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製腦
臺灣製腦株式會社為台灣日治時期的會社,從事樟腦開採、製造與造林等事業。其於1919年4月整併台灣的各樟腦製成業者而成立,本社位於臺北市濱町,在各處設有出張所與詰所。臺灣製腦在1934年7月解散,台灣的樟腦事業改由臺灣總督府專賣局經營。
背景
在臺灣清治時期即有樟腦的生產與販售行為,當時的製腦資金主要由洋行、中國商人及其代理人。在台灣進入日治時期之後,臺灣總督府逐步排除外國人在臺灣製腦的勢力,並在1899年實施樟腦專賣制度。樟腦專賣制度規定各製腦業者須向樟腦賣給樟腦局,並由官方主導樟腦的販賣價格。樟腦在經由專賣局收買後,最初委託外商三美路商會販售,在1907年改由三井會社代理[1]。臺灣的樟腦自1908年逐漸受到國外人造樟腦的兢爭,加上受到一戰後的景氣影響,臺灣總督府專賣局自1917年,以會社整合與增進業者利益為由,開始勸說個製腦業者合併,故臺灣的14家製腦會社於1919年合併,在台北成立「臺灣製腦株式會社」[2]。
解散
臺灣製腦的樟腦販售成績良好,而以樟腦為原料之一的賽璐珞工業在1930年代興起後,使得樟腦需求大增,但因人造樟腦製成已逐漸成熟,臺灣的製腦事業受到強烈競爭。為了與人造樟腦競爭,臺灣製腦株式會社在1934年7月解散,改由臺灣總督府專買局經營製腦事業,將臺灣製腦的各派出所合併為專賣支局與出張所。至日治時期結束前,臺灣樟腦的生產與銷售皆由官方所經營。
出張所
臺灣製腦株式會社在全台個製腦地設有出張所和詰所,且因樟腦原料產地皆位於山區,臺灣製腦各地出張所所長多由蕃地的警察官吏擔任。
位置 | 備註 | |
---|---|---|
本社 | 臺北市濱町二丁目2番地 | 直轄新店監理詰所、坪林監理詰所、基隆收納詰所 |
蘇澳出張所 | 蘇澳街 | |
大溪出張所 | 大溪街 | |
新竹出張所 | 新竹市 | |
東勢出張所 | 東勢街 | |
集集出張所 | 集集街 | |
嘉義出張所 | 嘉義市 | |
六龜出張所 | 六龜庄 | |
花蓮港出張所 | 花蓮港市 | |
成廣澳出張所 | 新港庄 |
相關條目
- 專賣局
-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園區內有原樟腦精製工場)
- 臺灣製腦集集出張所(南投縣歷史建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