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王朝

孔雀王朝梵语,约前324年至约前185年),即古印度摩揭陀国的孔雀王朝擴張所形成的帝國,阿育王為當時主要推廣佛教的領導者,在歷史上具有一席之地。

孔雀王朝
前322年-前185年
孔雀帝國的最大疆域范围(深蓝),包括附庸国(浅蓝)。
首都巴塔利普特拉(今巴特那
常用语言古印度语
宗教婆羅門教
佛教
耆那教
政府君主制
国王 
 前320年–前298年
旃陀罗笈多
 前187年–前180年
布柯陀罗多
历史时期古代
 建立
前322年
 终结
前185年
面积
4,200,000平方公里
货币巴那
先前国
继承国
难陀王朝
十六大國
塞琉古帝国
巽伽王朝
百乘王朝
印度-斯基泰王国
今属于 印度
 阿富汗
 
 不丹
 伊朗
 尼泊爾
 巴基斯坦
 斯里蘭卡
历史系列条目
印度历史
Carved decoration of the gateway torana to the Great Sanchi Stupa, 3rd century BCE.
阿育王時期之孔雀帝國

歷史

前325年,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這時,月護王(旃陀羅笈多)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趕走了馬其頓人。隨後,他又推翻了難陀王朝,建了新的王朝,定都华氏城。由於他出生於一個養孔雀的家族,因此,後來人們把月護王建立的王朝叫孔雀王朝。也有一說孔雀一词来源于其梵语发音(mayūra)与月護王的母亲的名字发音相近。

前317年,孔雀王朝統治了整個印度西北部。

月护王统治末年(前298年),人口达到1,870万人,到了月護王兒子賓頭娑羅統治時期,孔雀王朝已控制了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孟加拉灣德干高原以及遠達阿拉伯海的廣大領域,形成了史學界傳統意義上的大帝國。 根據佛教文獻記載,前3世纪中叶阿育王在位时国势强盛,四處攻伐,統一了除了現卡納塔克邦以南及阿富汗的整個印度次大陸,估計人口在前250年达2,650万人。

由於孔雀王朝在可靠史料極度匱乏,主要孔雀王朝的事迹仅见于佛经、部份石刻和塞琉古国使者的見聞,難以推斷滅亡原因。孔雀王朝末年,王權衰落,印度重新分裂為許多國家。孔雀王朝约前180年为巽伽王朝所取代,当时最后一王巨车王的军队首领华友篡夺了政权。

傳播佛教

阿育王佛教定為國教,到處派遣傳教師至各地宣傳佛教,一時亞非歐三洲都有佛教徒的足跡。經此提倡,佛教遂成為世界重要宗教之一。

末裔

据说孔雀王朝仍然有后代在摩揭陀作为藩王留存下来。在玄奘访问印度的时代,摩揭陀地区有一个叫满胄王的小王公自称是孔雀王朝的末裔,当然这可信度是很低的,因为当时有许多王公都冒充是孔雀家族的后代。

王統世系

孔雀王朝國王一覽(大約在位時份)

  • 月護王(旃陀羅笈多):前322年 - 前298年
  • 賓頭娑羅:前297年 - 前272年
  • 無憂王(阿育王)(阿輸迦):前273年 - 前232年
  • 达沙拉沙:前232年 - 前224年
  • 三钵罗底:前224年 - 前215年
  • 舍利输迦:前215年 - 前202年
  • 提婆伐摩:前202年 - 前195年
  • 薩塔陀拉:前195年 - 前187年
  • 巨車王:前187年 - 前180年

圖集

參見

参考文献

引用

    来源

    • 《大唐西域记导读》,ISBN 7-80523-160-5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