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同

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1942年10月13日[1],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晚號晚晴老人。生于天津,祖籍山西洪洞,民初遷到天津,因其生母本為浙江平湖農家女,故後來李叔同奉母南遷上海,每每自言浙江平湖人,以紀念其先母。精通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诗词,為現代中國著名艺术家、艺术教育家,中興佛教南山律宗,被尊為律宗十一祖,為著名的佛教高僧

李叔同
弘一大師一九三七年由青島返閩攝於上海
本名譜名「文濤」
幼名「成蹊」
學名「廣侯」
息霜
漱筒、晚晴
法號演音、弘一
出生(1880-10-23)1880年10月23日
 大清直隶省天津道天津府天津縣
(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
圓寂1942年10月13日(1942歲-10歲-13)(61歲)
 中华民国福建省泉州市
国籍 中华民国
宗派律宗
身份中國書法家、畫家、音樂家、文學家和著名佛教僧侶
徒弟與學生豐子愷潘天寿劉質平吳夢非李鴻梁黃寄慈
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南山律在家備覽》、《弘一大師晚晴集》
厦门鼓浪屿弘一大师纪念园内的李叔同塑像

生平

李叔同早期作品

1880年10月23日(農曆9月20日)生于天津幼名成蹊,學名文濤,字叔同,又號漱筒。父名李世珍(是清同治四年进士,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大盐商,还兼营银号,家财万贯,乐善好施,有李善人之称)叔同行三,側室王氏所生。

1884年9月23日(農曆8日初5),父親病故,卒年72歲。臨終前囑家人請僧人誦《金剛經》。

1885年從仲兄文熙受啟蒙教育。讀詩書朗朗上口,人多異之。

1887年有王孝廉(曾在普陀山出家)時返津,居無量庵。叔同大侄媳從王氏學《大悲咒》、《往生咒》等,叔同旁聽。同時從乳母劉氏讀誦《名賢集》。又從常雲莊受业,讀《孝經》、《毛詩》等。此候又讀過《唐詩》、《千家詩》、《四書》、《古文觀止》、《爾雅》等。十三歲學篆文,十五歲有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貴終如草上霜等詩句吟誦。平時愛貓。

弘一大師1896年攝於天津

1898年他到上海,参与“上海书画公会”、“沪学会”,曾就读于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

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于东京美术学校和音乐学校(东京艺术大学前身),专攻西洋绘画和音乐。

1906年与同学曾孝谷创办业余话剧团体“春柳社”,演出《茶花女》,开中国话剧之先河。

1910(一说1911)年携日本妻子春山淑子(一说福基)回国。留学日本期间曾因病回天津休养。之后他任天津北洋高等工业学堂直隶模范工业学堂教员。翌年任上海城东女子学校音乐教员。

1912年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音乐、美术教师。

1915年应江谦之聘,執教于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國立東南大學中央大學南京大學),教授图画、音乐;兼教于浙江两级师范。

1918年于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吃素念佛,弘扬律宗,著有《南山律在家备览》。出家后的弘一大师,在艺术方面,只保留了书法。其书法质朴无华,独具一格。他的日本妻子在他出家之后回到日本[2]

弘一大師绝笔“悲欣交集见观经”

1942年10月10日下午六点,他于福建泉州百原寺写下“悲欣交集见观经”几字,将其托付妙莲法师。三天之后在泉州溫陵養老院圆寂。[2]

註:「百原寺」應更正為:開元寺溫陵養老院 見「弘一大師傳」: 1942年5月,在葉青眼居士及溫陵養老院諸人的請求下,移居泉州開元寺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家庭

拆迁之前的天津李叔同故居
弘一大师舍利塔(杭州)

第一位妻子俞氏

1897年,李叔同奉母之命,与天津卫芥园俞家茶庄的茶商之女俞蓉儿成婚。俞氏长叔同二岁,端庄淑静。俞蓉儿故于1922年,享年45岁。时李叔同已出家近4年。

1899年,叔同长子葫芦产后即夭折。

1900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1月10日),次子李准出生。

1904年 12月9日(农历十一月初三)三子李端出生。

第二位妻子

1905年,叔同生母王氏病逝。同年秋,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美术学院学习美术绘画。

1907年,与日本房东女儿春山淑子(はるやまとしこ)相爱结婚。淑子小李叔同10岁,也是他的专职裸体模特,1911年随李叔同返回中国,定居上海。他们育有一儿(生于1909年)一女(生于1918年3月)。叔同出家为僧后,1918年10月她带儿女返回了日本。因选择了中国留学生,家里与她断绝了关系。不为父母接纳,她便来到冲绳,到一家乡村医院从事医护工作。《送别》就是李叔同写给她的永别信。1996年,春山淑子在冲绳老屋谢世,享年106岁。儿子当兵,命丧冲绳战役。女儿春山油子(はるやまゆうこ,中文谐音“游子”)在银行工作。油子在1988年春天来中国,方在杭州虎跑寺得知了父亲已去世46年的消息。油子2020年7月也在冲绳老屋谢世,享年102岁。[3]

名號

  • 晚晴--取李義山詩「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成就

五十歲時作品
弘一大師晚期書法作品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中国,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大师,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其书法“朴拙圆满,浑若天成”。他是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填词命名的《送别歌》,来自十九世纪西方传统曲目,历经一百多年传唱经久不衰,使这首几近陨落约翰·P·奥德威的歌曲成为经典名曲。他1913年作曲作词的《春游》是突破中国音乐单声部的第一部多声部音乐作品,成为标志着中国音乐传统与现代分水岭的经典曲目。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人体写生、引进西方美术、音乐现代教育方法的艺术教育家,先后培养出了著名画家丰子恺潘天寿、音乐家劉質平、吴梦非等。他后期生涯对佛教做出巨大贡献,尤其是使佛教律宗从绝学臻于显学,撰写著作《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并躬行实践,成为恪守佛门“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的典范,被佛门弟子奉为中興南山律宗第11代世祖。[4]

評價

  • 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
  • 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一生对文艺和佛教的贡献:“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4]:9

作品

佛學著作
画册
论文
  • 《图画修得法》
  • 《水彩画法说略》
作曲填词
  • 歌曲《春游》(1913年)
填词
  • 歌曲《送别
  • 歌曲《憶兒時
  • 歌曲《祖国歌》创作于1902年,学堂乐歌代表作,旋律采用“老六板”。
作曲

相关的影视作品

参考文献

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
李叔同
  1. . CCTV. 2007年8月17日.
  2. 徐鹏程. 文化视界 https://www.culturechina.cn/m/56648.html?from=timeline.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3. 中國佛教文物圖書館編.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4 (中文(简体)‎).
  4. 蕅益大師年譜 弘一大師著

外部链接

参见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李叔同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