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ǔn[1]音ㄍㄨㄣˇ(唐堯七十年),[2]大禹之父[3],封崇伯,又称崇伯鲧[4]

别称崇伯鲧
时代唐堯
国家中國
身份崇國君主
爵位伯爵
逝世日期唐堯七十年
逝世地点羽山
在位年代?-唐堯七十年
正妻女志(一作女嬉)
子女
都城

生平


史記集解》和《史記正義》認為鲧亦號梼杌;《左传》:“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指的是鲧的為人。

在位時,洪水泛滥,民不聊生,堯便派他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用障水法,也就是在岸边设置河堤,但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洪水灾祸,结果反使洪水更加泛滥。後來堯把帝位傳給後,鲧便被帝舜處死(另說為流放),使其死於異鄉,由禹繼續治水的工作。

也有认为鲧为尧所杀,见于《韩非子》之《外储说右上·说三》:欲传天下于。鲧谏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传之于匹夫乎?”尧不听,举兵而诛杀鲧于羽山(今山东郯城县东北)之郊[5]

傳說

相傳鯀為時代的人,其子為。鯀為堯所殺。三代都將他列為郊祀對象[6]。據傳鲧造出农具,并驯服了,亦傳是城郭的创作者。[7]鯀跟禹都有治水的事蹟,鯀被殺的原因有許多傳說:《山海經》記載,鯀為治水竊取息壤,因此被殺[8]。《韓非子》記載,鯀反對堯將天下傳給,因此被殺[9]

屈原的《天問》寫,鲧死後屍體三年不腐。而屈原在《天問》和《離騷》中都對鯀抱著强烈同情之情︰

檮杌

左傳記載,顓頊之子檮杌,為四兇之一[12];《史記集解》和《史記正義》認為鲧亦號梼杌。

世系

山海經》記載,鯀為黃帝之孫,其父為駱明[13]。《左傳》、《世本》、《史記》記載鯀為顓頊之子,《漢書》、《大戴禮記》稱鯀為顓頊五世孫[14]

參見

資料來源

  1. “鲧”在古书《玉篇·魚部》上说的一种大鱼,屠本畯《闽中海错疏·鳞下》 :“马鲛,青斑色,无鳞有齿,又名章鮌。”。現代標準漢語讀音同“滾”。
  2. 司馬貞著,《史記索隱
  3. 《山海经》、《天问》等书所记“鲧腹生禹”。顾颉刚與童书业合著的《鲧禹的传说》,認為“因为《墨子》说鲧是上帝的元子,被上帝所刑,上帝又曾任命过禹,但墨子是反对‘杀其父而赏其子’的办法的”,所以“怀疑墨子是不以鲧、禹为父子的”;可是又因为“《山海经》和《天问》等记载原始神话的书里已经把鲧、禹说成父子”,认为“或许是墨家的传说特异,或许竟是我们神经过敏,均未可知”(《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二册89页)。
  4. 太平御览》卷一五五引《帝王世纪》云:“夏鲧封崇伯。故《春秋传》曰谓之‘有崇伯鲧’,国在秦晋之间。《左氏传》曰:‘赵穿侵崇是也。’”
  5. 《左传》桓公三年:“昔尧殛鲧于羽山,其神化为黄熊,以入于羽渊,三代祀之。”《史記》記載“殛鯀于羽山,以變東夷”。《元和郡县志》、《通典》载:“羽山在朐山县。”
  6. 《左傳》〈昭公7年〉:「昔堯殛鯀於羽山,其神化為黃熊,以入於羽淵。實為夏郊,三代祀之」
  7. 吕氏春秋·君守》篇说:“夏鲧作城。”《礼记·祭法》正义解“鲧”,引《世本》说他“作城郭。”
  8. 《山海經》〈海內經〉:「洪水滔天,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鯀於羽郊。鯀復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9. 《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堯欲傳天下於舜,鯀諫曰:『不祥哉!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舉兵而誅,殺鯀於羽山之郊。共工又諫曰:『孰以天下而傳之於匹夫乎?』堯不聽,又舉兵而誅,共工於幽州之都。於是天下莫敢言無傳天下於舜。」
  10. 屈原著,《天問
  11. 屈原著,《离骚
  12. 《左傳》〈文公18年〉:「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告之則頑,舍之則囂,傲狠明德,以亂天常,天下之民,謂之檮杌。」
  13. 《山海經》〈海內經〉:「黃帝生駱明,駱明生白馬,白馬是為鯀。」
  14. 皇甫谧和《世本》都认为鲧是颛顼之子,但《汉书·律历志》记载“《帝系》颛顼五代而生鲧”,司马贞《史记索隐》认为汉书的说法较为可信。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