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昭

陈学昭1906年4月17日-1991年10月10日[1]),原名陈淑英陈淑章。曾用笔名学昭野渠式徽等,祖籍河南,生于浙江海宁,中国作家、记者。[2]她是中国20世纪最多产的女作家之一。[3]她支持毛泽东的文化政策。

1936年的陈学昭

生平

祖籍河南,1906年生于浙江海宁,1920年在南通的中国第一家女子师范学校南通女师受预科教育。该校是1902年由张謇创办的。[4]1922年,她进入上海爱国女学文科。她加入浅草社,于1923年发表处女作《我所希望的新妇女》。她在浙江和北京听课。1925年,出版第一部散文集《倦旅》。协助创办杂志《语丝》《新女性》。1927年—1935年,她在巴黎学习西方文学。1927年—1931年,她兼任天津大公报》驻欧特派记者。期间,她在法国与医学生何穆结婚。[5]1935年在法国克莱蒙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她与丈夫回国;他们于1942年离婚。[1]

毛泽东与陈学昭等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陈学昭在第三排左起第五)

1940年,她去延安,1942年秋成为《解放日报》四版编辑,后调任中共中央党校四部文化教员,[2]被毛泽东称赞为“既是文学家,又是教育家”。1942年她与毛泽东参加了决定中国共产党文艺政策的延安文艺座谈会[5]:xxi毛泽东发表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份重要的政策文件,也是延安整风运动的基础。[5]:12

1945年,陈学昭参加接待到延安访问的国民参政会黄炎培傅斯年褚辅成赵超构等六人。7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其申请仅在被批示“多向列宁学习”后就被迅速批准。[5]:xxii9月中下旬离开中央党校,10月初离开延安赴东北。中央原决定陈学昭去法国参加国际妇联活动。次年任《东北日报》副刊编辑。1949年,她成为浙江大学党支部书记兼中文系教授,在浙大因為主張全校應該學習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改造思想而與數學系系主任蘇步青爭執。[5]:121953年,为中国出访苏联代表团之一。[6]1957年,她被打为右派,失宠。文化大革命期间,陈学昭一度间断了写作。1978年她恢复写作。[2]

陈学昭还将巴尔扎克的一些作品和戴高乐的《6月18日呼籲》由法语翻译为中文。她于1991年去世。[2]

作品精选[2][5]

  • 散文集《忆巴黎》(1929年)
  • 散文集《如梦》(1929年)
  • 长篇小说《南风的梦》(1929年)
  • 很大程度上是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工作着是美丽的》(1949年)
  • 中篇小说《土地》(1953年)
  • 长篇小说《春茶》(1957年)
  • 回忆录. 花城出版社. 1981年.,英译本Xuezhao Chen; Jeffrey C. Kinkley; Caroline Greene. . M.E. Sharpe. 1990年. ISBN 978-1-56324-553-4.

参考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陈学昭
  1. Fister, Barbara. .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5: 57. ISBN 031328988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access= (帮助)
  2. Ho, Clara Wing-chung. . Volume 2. 1998: 84–85. ISBN 9780765607980.
  3. Dooling, Amy D; Torgeson, Kristina M. . 1998: 165–68. ISBN 0231107013.
  4. Fong, Grace S. (PDF). Columbia.edu. [31 March 2015].
  5. Chen, Xuezhao. . 1991: xvii. ISBN 1563245531.
  6. Women of China 存檔,存档日期2015-05-26., retrieved 31 March 2015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