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璧

马璧1912年4月4日-1985年10月8日),字光奎、号默炉湖南湘潭人,中国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诗人

生平

1912年4月4日,马璧出生于湘潭县茶恩寺镇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家庭。1932年,马璧在小学教书。1933年,马璧开始写作生涯。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马璧任湖南省政府教育厅专员;后曾任湖南省政府民政厅视察。马璧在中国文学哲学诗词方面造诣颇深,而且在美术、外文方面也有较高水平,曾拜齐白石为师学画。1946年,马璧任国防部新闻局专员。同年,获聘为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美术委员会为委员。1948年,被程潜任用为长沙绥靖公署政工处专员、主任秘书。[1]

1949年,马璧去香港静观时局。1951年,马璧赴台湾后,历任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新中国出版社编辑主任、特约研究委员,政工干校系主任,还曾任中国文化学院辅仁学院等6所高等院校教授。1977年自政治作戰學校退休后,又任台湾警备总司令部顾问、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特约研究员。[2][1]

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向台湾当局发出九点建议。1981年11月3日,马璧叛逃到大陆。此后出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厦门市孙中山研究会理事。1981年11月20日,获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2年12月23日获增补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3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常务委员。[3][2]1982年12月,马璧受到邓小平的接见。[4]

1983年4月,马璧秘密进入香港,凭着政治社交才能,圆满完成了港行计划。[1]晚年,他为湘潭筹建齐白石纪念馆费尽心力,曾为此抱病上书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任职期间,提出了著名的“有才便有能,多才便多能,无才便无能”的选拔人才观点。[1]

1985年10月8日,马璧病逝于湖南长沙,享年73岁。骨灰安葬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彭真邓颖超万里习仲勋杨尚昆胡启立陈丕显王震刘澜涛程子华彭冲王任重朱学范周谷城荣毅仁杨静仁钱昌照费孝通屈武等人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政协、中共中央统战部、民革中央、台盟、台联和湖南省长沙市湘潭县的党政领导机关送了花圈。[1]

官方悼词评价马璧说:“马璧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期间,对国内四化建设、人民教育、对外宣传工作提出了许多积极的建议。他孜孜不倦地劝慰在台湾的朋友、同事和学生不妨来大陆走走看看、亲自了解体会,为祖国统一大业立功。直到病重之际,他仍然深切怀念在台湾的故旧好友,盼望祖国统一大业早日实现。”[3]

著作

  • 《治安与富强之连锁政策》
  • 《人生指南》
  • 《真人生论》
  • 《作文讲话》
  • 三民主义政治学》
  • 三民主义政治浅说》
  • 《孙总理思想研究》
  • 《人本论》台湾中学三民主义课本主编,大学联考考题
  • 孔子的思想研究》

參見

参考文献

  1. . 湖南图书馆官方网 (中文(简体)‎).
  2. . 团结出版社. 2005.
  3. . 天堂纪念网. [2010-1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29日) (中文(简体)‎).
  4. . 孙中山纪念馆. [2010-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13) (中文(简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