鄰近區域對人文社會科學有興趣之學生報考就讀。
  • 育成高中的特色為三動教育及創意教學,三動指勞動、運動、活動三者。

升學概況

該校設立於2002年,發展至今,每年繼續升學(大專院校)之比例皆在91%以上,近三年則達到97%以上,而近幾年錄取國立大學的比例並無明顯提升,大致上,進入國立大學比例約在15%左右,103至106年錄取國立大學比例皆在14%以上,繁星上榜人數高居臺北市公立高中第一,106年錄取公立大學比例達到18%,整體來說,該校以錄取輔大、淡江、銘傳、文化等北部私立大學為主,錄取公立大學則以宜蘭、東華等校較多。

該校基本上屬於社會組性質之學校,每屆畢業生約有50%以上選填一類組科系(包含自然組跨考社會組商管科系),而每屆20班之中,扣除體育班1-2班,一類組班級大約都在11班左右,其中一類組所選填的科系和現今之熱門科系大致相同,不乏商管、設計、外語等學系。

近3年育成高中升學率[1]
學年 公立普通大學 其他
104 17.1% 82.9% 0.7%
105 16.0% 84.0% 0.8%
106 18.4% 81.6% 0.7%

班級

2011年1月現有普通班學生54班、體育班學生6班及抽離式資源班1班,合計61班,學生2200人。

普通班

採男女合班,每年級設置18班。

  • 高二起分1、2、3類組,其中1類為社會學術性向(高三選修地理、歷史),;第2、3類組為自然組(高三選修物理、化學),第3類組(高三選修物理、化學、生物)。

特殊班系

  • 國文資優班
自2007年起,因資優班設置標準調整,取消設置。
  • 體育班
體育班招收項目:拳擊、西式划船、輕艇、跆拳道、擊劍共計五項,為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唯一每年級設立2個體育班之體育重點學校。
近年表現如後:
  1. 羽球:2009年全中運高男團體第7名、高女團體第7名及2010年全中運高男團體第7名、高女團體第7名"
  2. 拳擊:98學年度全國中等學校拳擊錦標賽高女團體第1名
  3. 划船:2009年總統盃全國划船錦標賽高女團體第1名
  4. 輕艇:2010年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高女團體第1名
  5. 擊劍:2010中等學校錦標賽高中男子鈍劍團體第二名

制服

冬季

  • 男生制服
育成高中的男生制服外套採傳統中山軍服的改款,也算是台灣唯一屬日式的『詰襟』制服學校,並搭配白色襯衫,整體來說是灰色的風格。從104學年度起制服外套正式廢止。
  • 女生制服
採半圓領式的制服,襯衫上的白領要翻開來蓋到制服西裝上才算完全搭配;而外套的材質與男生制服大致相同,只是顏色稍淺。從104學年度起制服外套正式廢止。
冬季制服和男生制服同為長褲(顏色依然稍淺);冬裙須另外購買。

夏季

  • 男生制服
和冬季大致相同,襯衫改短袖,制服免紮。
  • 女生制服
和男生一樣的襯衫上衣,長度稍短,搭配夏裙(顏色類似男生的冬季制服外套)。

校園活動

  • 社團活動
為星期五第三四節課,配合學校週會之需求決定社課之日期,約2~3週一次,一學期共12堂。
  • 第二外語課程
該校於創校時已有日文和法文的外聘師資,2006年增加為日文、法文、德文、西班牙文。2007年納入正式選修課程,依每年選修該科目之學生人數開設班級。

105年開設有日語、韓語、法語、德語等選修課程。

  • 育成小劇場/育成GO藝能大賞
每學期於學校孔子像(與南港高工操場連通道)前舉辦社團成果發表會,較常演出的是育成的康輔社、吉他社、熱舞社、街研社等。於2015年首度改制成「藝能大賞」模式並改至6樓體育館舉行,而觀賞者有投票權,每人一張票,即「育成GO藝能大賞」。
  • 育成金聲獎
發展多元學習、讓學生可以展現歌唱才能,特別舉辦此活動,預賽採封閉型(部分),決賽則開放參觀,每年聖誕節左右舉辦;歌手林吟蔚亦曾於此賽中奪魁。
  • 育成舞會
目前已因故遭到停辦已久。
  • 名人大會堂
透過學生和老師的模仿,表現出青春、活潑,激發創意,展現美術長才,每學年於第二學期期中舉辦。
  • 育成GO藝能大賞
以學校具表演性質之各社團聯合於6樓運動場表演,全校學生都會參與。並在會後舉行小型舞會,慶祝表演成功。
  • 育成拳班際健康操比賽
每年上學期舉行,全校高一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比賽,學生可以發揮創意將競賽靈活表現。
  • 愛國歌曲比賽
每年上學期舉行,全校高一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比賽,比賽項目包括校歌和抽籤抽到的軍歌。
  • 社會科知識競賽
每年3月舉行,學生可以自由組隊報名參賽,考驗學生的社會科知識實力。

校園社團

  • 青年議會
  • 吉他社
  • 大傳社
  • 手語社
  • highway影劇社
  • 熱舞社
  • 街研社
  • 管樂社
  • 熱音社
  • 儀隊
  • 韓研社
  • 日研社
  • MV舞蹈社
  • 英文繪畫社
  • 滑板社
  • 時尚造型社
  • 合唱團(限女生)
  • 電影欣賞社
  • 魔術社
  • 棒壘社(中信盃黑豹旗全國高中棒球大賽 64強)
  • 羽球社
  • 運動訓練社
  • 嘻研社

校園刊物

育成青年、矞雲成集、學務週報、育成戰報、育成學報、圖書館館訊

外部連結

  1. . [2018-0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1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