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希濂

宋希濂1907年4月9日-1993年2月13日),字荫国湖南省湘乡县溪口人。黄埔軍校第一期毕业,被誉为黄埔之光。中華民國陸軍中将蒋介石嫡系重要將領,抗日名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步兵科、日本千葉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将校班、陆军大学将官讲习班第一期、陆军大学将官班甲级第一期毕业。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六师师长,国民革命军七十一军军长、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新疆警备总司令、华中“剿匪”副总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

宋希濂
昵称鹰犬将军,黄埔之光
出生 大清湖南省湘乡县
逝世 美國纽约
效命 中華民國
军种 中華民國陸軍
服役年份1923年–1949年
军衔 中將
部队第36师
第71軍
第34集团军
第11集团军
第14兵团
统率
  • 第36師師長兼七十八军军长
  • 西安警備司令
  • 第71军军长
  • 第34集团军副总司令
  • 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 西北军政长官公署参谋长兼新疆警备总司令
  • 徐州“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辞)
  • 华中“剿总”副总司令兼十四兵团司令
  • 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
参与战争北伐
對日抗戰
淞沪会战
南京保衛戰
兰封会战
武汉会战
滇西缅北战役
國共內戰
宜沙战役
四川作战
获得勋章青天白日勋章
美国自由勋章
其他工作
  • 作家
  • 國民大會代表
  • 政協文史資料研究专员
  • 全国政协常委
  • 黄埔同学会副会长

早年生活

1921年,考入长沙长郡中学[1]:208。1923年冬,經熊亨翰介紹,考入广州大本營军政部程潜开办之陸軍讲武学校,而后南下广东入学。1924年1月,宋希濂說服家人,自籌路費,随湖南湘乡小同乡陈赓,结伴十余人,由长沙、武汉上海香港,到达广州。5月,宋、陈共同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宋希濂成為黄埔第一期最年輕毕业生。6月上旬,加入中國國民黨。8月,周恩来到黄埔军校主持政治部工作。12月,宋希濂在教導第二團第四連任副排長。半個月後,升任該連第一排排長。1925年春,廣州國民政府第一次东征。戰後,宋希濂升任第四連副連長。5月下旬,接任連長。不久又回师广东。一天,陈赓突然来访,聚谈后提出愿不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後,宋希濂經陈赓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時,他亦加入中国国民党,因為黄埔畢業生會集体加入。9月下旬,廣州國民政府第二次東征,宋希濂升任副營長,驻防潮州。「中山艦事件」后,便脫離中國共產黨,服务于中國国民革命军新編第21师、黄埔军校同学会,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底,赴日本学习,在千葉陆军步兵学校中国学生队就读[1]:209-210

教导部队军官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宋希濂回到中国,任國民政府警衛軍教导第一师中校參謀。隨后調任警卫軍第二师第六團团长。是年冬,又任該軍第一师第二旅旅長。1931年,警衛軍第一師改編為第八十七师,宋希濂升為該師第二六一旅旅长[1]:210。1932年,宋希濂参加一二八淞沪抗战。1933年8月,升為第三十六师师长,参加对中央苏区第五次围剿。9月中,宋希濂率部抵達江西抚州,兼该城警备司令。12月,与奔袭敌后之彭德怀红三军团寻淮洲红七军团在浒湾相遇。当时蒋介石正在抚州。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与其他几个师拼死作战,给红三军团和红七军团造成很大伤亡。次年,宋希濂成为首批授陆军少将,是最年轻国军少将,年仅27岁。一年后晋升陆军中将,时年28岁,成为国军最年轻中将。1934年,宋希濂参加镇压福建事变。第一次战斗便一举攻克天险九峰山,使驻守延平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一個師开城投降。蒋介石亲写一封嘉許信,空投给宋希濂。信中寫道:“三十六师已攻占九峰山,使余喜出望外。”原来蒋只让要三十六师助攻,以牵制敵軍兵力,因此沒有叫炮兵支援攻擊。当晚,蒋又通电全国军队,表扬第三十六师這支新編部隊“于讨伐叛乱战斗中首建奇功”[1]:212。1935年6月,奉命处决中共领导人物瞿秋白。1936年,参加讨伐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1]:213

1937年2月13日,宋希濂就任西安警備司令[2]:5363。2月17日,西安軍警聯合辦事處成立,宋希濂為司令[2]:5368

抗日战争期间

淞沪抗战

1937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當晚,国民政府令第三十六师宋希濂「火速赴上海参战」,宋希濂率第三十六师由西安,杀奔上海,作为第一批部队进入戰場。沿途人民知其去上海抗战,一切车辆为该师让路。第三十六师跃进三千里,先头部队仅两昼夜便抵上海,進入江灣天寶路及大場。第三十六师与日军第三师团巷战。此敌乃日本逢战必用之头等主力。宋希濂督军寸土不让,与敌逐街逐屋争夺,周旋兩個多月。第三十六师极为英勇,团长胡家骥中五枪不下火线;宋希濂遭敌炮击仍坚持指挥。部队先後補充了四次兵員,官兵伤亡一万二千多人。淞沪会战,多数师只能顶一个星期,第三十六师却苦战近二個多月,直至国军全线撤退。宋希濂于战场上晋升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八军军长[1]:214

南京保卫战

1937年11月22日,宋希濂率領第三十六師殘部三千餘人参加南京保卫战,歸唐生智指揮,防衛下关地区[1]:214

兰封会战

1938年5月,日军土肥原第14师团濮阳南渡黄河,威胁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后方。宋希濂奉命率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一军参加攻击日军第十四师团,先后攻占日军踞点仪封兰封。最后因日军死守三义集地区,功败垂成。宋希濂部撤至河南郟縣一帶,進行整補[1]:214-215

武汉会战

1938年武汉会战期间,宋希濂率第七十一军兼第三十六师、第八十八师防守富金山,联合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一军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七军抗击日军第十師團第十三师团(即荻洲立兵师团,在南京大屠杀中罪行最嚴重)数週,阻击日军进犯。富金山其山坡缓无险,日军以飞机重炮猛轰后,准备一举突击而下。第三十六师岿然不动。日军激战十天,五补兵员,仍不得进,想绕开第三十六师,却被第八十八师伏击,亡500人。日本报纸称:「此役由于受到敌主力部队宋希濂军的顽强抵抗,伤亡甚大,战况毫无进展。」、「我军遇到强手,束手无策……」。9月11日,宋希濂奉命轉移至沙窩、小界嶺一帶。此战中国军队伤亡15,000余人,毙敌4,506人,伤敌17,380人。宋希濂率领第七十一军以劣势装备,依托有利地形,阻止日军企圖越过大别山、迂回武汉之战略,為抗战时期阵地防御作战成功战例。国民政府軍事委員會通电全军赞扬嘉獎,获得华胄荣誉奖章和奖状[1]:215

滇西抗战

1939年冬,宋希濂兼任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四集团军副总司令。1941年,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昆明防守司令。指挥滇西缅北战役,在滇西惠通橋击退日军第五十六師團,接回从缅甸撤退之中国远征军残部。1944年5月,宋希濂第十一集团军為左集團軍,渡過怒江,进攻日军盘踞之龙陵松山地区,包围、歼灭两处日军,打通滇缅公路,因而获得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自由勋章[1]:216-218

国共内战时期

新疆时期

1946年10月,宋希濂被委任為新疆省警备总司令。在新疆期间,宋希濂与西北行辕主任张治中陶峙岳将军等配合。先是1947年6月5日激战北塔山事件,反击外蒙古军队对中国驻疆边防部队之挑衅,维护了边境线;随后击毙大批“东突厥斯坦”分子,镇压暴乱,捍衛中国领土主权,协助张治中处理三区事件。随后,宋希濂亲自前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和顾祝同,为驻新疆中国军队争取到一批宝贵武器与援兵。强硬对待新疆问题,但不主张動武,而提倡“以游行对游行,以示威对示威”[1]:218

鄂西时期

1948年10月24日,宋希濂接到蔣介石自北平發出電報,叫宋到徐州徐州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0月25日,宋希濂接到國防部正式調職命令。宋希濂以「到鄂西後情況漸明,正在做種種規畫和積極部署,以及自己對徐州方面情形不熟悉」為由,於10月26日求蔣及參謀總長顧祝同收回成命,並婉覆劉峙及郭一予。蔣於10月27日自北平發限一小時到電報,內容大意如下:「某電悉。吾弟到鄂西的種種規畫,頗為妥善,深洽余意。惟今後戰爭重點在徐蚌。」宋於10月28日覆,大意如下:「某電奉悉。」[3]徐蚌会战前夕,宋希濂調為华中剿匪總司令部副總司令兼第十四兵团司令官於鄂西地区。国防部答应给他部队,但很快抽調入徐蚌会战,或被重创。宋希濂通过黄埔军校同学和蒋介石关系,先后吞并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湖北省政府主席朱鼎卿所属保安部队,及第十三绥靖区司令王凌云、川鄂边绥靖公署主任孙震野战部队,拥有16个师。

1949年2月2日,解放軍江漢軍區部隊進行荊門戰役,將國軍第十四兵團宋希濂部第七十九軍軍部和一個團部又兩個營,包圍於荊門城內[2]:8801。2月4日,解放軍江漢軍區於2月3日晚進攻荊門縣城,占領東端要地文峰塔,國軍第七十九軍軍長方靖急電第十四兵團司令宋希濂求援,並下令部隊向南突圍;第一九四師師長龔傳文主張固守,並親率一團反攻文峰塔;雖然占領文峰塔之解放軍當即退出,而駐守城內之國軍仍按方靖之命令分路向西南突圍,遭埋伏在各要點之解放軍伏擊;是日上午,解放軍占領荊門,殲滅第九十八師一部,生俘軍長方靖以下5,000千餘人[2]:8803-8804。3月31日晚7時,李宗仁總統府設宴歡送和談代表團。後李在辦公室召開一個兩小時軍事會議,有何應欽白崇禧顧祝同張治中林蔚蕭毅肅湯恩伯王叔銘、總統府軍務局長劉士毅關麟徵、宋希濂等十二人[4]。會議討論:一、加強長江防務部署;二、將新疆駐軍東調;三、分配十個美械師[4]。8月,被調任为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1]:218-220,指揮部隊有第十四兵團(第十五軍、第七十九軍、第一二二軍),第二十兵團(第二軍、第一二四軍),第一一八軍,新編第一軍,新編第一、二、三、四師,新編獨立第一旅等,兵力號稱17、18萬,實有14萬左右[4]。8月初,宋希濂把司令部由巴東移到恩施,8月9日乘機到重慶,8月11日乘機抵漢中[4]。8月27日,蔣介石約見宋希濂,聽取其對四川、湖北、湖南邊區軍事報告[5]:238

四川被俘

解放军南渡长江后,宋希濂察觉解放军动态,抢先在观音寺、黄草坝等战斗中打击解放军,但是部队战斗力不足与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精锐抗衡,乃放弃鄂西向四川撤退。他与西南军政长官公署代理长官胡宗南計畫将部队拉到缅甸建立反共基地。

在遭到解放军追击,部队溃散后,他率领残部向边境逃亡。途中,1949年12月19日,剛渡過大渡河[1]:222,于峨边县被俘虏[6]

晚年生活

1954年,宋希濂轉移到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1959年,他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赦。1961年,被安排到全国政协文史資料委員會任文史專員[1]:208

1957年反右运动中,著名知识分子储安平被划为右派,根據章詒和所著《最後的貴族》,其妻子易吟先與宋希濂有染,後与储安平离婚。1961年,宋希濂与易吟先结婚。1980年,两人移居美国,后参与组织黄埔军校同学会,担任副会长。然而宋希濂1957年還在功德林改造,於1959年獲特赦後獨自一人生活(其夫人冷蘭琴於1949年6月因腦溢血去世,時年36歲。子女被送往台灣後,輾轉去了美國)。黃埔同學侯鏡如夫人李嵩雲見此情況,介紹已離婚之易吟先與宋希濂相識。

1980年,宋希濂當選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1]:224同年赴美国与子女团聚并定居美国,并加入了当地的“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台湾《中央日报》曾载文指其“甘为中共鹰犬”,對此宋希濂索性将自傳定名为《鹰犬將軍》[7],以表达其支持中国和平统一的看法。1993年2月13日宋希濂在纽约逝世,享年86岁。其骨灰安葬在长沙唐人永久墓地的“名人区”。

家庭

宋希濂有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四,三位哥哥都在国民政府任职,二哥宋尚鲁,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抚恤委员会少将处长军需主任。三哥宋宜山,1949年后曾担任国共谈判密使,在香港和周恩来见面。宋希濂及其儿女一家在1980年代旅居美国,其后代现居美国东部西部等地[1]:225

馬英九的母族有姻親關係,抗戰時期馬英九外公秦承志還做過宋希濂的機要處長[8]

参考文獻

引用

  1. 王成斌等主編,《民國高級將領列傳》(2),解放軍出版社,北京,1998年
  2.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3. 宋希濂《徐蚌會戰的最大內幕——白崇禧與蔣介石的鬥爭》
  4. 宋希濂:〈大勢已去的國共戰爭——國軍在西南、西北的大崩潰〉,刊《大對抗(下):海變》,香港:中原出版社,1991年
  5. 蔣經國. . .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6. . 华西都市报.
  7. 李敖. . 凤凰网知之. [2020-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08).
  8. 蕭元愷. . 香港: 明報出版社. 2008-02-01. ISBN 9789628993055 (中文(香港)‎).

書籍

  • 宋希濂. . 中国文史出版社. ISBN 9787503405914.
  • 沈醉. . 十月文艺出版社.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