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慶堂
韓慶堂(1900年-1976年),中國山東省即墨县(今青岛市即墨区)人,民國時期著名武術家,台灣現代武術的推廣者。為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班第一名結業,人稱「武狀元」,其一生精嫻北少林長拳武技及各項點、打、摔、拿功夫。尤以擒拿術著稱於世,有「千手擒拿」之美譽。
个人资料 | |
---|---|
出生 | 1900年 中國山東省萊州府即墨縣 |
逝世 | 1976年 |
活跃年代 | 1917 - 1976 |
机构 | 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 |
运动 | |
运动 | 武術 |
项目 | 太極拳 |
最近更新于:2016年10月21日 |
韓慶堂前後在警界擔任國術教職約三十餘年,也是正式將北少林長拳武藝引進台灣,大力傳授並將國術推廣至校園之先驅,對於當代傳統武術之傳承與推廣,甚具貢獻。也因此,武術界對於韓慶堂宗師生平武藝傳承系統,稱之「韓門」。
生平
韓慶堂自幼好武,少年離家至青島市做工時,得旅居青島之少林門拳師孫茂林傳授武藝,因其引廌,又隨姜本河學習北派長拳。1917年,馬良創立山東武術傳習所,韓慶堂拜入所內教習常秉章門下學習梁山功夫,兼習埋伏拳與摔跤。傳習所解散後,進入曹錕苗刀營,習得苗刀。後至杭州吳山授藝,並於辛亥革命元老黃元秀家中與劉百川、楊澄甫、褚桂亭....等眾多武術名家武術交流。
1928年,進入南京中央國術館首期教授班,在此期間,除了精研少林武術,也隨楊澄甫學習太極拳與推手,更投入李景林門下,學習武當劍法、太極拳與內功要訣。1929年,在浙江國術遊藝會中全國擂台賽,取得最優等第七名的成績。1930年,以首期教授班第一名的成績自中央國術館畢業,隨即被浙江國術館聘為教習,同窗譽之為「武狀元」。他精通少林拳、鐵砂掌、擒拿、摔角,也擅長青萍劍、苗刀、楊家槍、等各式兵械。 1 934年,韓慶堂至浙江警察學校擔任教官。在杭任教期間,其主要弟子爲何長海、蔣玉堃、蔣慧嫻、王志華等。
1947年,隨國民政府撤退至台灣,在中央警官學校及台灣省警察學校擔任技術教官。1953年,韓慶堂提出:國術若想提高格調,首先勢必要向下扎根,因此陸續在「台灣大學」、「建國中學」、「政治大學」、「台北商專」、「台北工專」……等學校成立了「國術社團」,當時為台灣首位將國術推展至大專院校之重大功臣,之後韓慶堂的弟子們,亦陸續成立了「成功中學」、「中興法商學院」、「中正高中」、「師範學院」、「文化大學」……等學校之國術社團,之後各門各派亦陸續推展進校園,據老輩所云,當時光成功中學國術社的社員就有將近百人,可見當時練武之盛況。
韓慶堂在台期間曾與范之孝兩人演示三才對劍,獲天地雙劍之美譽。並組國術勞軍團於澎湖、金門、馬祖、東引、烏坵……等外島前線做勞軍演出。
家庭
韓慶堂底下總共有樹英、樹美、樹龍、樹駿、樹法五子與玲玲、寶玲、珍玲三女,子女中除寶玲不習武外,其餘均有學習韓門武藝,當中又以玲玲、樹英、樹美三人為最,並且協助韓慶堂本身在警察學校與大專社團等地教授武術,長子樹英除繼承家學外,更受託入七星螳螂拳宗師王松亭門下,成為王松亭之關門弟子。其女韓玲玲則與丈夫梁紀慈(八極拳宗師劉雲樵之開門弟子)移民至美國定居並開設健雄國術館傳授韓氏與劉氏武藝。第三代中僅有樹美之子基祥習藝,現於新北市板橋區開設韓門武集功夫學苑,為了尋根完備家學,韓基祥不惜千里尋跡走訪兩岸,得山東青島常門(韓慶堂山東之師門)與浙江杭州何門(韓慶堂杭州門徒)全力支持,武藝相授。
弟子
韓門弟子眾多,杭州著名弟子有蔣玉堃、何長海、王子華、蔣慧嫻……等人。台灣弟子著名者包括,董玉珍(歌星余天之丈母娘)、傅松南、李茂清、蒼劍秋、馬作起、馬學斌、陳允、徐紀、梁紀慈、鄭金濟、于濟長、汪調源等人。前三期弟子中,又以沈茂惠、姜長根、唐克杰、王建緒、孟憲民五人,因參與國術勞軍團表演精彩,有韓門五虎之稱號。
武術傳承
韓慶堂的武藝在台灣影響層面深遠,其少林武術傳承系統後人統稱北少林長拳,但因韓慶堂生平傳承武藝中除了北少林體系外,尚有太極、形意、八卦,並強調習武須內外兼修,體用兼備,因此後人稱其武學體系為韓門武藝。在台灣例如筋藝搏擊協會、北少林長拳武術推廣協會與長洪武術……等均是其門下開枝散葉的武學系統,但是韓慶堂本身嫡親後人傳承該本系統甚少。目前僅餘韓慶堂次子韓樹美之子韓基祥承襲家學。2006年韓氏第三代韓基祥,延續祖父韓慶堂宗師所編創的「滿江紅劍」概念,將「國學詩詞」與「中華武藝」的文、武元素做結合,獨創出非常適合幼兒與初學者學習的國學武藝教材──唐詩拳法。韓基祥並於2007年創韓門武集功夫學苑,後又陸續成立韓門表演藝術團、中華國學武藝協會、台灣武術傳習所與韓慶堂宗師紀念館。並出版著作-千手擒拿韓慶堂,記錄了韓慶堂宗師的傳奇一生;所記載的內容成為兩岸武術家研究中國近代武術史的重要依據。
由於韓慶堂出自中央國術館,因此其門下武藝之拳種分類仍採當年中央國術館初期之通俗分類。 韓門武藝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