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札文

蘭札文[1])是在十一世紀從婆羅米文派生出來的元音附標書寫系統。它主要在尼泊尔用於書寫尼瓦尔语,其叫做Lantsa[2]的變體也用於藏傳佛教書寫梵語。它通常從左至右橫寫,但Kutakshar形式從上至下書寫。它被認為是尼瓦尔语的書法形式。常用于藏传佛教寺廟中装饰使用,但蘭札文不同于藏文字母。

蘭札文
类型元音附標文字
语言尼瓦爾語梵語
使用时期大約公元1100年–現在
母书写系统
子书写系统索永布文索永布
[a]婆羅米文的閃米特起源未得到普遍一直認可。
注意:本页可能包含Unicode国际音标
加德满都的道路标志,从上至下分别为兰扎文、天城文和英文
加德滿都市鎮府的牌匾,第二行即蘭扎文

歷史

它是婆羅米系文字[3]并類似於北印度尼泊爾天城文。這種文字也常在大乘佛教金剛乘佛教寺廟中使用。它和Prachalit文一起被當作尼泊爾的文字之一[4]

Kapitanagar的Bhiksu Ananda用金墨水寫成的《八千頌般若經》可確定日期到尼瓦历345年(公元1215年),展示了這種文字的輝煌歷史。

字母表

中国天津市一座寺院天井里用兰扎字母书写的真言
上海市静安寺四大天王三昧耶形周围书写的兰扎文的

元音

a अ i इ u उ ṛ ऋ ḷ ऌ e ए o ओ
ā आ ī ई ū ऊ ṝ ॠ ḹ ॡ ai ऐ au औ
aṃ अं aḥ अः

辅音

k क kh ख g ग gh घ ṅ ङ
c च ch छ j ज jh झ ñ ञ
ṭ ट ṭh ठ ḍ ड ḍh ढ ṇ ण
t त th थ d द dh ध n न
p प ph फ b ब bh भ m म
y य r र l ल v व
ś श ṣ ष s स h ह

符号

元音符号的添加方法有以上三种。

  • ख, ञ,ठ,ण,थ,ध,श 按照 ग 的规则添加
  • घ,ङ,च,छ,झ,ट,ड,ढ,त,द,न,न्ह,प,फ,ब,भ,म,य,र,ह्र,ल,ल्ह,व,व्ह,ष,स,ह,त्र 按照 ब 的规则添加
  • ज,म्ह,ह्य,क्ष, ज्ञ 按照 क 的规则添加
kṣ क्ष tr त्र jñ ज्ञ

數字

0 ० 1 १ 2 २ 3 ३ 4 ४ 5 ५ 6 ६ 7 ७ 8 ८ 9 ९

使用

兰扎文字母在现代尼泊尔主要用来记述尼瓦尔语,但也可以用于记述梵语。大乘佛教和密教在传统上各种真言也用此书写,比如觀世音菩薩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咪吽」(Oṃ Maṇi Padme Hūṃ)、多羅菩薩的「十字心咒」嗡達咧嘟達咧嘟咧娑哈(oṃ tāre tuttāre ture svāhā)、文殊菩薩的五字真言「啊惹巴紮那」(梵文天城體:“अ र प च न”,拉丁轉寫:a ra pa ca na;藏语ཨ་ར་པ་ཙ་ན་威利a ra pa tsa na)等等[5][6][7]。也会用于印度教的碑文[8]

中国以及其他东南亚的佛教中,记述咒语真言更多的是采用悉曇文字。但是后来随着藏传佛教影响的增强,兰扎文也开始逐渐普及。因此,尽管东南亚各地也有兰扎文的存在,但普及程度不如悉曇文字[9]朝鲜開城特別市1346年的佛鐘上有用兰扎文书写的《仏頂尊勝陀羅尼經》,被认为是兰扎文被使用场景的最东端[10]

传入西藏

兰扎文字传到西藏,被称作 Lantsa (藏文:ལཉྫ་、扩展威利转写: lany+dza) ,直接源于梵语的 Rañja,与尼泊尔的标准兰扎文略有不同,在西藏用于记述梵语的文章[11]。《文殊所説最胜妙义经》《金剛經》《小品般若经》等都有这种文字的版本。该文字还用于《翻訳名義大集》(Mahāvyutpatti)梵藏词典的写本、刊本。但时到今日,最常用于藏语文献的标题,将梵文标题用兰扎字母书写,而之后的内容则用藏文字母转写、并加藏语翻译。另外在寺院墙壁、轉經筒曼荼羅的装饰中也能见到。

20世纪之后

在20世纪中叶起兰扎文在尼泊尔逐渐被弃用,但今年使用场景急剧增加。加德满都拉利特普尔巴克塔普爾吉爾蒂布爾等地方政府开始在标志、便签上使用兰扎文。在加德满都盆地开始促进保护尼瓦尔语言的运动,定期举办学习班。兰扎文被尼瓦尔语普及运动所承认,并被用于报纸、网站标题。尼泊尔、德国还有保护兰扎文写本的共同合作项目[12]

2009年,葉密豪还撰写了将兰扎文收入 Unicode 区块的提案[13]

畫廊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蘭札文

引用

  1. Ranjana script
  2. Lantsha script
  3. Omniglot
  4. Asian art
  5. Teachings of Buddha
  6. Dharma Haven
  7. Ranjana font
  8. Asian art
  9. Jiang, Wu (2008). Enlightenment in Dispute: The Reinvention of Chan Buddhism in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p. 146
  10. Jens-Uwe Hartmann. . (PDF). 1998: 37–39.
  11. Ranjana script and Nepal Bhasa (Newari) language
  12. Ranjana Script
  13. Preliminary proposal for encoding the Rañjana script in the SMP of the UCS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