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悟族海洋信仰

達悟族(雅美族)人的宇宙觀與臺灣本島的其他原住民族群有所不同,共分為八個層次(其餘族群則為三至六個層次),其中天界則有五層,掌管陸地、海洋、食物、生命等,而不同等級的神靈居住不同層次的天。達悟族人也相信靈魂觀,尤其以死去的靈魂(Anito)最為懼怕。許多不好的事物都歸咎於惡靈作崇,因此對死亡特別害怕。[1]

神話傳說

創世神話

宇宙尚未形成以前,天父的話語已存在,天父即為俯視者馬納加基勒伯(Mangacyacileb)。

宇宙萬物的一切都是祂所造,祂的話語有九條支流湧出,分別流往諸島嶼,使人生命有意義。

島誕生

在從前,有一從南方前來,發現整個海洋空無一物,決定造出一座島嶼。神先造出一座島嶼,但因其太小而不甚滿意,故又再造出一座更大的島嶼。其中較小的島嶼為小蘭嶼(Dziteiwan),較大的島嶼為蘭嶼(Ponso no tau)。[2]:28

銀河與飛魚

古時天地很近,有金梯相連。第一個人便是由金梯走下人間,甚至飛魚騰躍成為天上的銀河[3]

巨人舉天

遠古時代,有個人叫西卡如論(Sikazozo/Sikazozon),出生時與一般嬰兒無異,然卻比一般的小孩長得快且壯碩,令雙親驚訝不已,族人也將他視為異類西卡如論一天天長大,在他眼中,一般人就如螞蟻那樣小。後來他坐下來,頭就碰到天,行動非常不方便。有一天,他在氣憤之下,決定頂高天。他一腳踏在Jipeygigen,另一腳踏在Jipaleytan,雙掌撐著天,慢慢將天往上撐高,越撐越高,直撐到雙掌無法碰到天。從此他可以直立行走,他說:這才是人住的地方。[4]

兩個太陽

從前天上有兩個太陽,由於陽光的熱能量實在太強,所以人們的食物不需要用煮烤,只要放在太陽下,即可變熟。有一天,紅頭部落裡的一對夫婦,帶著他們的孩子上山,他們搭建一個棚子讓孩子遮蔭,便放心地回到田裡工作,同時也藉著陽光的熱度把食物烤熟;雖然食物都熟了,但孩子也被曬死了。看著被太陽曬死的孩子,夫婦難過地哭泣,並對太陽產生恨意,他們用手指對準其中一個太陽詛咒,天神看到這樣的情景,也覺得很難過。不久,頂高天的Sikazozo,變成月亮。從此天空便只剩下一個太陽。

取火傳說

在天空有兩個太陽的時代,當人們挖好地瓜芋頭,只要在上面舖上草堆,太陽便可將食物烤熟。後來天空變黑,僅剩一個太陽的陽光也不再那麼強了,人們便不再有熟食與開水可吃,幾乎要餓死了。有兩個女人便出去想辦法。她們來到今朗島村Diba-inimamoa岩石的時候,停下休息而睡著了,醒來卻發現岩洞裡有光線。走進一看,裡面有許多人﹔有的織布,有的捕魚,還有人在造船,什麼都有。二個女人在那裡停留五日之後,帶了火種準備回家,半路上火卻熄滅了,只好回頭再取。岩洞裡的人於是告訴她們生火的方法,從此之後人們便可以將食物煮熟來吃,在部落發展後更發明了鑽木取火法。[1]

木箱人

在原本的人消失後,蘭嶼成了像小蘭嶼一樣的無人島。後有些裡面藏人而四面密封的木箱漂流過來,那木箱裡的人很可能是天神所創造。木箱人登陸地點,也就是木箱擱淺的海灘,分別在椰油港邊的Tebedeh,Iwatas Liyos朗島社 Jichabaw與漁人社的Jimasapaw等處。[1]

洪水傳說

最早的居民「是人不像人,鬼也不像鬼」、「被分屍卻可以復活」、「在地上、在海裡都可以生活」、「不事生產,也能生存」、「殺小孩或孕婦吃掉」這樣令人匪夷所思﹔因此在飢餓蟲災火災地震海嘯等方法當中,Si-Omima決定要以海嘯洪水)毀滅島上的住民,並派遣Si-Vedai和Si-Parid二神執行。[1]

有一位「伊摩魯得」社的孕婦在退潮時翻動海岸珊瑚礁鹽水,當時看見白石滾到一旁,海潮洶湧而來,海水也逐漸漲起,隨後海水不斷上湧至山頂淹沒部落,山羊等動物皆被淹死,人們雖然倖存一部分,卻因食物缺乏,也都餓死了。三年後在吉紮古爾門山(Dsipiganin)與吉比卡翁山(Dsitakalman)只剩兩人;八年後森林中出現貝類;九年後鼠被扔進海中,水才退去;十年後族人開發出山芋田;十一年後族人開發出青芋田;十二、三年後出現;十四年後岩岸露出,山上出現樹木[2]:118

人類起源

大洪水過後,位於Paputto的山中有一巨石,有一天巨石裂開,從中出現一位男子,與此同時,位於Lulusakka的海岸竹林中也出現一位男子。兩人相交甚深,並而臥時膝蓋相磨,經過一段時間,其中一人的右膝生出一男嬰,另一人左膝生出一女嬰,此一男一女成年後結為夫婦,並生下許多子女。由右膝生出的男子的子孫之間通婚,但所生子女皆為盲人,而左膝生出的女子的子孫之間通婚亦是如此,後兩家系通婚後才生下健全的子女,人口也逐漸增加。這些眾多的子嗣後來學會造船和狩獵的技術,知道飛魚的漁汛(飛魚季),也懂得馴養禽畜之類……。[2]:46、47

宇宙觀

  • 雅美族人有一頗有系統的宇宙觀,他們分宇宙為八層,神、人、鬼各有其一定居住的層界。但在他們的生活中神祇地位極不重要,他們對它的觀念亦很模糊,只有鬼魂Anito才是他們隨時隨地所注意的。[5]:263
  • 達悟人的觀念中,天地均有三界,天上三界分別住著Simurapao(最高天神)、Siomima(第二天神)、Siliburbuig(財富神)、Sipariod(風雨神)、Sividai(懲罰、飢餓神);天地二界之間存在造男造女的二司命神;地之第一界為達悟人及其Anito(死靈)所居住,包括頭靈、祖先靈、海底鬼魂。第二界為雙肩靈、惡靈的住處,第三界則是Kamrai(巨蛇)及Vonkou所居。[6]:148
  • 因『第三天界』、『第四天界』和『第五天界』均居住著天使神,故而常歸類在同一『天界』當中。
  • 地下兩層世界,均未被納入傳統巫術與宗教體系內。
  • 最底層,則有著五棵大樹支撐著世界,並居住著眾蛇之父Kamrai/Kam-yai,當Kamrai/Kam-yai啃咬或晃動這些樹時,便會引發地震海嘯[7]:198

諸神列表

天界(Angit)

名稱讀音附註
希穆拉苞 Simurapao/Simanicyo 造物神,祂創造了雅美族人的始祖,是法律守護神與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者,人間的正義與繁榮仰賴祂的監督與賜福。一說主神Simurapao司理時良,對農產最有支配力量,嗜好粟,所以粟為神聖穀物。希穆拉苞從不離開最高天界,所有降災施福 皆由天使神居間執行。居住於『天之最上界』。
Siomima 漁神,管理飛魚、鮪魚、鰆魚等神魚。居住於『第二天界』。
Sipariod/Siomrapaw 風雨神。居住於『第三天界』。
Siliburbuig/Silovolovoin 吉祥與財富神。居住於『第四天界』。
Sinan maharek 女神。居住於『第四天界』[8]:445
Sinan maniray 女神。居住於『第四天界』[8]:445
Sividai/Sividay 懲罰與飢餓神。居住於『第五天界』。
Sipariyod 居住於『第五天界』[8]:445

天地交界(Pikamahmah a tawana)

名稱讀音附註
Sinan-manilai/Si nan-Marirai 造男司命神,創造人的生命及壽夭,惟不受人祭拜薦享。
Sinan-akatzinum 造女司命神,創造人的生命及壽夭,惟不受人祭拜薦享。

其他的神和神祕生物

名稱讀音附註
馬納加基勒伯 Mangacyacileb 其意為"俯視者",在宇宙出現前便已存在。祂無形無體,由如在充滿霧氣的鏡中觀看而模糊不清,但卻又無處不在。
馬伯亞納勒伊 Mapeyyangangey 其意為"公義者",與Mangacyacileb為同一個神,但卻從未"啟示自己"。命運、裁決皆由此神負則。
Si Toriao 自然神,掌管[9]:9-24
Si-manama 愛神。
伊娜萬 Ina-wan 呼吸。
尼令 Ngilin 命運。
Si Luvaluruin 信使神,主要是傳祭品、打報告。
Si Videh 農神,掌管農作物與蟲害。
  • 靈魂(Anito):惡靈頭靈雙肩靈祖先靈(Si Omzapaw)、海底鬼魂。居住於『地面世界』。
  • 醜人(Malahet a tao):居住於『地下世界(Do tiraem)』。
  • 邦霞拉(Rakoawey):巨鷹,有鱗、展翅三十呎。棲息於臺東龍眼上,為蘭嶼巴丹島所流傳的傳說鳥形生物。
  • 嘎拉伊(Kamrai/Kam-yai):大蛇被尊稱為眾蛇之父並有普通蛇隨行,大蛇尾觸地即有大地震。居住於『深層世界』。
  • 搭尼法尼督斯(Tanivanitos):第三地界的蛇[9]:9-24
  • Vonkou:居住於『深層世界』。
  • 西特洛康:由石頭變成的人。

參考文獻

  1. 浦忠成. (PDF).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05-12-27].
  2. 田哲益(達西烏拉彎·畢馬). . 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2003. ISBN 9574554791.
  3. 關華山. . 中央研究院. 民族學研究所. [1989-01].
  4. 頂高天的Sikazozo
  5. 李亦園. . 聯經出版公司. 1982. ISBN 9570813539.
  6. 關華山. . 臺北市: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1959.
  7. 浦忠成(巴蘇亞.博伊哲努). . 五南文化. 2012. ISBN 9789571145709.
  8. 三冨正隆. . 地理学評論. [1993].
  9. 吳奐儀夏曼‧藍波安陳秀珠. (PDF). 臺灣原住民數位博物館. [2005-12-27].

外部連結

Template:達悟族神話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