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伊斯蘭國

阿富汗伊斯蘭國(俗稱「北方聯盟」)是蘇阿戰爭結束及親蘇政權垮台後,在1992年由阿富汗伊斯蘭聯合拯救陣線所成立執政。在其後的阿富汗內戰塔利班於1996年攻陷喀布爾並將國號改為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北方聯盟則退至該國東北部與之對抗[1]

阿富汗伊斯蘭國
1992年-2001年
首都喀布爾
常用语言普什圖語達利語
宗教伊斯蘭教
政府共和國
總統 
 1992年6月29日-2001年
布爾漢努丁·拉巴尼
历史 
 建立
1992年4月16日
 廢除
2001年
ISO 3166码AF
先前国
继承国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阿富汗過渡政府

歷史

1989年蘇聯開始從阿富汗撤軍,使阿富汗各派系的游擊隊陸續攻占兵力空虛的城市,從中繳獲大量蘇軍武器。雖然蘇聯從阿富汗撤軍,但仍希望在阿富汗留下影響力,保護現有的親蘇政權。為了鞏固統治,當時的阿富汗總統穆罕默德·納吉布拉兩院議會取代革命委員會,但得不到各派系的支持。蘇聯撤軍後,並沒有停止對喀布爾政權的軍事援助。其後蘇聯解體,納吉布拉政府失去外援,形勢急轉直下。反抗派加強了軍事攻勢,向喀布爾推進。1992年4月16日,納吉布拉宣佈辭職,阿富汗民主共和國完結。為了避免內戰爆發,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反抗派成立了一個臨時委員會,同意兩個月後成立以拉巴尼為首的臨時政府。

1992年6月,拉巴尼就任為臨時政府總統,年底成為正式總統。然而拉巴尼政府並不穩固,沒有帶來和平,各派系的混戰持續。由總理希克馬蒂亞爾領導的伊斯蘭黨部隊與政府軍在喀布爾交火,造成萬多人傷亡。1993年3月,在多國斡旋下,各派系簽訂了《伊斯蘭堡和平協定》,規定拉巴尼續任總統18個月,總理直接任命內閣,各派系均可參加政府。希克馬蒂亞爾趁機安排親信進入內閣,使與拉巴尼之間的關係惡化,原本支持拉巴尼的前阿富汗民主共和國烏茲別克族將軍阿布都·拉希德·杜斯塔姆轉為支持希克馬蒂亞爾,並與拉巴尼的政府軍開戰。不斷內戰使塔利班有機可乘,至1996年9月27日喀布爾被塔利班攻陷,拉巴尼政權被推翻,他和馬蘇德將軍退到北部地區展開反抗活動[2]

1996年以後的拉巴尼政府雖然僅能控制阿富汗東北部的小部分國土,仍然是聯合國承認代表阿富汗的政府,[3]直至2001年塔利班政權被推翻,新的臨時政府成立為止。

参考文献

  1. Barnett R. Rubin: The Fragmentation of Afghanistan: State Formation and Collapse in the International System. Yale University Press, New Haven 2002, ISBN 978-0-300-09519-7, S. 271
  2. . 三民書局. : 147-150.
  3. . BBC News. 2001-11-26.

参见

阿富汗政權變遷(1978年起)

1978年-1992年 1992年-1996年 1996年-2001年 2001年至今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全面執政)
阿富汗伊斯蘭國
阿富汗聖戰者全面執政)
北方聯盟(東北部地方執政) 阿富汗伊斯蘭共和國
北方聯盟中央執政)
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塔利班中央執政)
塔利班(西南部地方執政)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