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暘睢

石暘睢1898年10月10日-1964年3月3日[1]),穎卿,又字穎之石叟筆名赤崁生赤崁主人赤崁老人臺灣臺南人,臺南文史工作者,乃商號石鼎美開基祖石時榮四子石耀宗之後[2]。因對臺南府城之文史瞭若指掌,故被尊稱為「活字典」[3]。戰後曾任台南市文獻委員會委員。

生平

石暘睢於1898年10月10日出生於臺南石鼎美古宅,三歲時父親石廷藩(戶籍作廷番)去世,由母親葉雀撫養長大[3]。幼時向秀才邱及梯(字學海)學習,奠定古文根基,後於1907年進入臺南廳臺南第二公學校就讀(今立人國小),於1913年畢業後進入該校高等科就讀兩年[3]。高等科畢業後在母親的意思下,與曾氏[註 1]成親,但曾氏於1921年逝世,留下兩個女兒,隔年再娶陳富治[3]

1930年,於臺南市舉辦「臺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該會史料展覽主任委員村上玉吉知道石暘睢對臺南文史頗有研究,遂請他來協助搜集地方史料,而後在原稅務司公館(今熱蘭遮城博物館)展覽時,石暘睢也提供其收藏作為展品[3]。會後為處理展覽的史料,於1932年4月1日於原展覽會場成立「臺灣史料館」(又稱臺南史料館、安平史料館),而石暘睢受聘為臨時職員[3]。1935年臺灣總督府舉辦臺灣始政四十周年紀念,在這一年臺南市設立了「臺灣歷史館」於臺南市商品陳列館,村上玉吉又任主任委員,石暘睢亦又任委員,並結識同為委員的文學博士前嶋信次[3]。之後石暘睢又結識了人類學家國分直一,並在其介紹下又認識學者金關丈夫,此外石暘睢又結交了鄉土史家廖漢臣,常與他發表研究於金關丈夫號召創刊的《民俗臺灣》[3]

1937年臺灣歷史館活動結束後,臺南市役所於臺南州廳附近(今中西區公所舊址)設立「臺南市歷史館」[4],承接該活動及安平「臺南市史料館」的史料,於該年10月1日開放參觀,而石暘睢受聘為該館的正式職員[3]。而在他的規劃下,於大南門附近闢地展示臺灣歷史館活動收集到的石碑,即今之南門碑林[3]。後來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臺南市歷史館停止營運,史料分藏於館南樓房與開山神社,而1944年赤崁樓整修後,隔年1月又有部分史料移到赤崁樓旁的蓬壺書院,預定於4月1日重新開放展覽,卻由於3月1日的臺南大空襲導致該館館舍與館南樓房內的史料被毀,該計劃遂告吹[3]。此外在1944年時,石暘睢曾受聘為臺南高等工業學校(今成功大學)建築科的「臺灣古代建築」之顧問[3]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為維護歷史館剩餘史料,石暘睢搬進蓬壺書院內一間陋房,號之為「思無邪齋」[3]。同年10月25日臺南市政府成立後,石暘睢成為「臺南市立歷史館」管理員,而由於原歷史館館舍已毀,遂在隔年以赤崁樓為歷史館館舍,在5月1日時開放展覽[3]。1951年4月,臺南市史料編纂委員會成立,6月改組為臺南市文獻委員會,石暘睢為首任委員之一[3]。隔年臺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後,石暘睢也受聘為該會顧問[3]。1961年10月1日,石暘睢退休離開歷史館,隔年發現罹患癌症,進行治療,最後於1964年3月3日12:47時病逝於「思無邪齋」[3]

相關條目

註釋

  1. 謝碧蓮文中一作曾鳥李,一作曾烏李[3],待搜尋更多資料以確定其名。

參考來源

  1. 中央廣播電台-「古都活辭典」石暘睢逝 存檔,存档日期2013-11-04.
  2. 樹德科技大學. . 2010年7月: 頁7.
  3. 謝碧蓮. . 《臺南文化》新55期 (臺南市政府). 2003年9月: 1-8頁.
  4. 曹婷婷. 楊婕 , 编. . 臺南: 中國時報. 2015-06-21 [2015-06-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21).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