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待兒童

虐待兒童會對兒童的生理心理都造成嚴重的創傷;不僅如此,虐待兒童也會造成社會製造沉重的經濟負擔,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平均而言,每個受到非致死性虐待的兒童,終其一生,會給社會造成210,012美元(2010年幣值)至830,928美元(2015年幣值)的成本;而每個受到致死性虐待的兒童,終其一生,會給社會造成130萬美元至1660萬美元的成本。[1]

虐待兒童,簡稱虐兒虐童,是指對兒童的虐待,也是家庭暴力的一種。

種類

虐待儿童的情形一般包括身体虐待、精神虐待、性虐待和疏忽四种类型。

身体虐待

對於兒童,踢、踹、捏、打耳光、拉耳朵、拉頭髮、鞭打、綑綁、香煙燙傷,與過度的體罰。施暴者往往聲稱只是在管教小孩。但是導致兒童嚴重受傷或死亡,將涉及刑責。施暴者的施暴行為,往往不是一次性的,因此受虐兒童的身上常會有異常數量的外傷與舊傷痕。為了遮掩傷痕,受虐兒童常無視氣候變化,終年穿著長袖衣褲。施暴者在兒童就醫時,常捏造其外傷發生的原因與病史,以規避責任。[2]

理論上適當體罰和虐待兒童可以有所區別,因此不應該任意混同、將體罰給無限上綱成虐待兒童;但一些研究發現,適當體罰造成的影響,和虐待兒童並無兩樣,也就是說,不論適當與否,體罰在實質上等於虐待兒童,這結果為後設分析所支持。[3]而一些國家已全面禁止一切形式的體罰。

精神虐待

謾罵、嘲笑、羞辱、批評、恐嚇、欺凌、威脅、損毀或丟棄物品。不過這很難界定是否為精神虐待。受虐者可能主動遠離施虐者,或暗自咒罵。

性虐待

通常指成人或年紀較大的青少年,對兒童性虐待。強迫兒童裸露生殖器或觸摸,或對兒童使用情趣用品,或異物插入……等。施虐者可能是兒童熟識的人,家人、親戚的孩子、朋友的家人、保姆、鄰居……等,使兒童會主動防備的陌生人僅佔少數。可能導致兒童罹患性病,生殖器、泌尿道、直腸遭到細菌感染或撕裂傷。

疏忽

持有監護權的成人,對於受扶養的未成年親屬,對於其飲食、教育、醫療、衣物、衛生……等基本需求,刻意忽視。特徵是明顯的營養不良、不合身的衣物、學齡兒童未去學校……等。如導致兒童死亡,將涉及刑責。

  • 監督疏忽:特點是沒有父母或監護人,可能導致身體傷害,性虐待或犯罪行為
  • 身體忽視:特點是未能提供基本的生理必需品,如安全和乾淨的家庭
  • 醫療忽視:特點是缺乏提供醫療服務;
  • 情緒忽視:缺乏養育,鼓勵和支持;
  • 教育忽視:以照顧者缺乏提供教育和額外資源積極參與學校系統為特徵; 和
  • 放棄:當父母或監護人長時間獨自離開孩子而沒有保姆時。

案例

香港

  • 陳瑞臨事件︰5歲女童陳瑞臨,與哥哥被生父繼母經連月虐打,在2018年1月6日於屯門時代廣場寓所住所被父親毆斃[4]

澳門

  • 林素月虐兒案︰7歲女童黃慧瑩疑因長期被迫吃素,營養不良,最終活活餓死。

台灣

  • 邱小妹事件︰4歲女童邱小妹因午夜哭鬧,被父親於街上毆斃。同時災難應變指揮中心的指揮調度失當。
  • 熱鍋燙嬰案︰女嬰黃湘惠因父母吵架,被父親擲進熱開水的鍋中洩憤,終被煮死。

中国大陆 

韩国

  • 漆谷继母虐童致死案:一对姐弟经常遭继母的殴打,后来弟弟被殴打致死,姐姐被迫替继母顶罪。该案件被改编为电影《小委托人》(或译《年輕委託人》)。[5][6][7][8]
  • 16个月领养儿童虐待致死事件

日本

  • 野田小4女兒虐待事件:除虐待外還有社工疏忽沒有發覺異狀、行政機關屈服家暴嫌疑人等,該事件案發後使安倍晉三強烈譴責此案。[9]

美國

  • 特平案:教育制度缺失,教育部門和當地的學區未對他們進行審查等。[10]

英國

其他

原因

法律缺失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地区因《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等对非家庭成员虐待儿童,没有明确规定,大多是引导性条款,在此情况下,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一般以寻衅滋事罪定罪[13]。另外,虐兒案判決中,常被法庭接受的求情理由,包括(i)強調對受害者的關愛(strategy of showing concern); (ii)強調自己的無能為力(strategy of highlighting incapability)及(iii) 責任倒置(Inversion of responsibility),也間接助長了虐兒風氣[14]

社會觀念

論者梁亦華指出,兒童受虐過程一般並非單一事件,而是受虐多時。社會對此未能及時反應的原因並非源於教師或社工未能「悉別」,而是悉別以後,相關者視家事為忌諱,不敢介入虐兒事件[15]

家庭教育

梁亦華引述其他學者研究指出,繼父母擁有父母之權,但卻欠缺應有支援或家長培訓,令相關家庭成為虐兒案件的高危[15]

参考文献

  1. Cora Peterson,* Curtis Florence, and Joanne Klevens. . Child Abuse & Neglect. 2018, 86: 178-183.
  2. . youtube.com. TVBS. Mar 3, 2018.
  3. Andrew Grogan-Kaylor, Elizabeth T. Gershoff. . Psychological Journal of Family Psychology. 2016, 30 (4): 453-469.另外可以點此觀看pdf檔
  4. .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8-03-03].
  5. 李梓媛. . 香港01. 2019-04-27 [2019-07-13] (中文(香港)‎).
  6. . 韩联社(韩国联合通讯社). 2019-05-09 [2019-07-13].
  7. . KBS World. 2019-05-01 [2019-07-13].
  8. Yoon Min-sik. . The Korea Herald. 2019-04-10 [2019-07-13] (英语).
  9. . 日本経済新聞. 日本経済新聞社. 2019-01-25 [2019-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已忽略未知参数|deadlinkdate= (帮助)
  10. 虐童案家庭低調詭異 母親拒聯娘家近20年
  11. . 中新網. 2014-08-27.
  12. .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14-08-28.
  13. . 找法网. [2016-05-27 15:00:09].
  14. 梁亦華. . 信報財經新聞. 2018-12-02 [2018-12-02].
  15. . frankie-leung.blogspot.hk. [2018-03-03].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