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宣儒

陳宣儒1971年),[3]臺灣高雄小港大林蒲人,舊名陳金燕,筆名田中實加,為紀錄片灣生回家》監製。父親為大林蒲人,母親是林園人。[4]畢業自高雄市小港區鳳林國民小學。[5]

陳宣儒
出生陳金燕
1971年(49-50歲)
 中華民國臺灣省高雄縣小港鄉大林蒲
筆名田中實加
職業作家
國籍 中華民國
民族臺灣人[1][2]
公民權 中華民國
代表作《灣生回家》

生平

陳宣儒曾在上澤社擔任出版總監及參與編修多本日文參考書[6][7]

2014年10月,陳宣儒編寫的《灣生回家》由遠流出版發行;2015年9月出版「全新增訂版」。2015年10月16日,擔任監製《灣生回家》紀錄片在臺灣上映。

在2016年陳宣儒以田中櫻代的經歷出版成書,內容講述臺灣日治時期的花蓮移民村故事,並于《我在南方的家》書中加入她過去10年以來的灣生採訪紀錄。[8][9]然而陳宣儒承認身分造假後,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Facebook表達,出版《灣生回家》沒有錯誤,不會收回該書,但可能不會再版[10];但2017年1月3日,遠流出版公司面對讀者對於《灣生回家》及《我在南方的家》所提出的書籍內容質疑,而表示可以退書或換購等值商品。[11]

著作

下列為陳宣儒所編寫過的日文教學書及文學作品:[12]

年份書名出版社ISBN備註
2016年我在南方的家遠流出版ISBN 9789573278344
2015年《服務業日語:最能滿足第一線服務業人員的日語教戰手冊,從打招呼到各種場合完全對應》國際學村ISBN 9789864540068松川佳奈合著[6]
2014年《服務業日語進階話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ISBN 9787513527903簡體中文
2014年灣生回家遠流出版ISBN 9789573294896
2011年《接客:服務業日語萬用會話手冊》國際學村ISBN 9789866829949
2010年《日文輕鬆聽》[13]大新書局ISBN 9789866438493
2008年《台灣卡桑VS日本阿嬤料理PK賽》上澤社ISBN 9789866977343
2007年《用日語玩日本文化》上澤社ISBN 9789866977114參與編修日文參考書[7]
2006年《寵物臉譜》上澤社ISBN 4711402790029
2005年《這本50音最好用》上澤社ISBN 9789868093621參與編修日文參考書[7]
《經典日本文學有聲故事集3》上澤社ISBN 9789868093638
2004年《經典日本文學有聲故事集2》上澤社ISBN 9789572988541
《經典日本文學有聲故事集1》上澤社ISBN 9789572988534
2002年《栗子教你說日本語》上澤社ISBN 9789868050327林子裕合著[6]

爭議

假冒灣生後代

早在2013年5月24日就撰文踢爆田中實加並非日本人的《產經新聞》前任台北支局長吉村剛史,當時認為田中實加可能患了堅信自己虛構故事的精神疾病,在報導時特意以「M」隱其姓名(Mika Tanaka);他納悶,對於一個早就被揭穿說謊的人,台灣媒體為何被騙[14];故在《台灣電影2016年》揭露,田中實加(陳宣儒)並非如電影所述的日本人與灣生後代,而完全是臺灣人(「台湾人です。ごめんなさい」)[15][16]。2016年12月,田中實加受到冒用名畫的誠信質疑,其一併對於個人身世被輿論要求進行解釋。田中實加先是表示她確實是灣生的後代[17]。後續新聞媒體PTT爆料,田中實加(陳宣儒)在高雄市小港區大林蒲老家鄰居表示,陳宣儒父親是在地的大林蒲人,母親是林園區人;但陳宣儒究竟在哪出生、是否灣生後裔,鄰居低調說不知道,只稱是在高雄長大[18]。2017年元旦,田中實加發表聲明稿承認身分造假,她是台灣人,本名為陳宣儒,其所稱外婆田中櫻代只是高中三年級時在高雄車站巧遇的路人[19]。對於田中實加的聲明稿,吉村剛史仍有諸多質疑,他認為其中破綻連連。

冒用他人創作素材

2016年12月,田中實加遭網友發現,其原本似乎以資助紀錄片為名「義賣」的畫作,實際上是使用電腦將其他名家的作品加以影像處理略作修改而成[20];之後田中實加在其個人臉書頁面為「盜圖」行為致歉。相當支持《灣生回家》的政大台文所教授陳芳明痛斥,田中實加利用人的善良進行欺騙,為最險惡的行為[21]。同時書籍與電影之間的關係也有爭議,紀錄片導演黃銘正於2016年12月24日表示,出資方田中實加並無參與拍攝工作,她只參加過日本高崎的清水奶奶葬禮,書中部分內容是來自影片拍攝後採訪人物的日文翻譯稿,且未經允許就使用了採訪照片[22]

評論

  • 楊渡:看到《灣生回家》作者田中實加被爆不是日本人,而遭到連串批判,甚至出版社也被批作假,我心中只想到一部拍攝於1981年的電影《假如我是真的》。……「回到田中實加吧,她只是一個悲哀的『假日本人』,一個想當日本人想瘋了的台灣人,這樣的人,在台灣社會還少嗎?這個國家和這個政府,如果核災食品都想進口,那面對田中實加的『變形記』,又有什麼可駭異的?它只是一個沒擺脫二等公民意識的殖民地社會的傷痕之再現而已。」[23]
  • 周韻采:「試想,如果沒有田中實加這樣虛構的日本望族,牽繫我們想望著照片中清麗脫俗的田中櫻代,灣生的酷難史實真能帶出《灣生回家》電影海報上絢麗而悽愴的文案,觸動台灣人的心,賺進大把的眼淚與文創收益嗎?在這台灣版的《神鬼交鋒》中,誰是詐騙者,誰又是受害者呢?如果有人願意剝開騙局表象背後的事實,寫成原著劇本,或許真能勇奪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獎,畢竟假灣生比真灣生還要精采!」[24]
  • 楊翠:「報導文學必須兼具文學的藝術性與真實性,陳宣儒(田中實加)將自身欺瞞的身世『報導』進故事裡,就不符合報導文學的理念。」[25]
  • 張大春:「一個閱讀教養能夠充分展開,我認為這一類的事情,在第一時間應該就會有更多的聲音,更多檢驗的聲音。」[26][27]張大春也說社會不需獵巫陳宣儒個人,畢竟她以作品喚起大眾對灣生議題的關注。[27]

參考註釋

  1. . 產經新聞. 2013-05-24.
  2. . 東森新聞雲. 2016-12-22 [2016-12-22].
  3. 記者劉星君、楊濡嘉,家人挺她: 人生不就是真真假假嗎,聯合報,2017-01-02.
  4. . 壹週刊. 2016-12-28 [2017-01-01].
  5. 楊媛婷. . 自由時報. 2017-01-02 [2017-01-08] (中文(繁體)‎).
  6. 蔡永彬. . 蘋果日報. 2017-01-02 [2017-01-08] (中文(繁體)‎).
  7. 曾毓青. . 中國時報. 2017-01-03 [2017-01-08] (中文(繁體)‎).
  8. 林欣誼. . 中國時報. 2016-07-15 [2017-01-08] (中文(繁體)‎).
  9. 莊沛儀、王冠仁. . 自由時報. 2016-07-25 [2017-01-08] (中文(繁體)‎).
  10. 蔡永彬. . 台北: 台灣蘋果日報蘋果即時. 2017年1月1日 [2017年1月2日].
  11. 談雍雍. . TVBS. 2016-07-25 [2017-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年1月8日) (中文(繁體)‎).
  12. 楊明怡. . 自由時報. 2017-01-03 [2017-01-08] (中文(繁體)‎).
  13. . 大新出版集團. 2010-06-01 [2010-06-01].
  14. 國際中心. . 蘋果日報. 2017年1月1日 [2017年1月1日].
  15. . 產經新聞. 2013-05-24.
  16. . 東森新聞雲. 2016-12-22 [2016-12-22].
  17. 林欣誼. . 中國時報. 2016-12-23 [2016-12-24].
  18. 林錫淵. . 蘋果日報. 2016年12月29日 [2016年12月29日].
  19. 蔡易軒. . 上報. 2017-01-01 [2017-01-01].
  20. Shinichi Chen. . BuzzOrange報橘. 2016-12-22 [2016-12-22].
  21. 楊之瑜.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 2017-01-01 [2017-01-01].
  22. . 2016-12-24 [2017-01-01].
  23. . 中國時報. 2017-01-04 [2017-01-03].
  24. . 中國時報. 2017年1月7日 [2017-01-07].
  25. . news.ltn.com.tw. [2019-03-10].
  26. TVBS. . TVBS. [2019-03-10].
  27. . news.ltn.com.tw. [2019-03-1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