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世界盃籃球賽

2023年世界盃籃球賽將為第19屆FIBA男子世界盃籃球賽,將是2019年實施新制度後的第二屆賽事。前八名包含202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主辦國法國將進入在巴黎舉行的奧運會比賽[2]

2023年
第19屆 
賽事資料
主辦國 菲律賓
 日本
 印尼
日期8月25日至9月10日[1]
比賽場館6(位於6個主辦城市)
衛冕球隊 西班牙
< 2019
2027 >

申办过程

2023年國際籃總世界盃籃球賽提出申辦的11个国家与地区是:阿根廷、澳大利亚、德国、香港、以色列、日本、菲律宾、波兰、俄罗斯、塞尔维亚以及土耳其[3]。2017年8月31日是2023年國際籃總世界盃籃球賽提交申辦資料的截止日期,俄罗斯、土耳其分别递交了单独举办世界杯的申请,阿根廷/乌拉圭和印尼/日本/菲律宾则提出了联合申办[4]。2017年12月9日國際籃總中心委员会根据申办情况做出投票,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获得了2023年世界盃籃球賽的联合举办权[5]

主辦國家

 菲律賓 印尼 日本

申辦失敗國家

其他退出申办國家和地區

比賽場館

本次賽事共將會在六個場館舉行。[6] 马尼拉將進行四組預賽,兩組第二輪賽事以及八強之後所有的賽事。另外,冲绳市雅加达各舉辦兩組預賽及一組第二輪賽事。

菲律賓此次將有四個場館作為世界盃比賽場地,帕賽市亞洲購物中心體育館奎松市的Smart Araneta Coliseum,帕西格的PhilSports Arena以及 武加偉菲律賓體育館亞洲購物中心體育館曾舉辦過2013年亞洲籃球錦標賽2016奧運資格賽。Smart Araneta Coliseum主辦過1978年男籃世錦賽。PhilSports Arena舉辦過2011年亞洲盃籃球賽菲律賓體育館約有55,000個座位,此場館也將會是本屆賽事的決賽場地,同時也曾經是2019年東南亞運動會開幕式場地。

日本印尼各有一個場地舉辦世界盃賽事。沖繩市立體育館約有10,000個座位,同時也會是B聯賽琉球黃金國王的新主場。雅加達史納延紀念體育館為了2018年亞洲運動會重新翻新,是2018年亞洲運動會籃球羽毛球的比賽場地。

 菲律賓[7][8]
布拉干省 馬尼拉
武加伟 奎松市 帕赛市 帕西格
菲律宾体育馆
Capacity: 55,000
Smart Araneta Coliseum
Capacity: 15,959
(翻新[9])
亚洲购物中心体育馆
Capacity: 20,000
PhilSports Arena
Capacity: 10,000
马尼拉大都会
冲绳市
Location of the venues for the 2023 FIBA Basketball World Cup
Venues within Metro Manila
菲律宾体育馆 (布拉干省)
Smart Araneta Coliseum
亚洲购物中心体育馆
PhilSports Arena
Venues within Metro Manila
 印尼  日本
雅加达 冲绳市
史納延紀念體育館
Capacity: 7,110[10]
(翻新)
沖繩市立體育館
Capacity: 10,000
(新建)

賽事

A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B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C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D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E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F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G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H組

Lua错误:bad argument #1 to 'formatNum' (NaN)。

淘汰賽

 
十六強賽半準決賽準決賽決賽
 
              
 
TBC
 
 
A組首名
 
TBC
 
B組次名
 
十六強賽1勝方
 
TBC
 
十六強賽2勝方
 
C組首名
 
TBC
 
D組次名
 
半準決賽1勝方
 
TBC
 
半準決賽2勝方
 
E組首名
 
TBC
 
F組次名
 
十六強賽3勝方
 
TBC
 
十六強賽4勝方
 
G組首名
 
TBC
 
H組次名
 
準決賽1勝方
 
TBC
 
準決賽2勝方
 
B組首名
 
TBC
 
A組次名
 
十六強賽5勝方
 
TBC
 
十六強賽6勝方
 
D組首名
 
TBC
 
C組次名
 
半準決賽3勝方
 
TBC
 
半準決賽4勝方季軍戰
 
F組首名
 
TBCTBC
 
E組次名
 
十六強賽7勝方準決賽1負方
 
TBC
 
十六強賽8勝方準決賽2負方
 
H組首名
 
 
G組次名
 
 
第五至八名排名賽第五名爭奪戰
 
      
 
TBC
 
 
半準決賽1負方
 
TBC
 
半準決賽2負方
 
第五至八名排名賽1勝方
 
TBC
 
第五至八名排名賽2勝方
 
半準決賽3負方
 
 
半準決賽4負方
 

參考資料

  1. . [2019-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1).
  2. Henson, Joaquin. . The Philippine Star. 22 March 2016 [22 March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3).
  3. .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7).
  4. .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05).
  5. . [2018-06-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23).
  6. . FIBA. 12 October 2017 [18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7. Henson, Joaquin. . The Philippine Star. 23 October 2017 [23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2).
  8. Nelson Beltran. . The Philippine Star. 13 October 2017 [23 Octo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9). 已忽略未知参数|df= (帮助)
  9. Cordero, Abac. . The Philippine Star. 16 December 2017 [1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10. Ganesha, Amal. . jakartaglobe.id. 23 January 2018 [3 October 20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