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守讓

鄭守讓1920年2月10日-2010年6月28日[1],曾用名鄭明能,是台灣櫻花鉤吻鮭之父」,東寧延平王鄭成功第九世裔孫,屬於鄭成功六子鄭寬一系。先祖因避禍居住於現今高雄市橋頭區,晚年長住宜蘭縣南澳鄉

生平

鄭守讓父親是鄭子香;母親是朱淑蓮,鄭守讓有兄姊:守忠、守義、守節、守孝、守廉、招治及助治[2][3]。早年他與二哥守義、四哥守孝皆留學日本,惟日後兩位兄長大學畢業後都入讀黃埔軍校[4],留學期間他就讀於東京帝國大學,且與日本明仁天皇皆拜讀於日本魚類專家木村重門下,也因同窗之誼,每逢過年他都會收到明仁天皇的親筆賀卡。他在日本的生活持續到1937年,後來不滿日本殖民政策而赴南京工作,與此同時爆發了七七事變,為免日本人查緝,改名為「鄭明能」[3]

1972年,林務局委託東海大學,展開「大甲溪上游水源水質環境與高山魚類生態之調查」,以鄭守讓、歐保羅及為主的研究團隊,針對櫻花鉤吻鮭的生態進行了長時間的調查工作,並且計劃在桃山建造櫻花鉤吻鮭的自然繁殖場。

1976年,在林務局的支持之下,鄭守讓進行新店溪上游的水質與魚類生態保護調查。之後又在七家灣溪進行櫻花鉤吻鮭的保育與研究。

1985年,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委由鄭守讓開始對台灣鮭魚展開復育工作,由僅存的六尾,歷經三年的細心復育,發展成三千多尾的穩定族群,才移交給政府來接手後續的相關工作。所以稱呼鄭守讓為台灣的「櫻花鉤吻鮭之父」,實不為過。

逸聞

鄭守讓身材瘦小,卻有強健的體魄與過人的膽識,常常獨自一人進入深山數週,足跡踏遍中央山脈。台灣的山林動植物,如數家珍,最喜別人稱呼他「自然學博士」。

參考資料

  1. 中国新闻网. . 新浪. 2005年08月24日 [2021-02-11].
  2.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5-08-24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3. 吳淑君. . 聯合報. 2009-03-08.
  4. 張海燕. . 中國新聞網. 2007-07-24 [2020-05-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人民網.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