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歌

驪歌,本指離別時所唱的歌,今則多指某幾首以驪歌為題的著名歌曲,常在青年學子畢業時所唱。在臺灣一提到畢業歌曲,許多人也都會想到驪歌。

先秦时代有一首逸诗(即除《诗经》305篇以外的先秦诗歌)名为《骊驹》,为古代客人离别时所唱的歌。受此典故影响,人们用“骊歌”泛指有关离别的诗歌或歌曲,如李白的诗《灞陵行送别》中写有“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而在香港,驪歌常指的是《友誼萬歲》這首苏格兰民谣。這首歌亦被多國譜上當地語言,包括日本的《》(螢之光)。友誼萬歲亦常在出殯演奏。

著名的骊歌(畢業歌)

  • 友誼萬歲》:《Auld Lang Syne》,苏格兰民谣,罗伯特·彭斯整理,Frank C. Stanley作曲。中文歌词有多个版本(如《再見歌》[1][2])。與此是送走舊的一年
  • 驪歌 作詞:華文憲。曲同 友誼萬歲

驪歌初動 離情轆轆 驚惜韶光匆促 毋忘所訓 謹遵所囑 從今知行彌篤 更願諸君 矢勤矢勇 指戈長白山麓 去矣男兒 切莫踟躇 矢志復興民族

懷昔敘首 朝夕同堂 親愛兮未能忘 今朝隔別 天各一方 山高兮水又長 依稀往事 費煞思量 一思兮一心傷 前途茫茫 何時相見 相見兮在何方。

  • 青青校樹》原日本校園畢業歌曲,臺灣於戰後填入中文詞改編而成,其原曲來自『Song for the Close of School』1871年美國樂曲。

畢業歌(青青校樹)作詞者待查 青青校樹,萋萋庭草,欣霑化雨如膏, 筆硯相親,晨昏歡笑,奈何離別今朝。 世路多岐,人海遼闊,揚帆待發清曉, 誨我諄諄,南針在抱,仰瞻師道山高。

青青校樹,灼灼庭花,記起囊螢窗下, 琢磨幾載,羨君玉就,而今光彩煥發。 鵬程萬里,才高志大,佇看負起中華, 聽唱離歌,難捨舊雨,何年重遇天涯。

青青校樹,烈烈朝陽,宗邦桑梓重光, 海陸天空,到處開放,男兒志在四方。 民主共和,自由平等,任憑農工兵商, 去去建樹,前行後繼,提攜同上康莊。

腳注

  1. 原名《驪歌》,作詞:小池綠正、作曲:外國民謠、編曲:呂聖斐、詞:華文憲
    驪歌初動,離情轆轆,驚惜韶光匆促,
    毋忘所訓,謹遵所囑,從今知行彌篤;
    更願諸君,矢­勤矢勇,指戈長白山麓,
    去矣男兒,切莫踟躇,矢志復興民族。
    懷昔敘首,朝夕同堂,親愛­兮未能忘;
    今朝隔別,天各一方,山高兮水又長;
    依稀往事,費煞思量,一思兮一心傷;
    前­途茫茫,何時相見,相見兮在何方。
  2. . [2014-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30).
  3. 萍聚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灣大百科全書 Encyclopedia of Taiwan - 文化部

民國五十幾年代,在小學(當時稱國校)時音樂課本有這首驪歌,依稀記得簡短的歌詞是

懷昔敘首 朝夕同堂 親愛兮未能忘

今朝闕別 天各一方 追懷兮我心傷

謹遵師訓 建我中華 登峯兮榮母校

前途茫茫 何時相見 相見兮在何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