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市歷史館

臺南市歷史館,為台灣台南市日治時期的一座歷史博物館,1937年10月開館,展示台灣相關的歷史文物,位於大正公園(現湯德章公園)東南側,當時地址為台南市清水町一丁目29番地,至今僅存部分牆跡[1]

圖中右側建築為臺南市歷史館(1940年代)

沿革

由於台南為台灣近代歷史的發源地,1930年10月,臺灣總督府在台南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在各地蒐集文物。之後為了繼續展示為這些文物,1932年4月,在安平熱蘭遮城旁的原清代稅務公館遺跡上建立了台南史料館。1935年10月,為舉辦始政四十周年記念臺灣博覽會,館方新增了一些館藏,並在展期將文物暫時移至台南州商品陳列館展示,作為台南歷史館的第一會場。而後因安平的台南史料館空間不足,且館方欲興建一長久存放台灣開發史料的場館,故在大正公園旁興建台南市歷史館。[2]

台南市歷史館的位置原本為第一代的臺南武德殿(第二代的台南武德殿於1936年2月興建,同年10月完工),台南市歷史館於1936年12月興建,1937年7月完工,為一棟兩層樓的磚造建築,建築設計參考神宮會館、台北市教育會館展覽會場等設計[3],總工程花費30萬元,經費由中央與地方平分。在二戰時,為避免美軍空襲損及文物,將館內部分文物移至赤崁樓存放[4]

戰後發展

台南歷史館建築在二戰中遭美軍空襲嚴重損毀,戰後曾修護作為臺南市團管區司令部,1983年重建為台南市中西區公所[4]。台南文史學者石暘睢,為日治時期在館內的員工,於戰後也協助台南歷史館的展品在赤崁樓重新開放展示。此外,相關文物於1964年移至延平郡王祠新館,並改稱「台南市民族文物館」。2003年,文物館經過整建後再更名為「鄭成功文物館」。此館計畫未來將作為「台南市歷史博物館」[5]

文物

其文物依時期分為不同展區:[2]

高砂時代

荷蘭時代

鄭氏時代

清領時代

  • 台灣古地圖
  • 改建台灣府城碑記拓本
  • 九龜碑
  • 征臺軍進擊圖

領臺後

其他館藏有小早川篤四郎畫作,銅錢、石碑、匾額等。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自由時報. 2017-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2. . 臺灣博物館協會. 1938-04-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6).
  3. . 臺灣博物館協會. 1937-10-10.
  4. . 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
  5. . 經濟日報. 2020-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