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臭

黜臭臺灣話白話字thuh-chhàu)一詞源自臺灣話,「黜」為揭發之意,揭發他人臭處,意為「揭人短處」[1],後來以華語的諧音「吐槽」為借用字來取代台語的發音,成為了台灣流行語,即指不給面子的反駁行為。

黜臭
漢字
白話字
臺羅拼音

之後台灣翻譯者將「吐槽」一詞用來取代日語的而在華文世界廣為流傳。起源於漫才,意為“突然遇到的事情”和“深刻地插入話語”等,用於“在談論中對於對方所說的矛盾之處予以深刻的反駁”。台語原本既有的“黜臭”和日文的“突っ込み”本身,涵義並非完全一致。

概要

对一些白痴的、可笑的行为或言语快速地指出其错误并且纠正,把话题拉回正常,来源于漫才

在漫才中,一人進行裝傻()另一人则负责找茬,并不依赖他人,指出对方的一些可笑的行为或对话的笑柄或者谎言,并取得幽默的效果。最后被引申为对对方的白痴言行进行深刻的指出行为。[2]

在各地的发展

马来西亚

方志勇#宋圣吐槽事件。在马来西亚,吐槽这词引发了宋聖吐槽事件也却成为了网红方志勇挥之不散的噩梦。

台灣

首先將台語的“黜臭”諧音成華語「吐槽」來用於取代日本漫才“突っ込み(ツッコミ)”翻譯的發源地。

日本

在日本娱乐界也广泛使用一词,并成为四格漫画轻小说里面对天然呆对应的词汇。[3]

香港

粵語發音與華語不同,一般不會使用,多用「潤人」、「窒人」、「抬槓」、「串人」、「柴台」(拆台)或「搞Gag」等相同意思詞語,廣東話即是「唔畀面囉」。也有變異的「吐糟」一詞,但在口語中並不常用,多用在書面語上。

中国大陸

由于日本动漫在中国的流行,所以吐槽也隨著台湾的翻譯散播被广泛运用各大ACG社群,如Acfunbilibili等,并成为了网络热词[4]。但中文中的吐槽相对于日文,除了拆台外,还有发牢骚的意思[4]。各大媒体新闻也经常把“吐槽”用于新闻的标题。

参考文献

  1. . 教育部. [2013-12-26].
  2. 太田省一「遊びと笑いという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の社会学』 有斐閣、2009年、157頁。ISBN 978-4641123922。
  3. (日語)ツッコミとは (ツッコミとは) 単語記事 ニコニコ大百科 2013-10-23(阅)
  4. (简体中文)中国和日本“吐槽”用法的微妙差异沪江日语 2013-10-23(阅)

参见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