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如蘭

鄭如蘭臺灣話1835年10月-1911年7月),香谷芝田,是一位生於臺灣新竹水田莊的地方仕紳[1][2]

鄭如蘭

生平

家族

他的父親淡水廳附生鄭用錦,母親是張棗娘;他是家裡的第二個兒子[3]他的伯父鄭用錫,他的祖父鄭崇和,其家族為新竹北門鄭氏家族。[4]

有長子鄭拱辰(1860-1923),次子鄭神寶螟蛉子)。[5]歷史學家鄭欽仁(1936-)為其曾孫。[6]

早年生活

他的父親在他幼年時即過世;此後,他由母親獨力撫養長大。他在成長過程中努力求學,並孝順服侍母親。[3][1]

同治五年(1866年),他經當局考核批准後開始為母親興建節孝牌坊

他曾受提學道丁日健拔擢而得以入泮,並在入泮後獲選優等並成為補增廣生;但是,他在參加數次秋季鄉試後一直未能如願考取。[7]

政治生涯

光緒十五年(1889年)七月,他因為辦理團練事務有功,由增生授候選主事,賞戴花翎,後來又加道銜,旌表孝友。[3][1]

日本政府入主臺灣後,當局因其財力與聲望而加以重視。

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鄭如蘭逝世,享年七十七歲。[7]

家庭生活

他的元配恩貢生陳緝熙的長女;她在十八歲時嫁予鄭如蘭。[7]

文學生活

鄭如蘭愛好吟詠詩詞;他為北郭園詩社「吟社」創立者,並一生致力於其活動。[4]

著作

參見

連結

參考來源

  1. . memory.ncl.edu.tw. [2017-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5) (中文(台灣)‎).
  2. Sturgeon, Donald. . ctext.org. [2017-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4) (中文(台灣)‎).
  3. 卓克華. . 揚智. 2010年: 257頁. ISBN 978-957-818-943-0.
  4. . www.th.gov.tw. [2017-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5).
  5. . 臺灣史檔案館資源系統. [2017-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6. 吳密察:〈學術與政治之間—鄭欽仁教授〉,《臺灣國際研究季刊》7卷4期(2011年12月),頁25-48。
  7. . www.hcccb.gov.tw. [2017-04-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0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