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

錢鳳(?年-324年,字世儀[1]吳興人,王敦的謀士。[2]

生平

王敦之亂

太寧元年(公元323年),王敦謀求篡位,王敦侄兒王允之聽到錢鳳與王敦討論奪權的計劃,王允之後即告訴父親王舒,王舒於是與王導一同報告司馬紹,暗中作好準備。

會稽內史周札一族中有五人封侯,勢力強盛,吳地人士無人可以比擬,王敦為此忌憚。王敦患病後,錢鳳勸王敦早日除滅周氏,得到王敦贊同。

太寧二年(公元324年),王敦誣陷周嵩與侄兒周莚和李脫勾結,密謀不軌,因而逮捕二人,殺害於軍中。又派參軍賀鸞到吳地找沈充,把周札所有兄長的兒子盡數殺死,隨即進兵攻襲會稽,周札在戰中遇害。

王敦病情加劇,矯詔任命王應為武衛將軍,做自己的副手,命王含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錢鳳對王敦說:“倘若您遭遇不幸,能否將把身後之事託與王應?”王敦說:“非常之事,不是平常人能夠勝任。王應年輕,哪能承擔大事!我死以後,不如遣散兵眾,歸順朝廷,以保全門戶,這是上策;退回武昌,集中兵力自守,給朝廷貢品無所缺,這是中策;趁我仍活著,傾兵之力攻打京城,寄望僥倖獲勝,這是下策。”錢鳳對其黨羽說:“王敦所謂下策,其實才是上策。”於是與沈充謀議,等王敦一死便作亂。[3]

當初,晉明帝親近中書令溫嶠,王敦不滿,請溫嶠出任左司馬。溫嶠便假裝恭敬,治理王敦府事,為王敦出謀劃策。又與錢鳳結為深交,為錢鳳揚名,常常說:“錢世儀精神滿腹。”溫嶠素有善於知人、褒獎後進的美名,錢鳳甚為喜悅,盡力與溫嶠結好。恰逢丹楊尹職位空缺,溫嶠推薦錢鳳,錢鳳也推薦溫嶠,溫嶠假意推辭,王敦最終決定命溫嶠赴任以監視朝廷的動向。溫嶠卻向司馬紹告發王敦奪位的圖謀,王敦聽說後大怒,寫信給王導宣稱要親自拔掉溫嶠的舌頭。司馬紹下令討伐,並偽稱王敦己死,激厲起士氣並派兵討伐王敦的部眾。此時王敦病重,根本不能統率軍隊,於是以誅溫嶠等奸臣為名,以王含為元帥,令錢鳳、鄧嶽、周撫等率軍攻向建康。錢鳳等人率軍到建康,卻屢遭司馬紹親率的軍隊擊敗。此時王敦逝世。

沈充與王含軍會合後,司馬顧颺獻出上中下三策,上策為以玄武湖水淹浸建康,並借水勢用水軍直接進攻;中策為聯結王含軍的力量一同進攻;下策則為誘殺錢鳳,向朝廷投降。但三項計劃都沒獲沈充接納。[4]

劉遐蘇峻等率領精兵萬人到建康。沈充、錢鳳想乘著北方軍隊剛到疲困之機進行攻擊,沈充、錢鳳從竹格渚渡過秦淮河,護軍將軍應詹、建威將軍趙胤等人抵抗失利,沈充和錢鳳攻至宣陽門,拔除防禦柵欄,正要攻戰,劉遐、蘇峻從南塘側面攻擊,重創沈充、錢鳳,渡河溺死達三千多人。劉遐後來又在青溪大敗沈充。尋陽太守周光聽說王敦起兵,率一千多人趕來,到達後求見王敦,但王應以王敦患病而推卻,周光於是推論王敦已死,向兄長周撫說:「王敦已死,你為何仍與錢鳳等人一起做逆賊?」各部眾聽後都感到愕然。

王含等人燒毀營帳,連夜遁逃。明帝大赦天下罪犯,王敦的黨羽不在此列。明帝命庾亮蘇峻等人追逃到吳興的沈充、令溫嶠督察劉遐等追擊逃往江寧的王含、錢鳳,又令諸將追捕王敦餘黨。錢鳳後來逃到闔廬州,周光將他斬首。[5]

參考資料

  1. 《晉書·沈充傳》:鳳字世儀
  2. 《晉書·王敦傳》:敦以沈充、錢鳳為謀主。
  3. 《資治通鑑·卷九十三》:王敦疾甚,矯詔拜王應為武衛將軍以自副,以王含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錢鳳謂敦曰:「脫有不諱,便當以後事付應邪?」敦曰:「非常之事,非常人所能為。且應年少,豈堪大事!我死之後,莫若釋兵散眾,歸身朝廷,保全門戶,上計也;退還武昌,收兵自守,貢獻不廢,中計也;及吾尚存,悉眾而下,萬一僥倖,下計也。」鳳謂其黨曰:「公之下計,乃上策也。」遂與沈充定謀,俟敦死即作亂。」
  4. 《晉書·王敦傳》:沈充自吳率眾萬餘人至,與含等合。充司馬顧颺說充曰:「今舉大事,而天子已扼其喉,情離眾沮,鋒摧勢挫,持疑猶豫,必致禍敗。今若決破柵塘,因湖水灌京邑,肆舟檻之勢,極水軍之用,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上策也。籍初至之銳,並東南眾軍之力,十道俱進,眾寡過倍,理必摧陷,中策也。轉禍為福,因敗為成,召錢鳳計事,因斬之以降,下策也。」充不能用
  5. 《資治通鑑·卷九十三》:錢鳳走至闔廬洲,周光斬之。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