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型斑疹伤寒

鼠型斑疹伤寒,即是地方性斑疹傷寒(endemic typhus),病原體為傷寒立克次體(Rickettsia typhus),主要流行於家鼠之間,印度鼠蚤為由鼠類傳給人的主要媒介。跳蚤吸血後獲得病原體,其在中腸上皮細胞增殖,再釋入體腔,隨蚤糞排出,經皮膚傷口或呼吸道吸入而感染人體。此並不能直接人傳人,自然界的感染源存留於鼠→蚤→鼠的傳染環內。病人可以使用治療四環黴素氯黴素治疗。

Murine typhus
症状发热, 中毒[*], 發冷, 恶心, 呕吐, 肝腫大[*], , macula[*], 瘀點, 頭痛
类型斑疹傷寒
肇因Rickettsia typhi[*]
診斷方法体格检查, 免疫螢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聚合酶链式反应
分类和外部资源
醫學專科感染科
ICD-10A75.2
ICD-9-CM081.0
DiseasesDB32211
MeSHD014437
Orphanet83315

臨床特徵

臨床特徵有頭痛、惡寒的情況,但病情輕、病程短,潛伏期為6~14日,死亡率極低。氯黴素及四環素為其特效藥物,病癒後的復發性低。

地區

地方型斑疹傷寒發病地區散佈於全球,多見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美國則以南加州[1]德州夏威夷最多案例。

參考

  1. (PDF).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Public Health. [30 May 20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年2月4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