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環型校舍

連環型校舍英語:[1]),與標準小學校舍同樣為香港的第二代標準校舍設計之一,主要興建於新市鎮,以應付實施「九年免費教育」政策所產生的額外中學學額需求,並配合新市鎮發展。此等校舍為絕大多數1980年代創校的中學,以及極少數小學採用,於1977年至1993年間落成。

全港最後一座半連環型校舍-青年會書院

歷史

出現

全港第一組全連環型校舍-浸信會呂明才中學(右)及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左)

自1973年文憑教師薪酬運動以後,香港增加官立、津貼中學學額的呼聲日增[2]。因此,香港政府決定在1978年起推行「九年免費教育」,大幅增加免費初中學額。此外,適逢衛星城市及第二代新市鎮(即沙田屯門大埔)發展,全港對中學學額的需求日漸增加。因此,工務司署於1976年頒佈第一款專為中學而設的標準校舍設計,並稱之為「連環型校舍」[3]

全港第一座連環型校舍為下葵涌官立工業中學,於1976年5月尾招標興建[4],翌年完工啟用;至於第一組全連環型校舍則為浸信會呂明才中學東華三院馮黃鳳亭中學,於同年9月初招標興建[5]

改進

一座改進型的全連環型校舍,可見其課室對流窗與早期興建的有所不同

雖然連環型校舍的佈局在16年內沒有大變化,但其細部設計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改進。

就課室對流窗設計而言,雖然經改良的設計(即窗戶的高度增加,而每扇對流窗相由扁身的長方形改為方形)早於1979年[6]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的校舍試用,但採用此等設計的校舍,一直要到1982年才開始批量建成。當中,首批量產性質的同類校舍,為保良局姚連生中學保良局李城璧中學東華三院邱子田紀念中學

而在1980年代中,連環型校舍設計再經歷另一次變化:除了將上述的改良對流窗,列為唯一標準設計外,亦首次在化學及綜合科學實驗室預留安裝通風櫥的位置。首批全數採用此等改良設計的半連環及全連環型校舍,分別為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以及宣道會鄭榮之中學東莞工商總會劉百樂中學,均於1985年[7]落成。

淘汰

由於連環型校舍僅適用於開辦中學,難以因應人口結構改變而更改用途,因此曾出現校舍錯配(例如在小學學額需求暴增的屯門區,曾經有一間中學,於1985-91年間需要暫時兼辦小一至小六[7];此外,亦有兩間過剩的中學校舍改作小學[8],成為猛獁校)的情況。此外,連環型校舍佔地較大,難以善用珍貴的土地資源。因此,建築署在1988年,頒佈了靈活式校舍設計,而連環型校舍設計隨即被淘汰。全港最後一座同類校舍,為位於天耀邨二期的天水圍官立中學基督教香港信義會元朗信義中學(屬全連環型校舍),1993年才落成[9],亦是唯一一組連同和諧式大廈一同興建的同類校舍;至於最後一座半連環型校舍,則為青年會書院,於1990年落成[10]

對往後校舍設計的影響

雖然連環型校舍設計是1970年代尾的產物,但對於其後靈活式校舍以至千禧校舍的設計,有著極為深遠的正面影響。在佈局方面,連環型校舍首次將一間學校不同用途的空間,分拆為三個部分,使教學空間可以擴大;此外,其走廊設計改為開放式,有利採光[11]。在往後的校舍設計當中,以上優點得以繼承。

校舍建設標準

所有連環型校舍均設24間課室,僅設於校舍課室大樓的1-4樓;而特別室翼則樓高6層(地下、1-5樓),並設有12個特別室(部分可改作常規課室),當中需要使用通風櫥的實驗室(化學、綜合科學)設於5樓,方便將排氣喉管接駁至天台。

另外,連環型校舍可以再按禮堂大樓設計細分為兩種:全連環型及半連環型。全連環型校舍,其禮堂大樓樓高6層,由兩間學校各自使用一半空間(當中,兩校的禮堂分別設於1樓及4樓,除後梯外只能由本身所在的學校校舍進入;而地下有蓋操場則分為一半),以更有效善用土地資源[11];至於半連環型校舍的禮堂大樓高度為4層,而地下操場由同一學校全權使用。

而在面積方面,全連環型校舍,半座(即一間學校)面積大約為5,800平方米[12];至於一座半連環型校舍大約為6,100平方米[13]

採用同類校舍的學校及所屬屋邨/屋苑

參考資料

  1. 《香港憲報》1977年第11期公告第671號:房屋委員會招標公告
  2. 〈教師促增辦官津小學,五年以後取消升中試〉,《大公報》第二張第五版,1973年5月4日。
  3. 《香港憲報》1988年第14期公告第1126號:建築署招標公告
  4. 《香港憲報》1976年第21期公告第1077號:工務司署招標公告
  5. 《香港憲報》1976年第36期公告第1947號:工務司署招標公告
  6. 學校簡介-香港四邑商工總會陳南昌紀念中學
  7. 仁愛堂陳黃淑芳紀念中學-學校資訊
  8. 中華基督教會蒙黃花沃紀念小學-學校簡介
  9. .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3-25).
  10. 青年會書院. . 香港: 青年會書院. 2002: 14–15.
  11. 《價值與影響-香港校舍設計的歷史:教師筆記》,P.7-9.
  12. 2019年第二次校舍分配工作-校舍資料
  13. 2017年第一次校舍分配工作-校舍資料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