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燒包

芙蓉燒包(Seremban Siew Pau)馬來西亞森美蘭州首府芙蓉市(Seremban)的代表美食,與廣式點心中的叉燒酥酥皮叉燒包類似。芙蓉燒包的原型為廣式燒包,在20世紀中期已經流傳於馬來半島的廣東社群,戰後許多廣東人開設的茶樓都有推出燒包這道料理,但並非各家茶樓所重點推薦的點心種類。燒包的誕生是使用生肉調味而成,但早期在茶樓內販售的燒包,是使用茶樓內賣不完的點心,如叉燒包燒賣等,將其餡料回收加工而成[1];然而目前的芙蓉燒包則是使用叉燒丁及炒熟的肉丁,加上洋蔥沙葛青豆等多種材料,用酥皮包裹後,抹上蛋汁與芝麻再烘焙而成[2]

芙蓉燒包

1970年代起,在芙蓉市開始出現販賣脆皮燒包的攤位和流動攤販,其多層次的外皮與豐富味道的內陷,引起芙蓉市民的歡迎。在1990年代,開始有人將燒包引入吉隆坡及市郊八打靈再也(Petaling Jaya)的茶餐室美食中心巴剎販售,成為市民的飯後甜點或下午茶點心。因這種新形式的燒包是源自於芙蓉市,於是被業者冠上芙蓉市的地名,形成現今的芙蓉燒包

目前,芙蓉燒包以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社區對燒包的代名詞,甚至在芙蓉市內也設立了一家“芙蓉燒包城”[3]。隨著芙蓉燒包的成功行銷,名聲大噪後,也傳至馬來半島各城市,各城市也開始推出以當地名稱冠名的燒包或點心[4],另外為了拓展更大的市場,也推出了符合清真食品認證——雞肉口味的芙蓉燒包。

參考

  1. 馬來燒包
  2. 芙蓉烧包 秘方大公开
  3. . [2020-01-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09).
  4. 槟城烧包?:槟城烧包独创风味 存檔,存档日期2014-12-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