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S7自走砲

2S7「牡丹花」俄語Пион俄語羅馬化:Pion;代號216工程)是於蘇聯陸軍服役且量產過口徑最大的自走炮,於1975年開始服役,故北約給予M-1975自走砲之代號。2S7總共生產1,000門左右[1],由聖彼得堡(St. Peterburg)的基洛夫工廠(Kirov Plant)所製造,在此砲大量進入服役後,蘇聯陸軍的長程火力獲得顯著提升,並具備發射戰術核子砲彈攻擊北約戰線後方重要目標的能力。

2S7「牡丹花」自走炮
2С7 Пион
2S7自走炮
类型自走炮
原产地 蘇聯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76年至今
使用方 蘇聯
 俄羅斯
 白俄羅斯
 波蘭
 烏克蘭
 捷克斯洛伐克
生产历史
研发日期1967年~1974年
单位成本521,527盧布
生产日期1975年~1990年
基本规格
重量46.5噸
长度10.5公尺
宽度3.38公尺
高度3公尺
操作人数5人

装甲最厚處10毫米
主武器1×2A44 203毫米火炮
发动机V-46-I V12渦輪增壓柴油引擎
840匹馬力
作战范围650公里
速度50公里/小時
2S7 203公釐自走砲

開發背景

在獨重火箭發展的赫魯雪夫下台後,蘇聯的大口徑火炮恢復研發。1967年春季開始了一項初期研製構想自走砲,載臺為434項目。該構想為一輛封閉式砲塔的自走砲,搭載OKB-2設計局配備的火砲。這個構想產出的木質模型蘇聯國防部並不滿意,但是它們對可投射特殊彈藥的自走重砲產生興趣,在1967年12月16日通過國防工業部第801號命令,要求軍方定義新型自走炮的規格與需求性能。

1970年7月8日,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蘇聯部長會議第427-161號決議批准了新型自走炮開發計畫,主開發廠為基洛夫工廠,街壘工廠開發新型火炮2A77。根據需求2S7自走砲除了可以投射110公斤的砲彈至8.5-35公里之間,也可以投射3VB2核彈(3ВБ2),取代B-4M榴彈炮的任務。

設計

2S7以T-64主戰坦克的底盤為基礎,前段為密閉式駕駛艙,車長、駕駛及2名砲班組員乘坐於此。車長和駕駛並列,其前方設有可下拉防護鋼板的風擋,兩人各裝有一具配備潛望鏡的圓形艙蓋。動力艙後方車體中央段設有第二個乘員艙,可容納3名砲班組員,故單輛砲車共有7名乘組員。

動力艙緊鄰駕駛艙後方,傳動系統則位於駕駛艙下方。動力系統採用一具V-12水冷式柴油引擎,最大輸出744匹馬力,提供16.17馬力/噸的推重比,路面極速50公里/時。由於車內未配備輔助動力系統,所以射擊時引擎必須持續運轉,以供應所需電力,也大量消耗燃料。底盤扭力桿式承載系統,兩側各裝有7對路輪和6對頂支輪,射擊時其底盤後半部會調低姿態,並將車尾駐鋤插入地面,以形成穩固的射擊載台。

武裝

主砲採用2A44 59倍徑203公釐榴彈砲,砲身上無砲口制退器和抽氣裝置,採用螺旋式砲閂、彈藥抓舉系統和分離式彈藥設計,砲管壽命450發,砲口最大初速960公尺/秒。火砲俯仰範圍在0度到正60度間,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利用液壓與電動系統驅動。

射擊ZOF-43高爆砲彈(單枚重110公斤)時,最大射程37.5公里,最高射速2至4發/分,砲車上裝有4枚砲彈和藥包,其餘放置於彈藥補給車上。射擊火箭助推式高爆彈(單枚重102公斤)時,最大射程47公里,遠超過M110A2自走砲的30公里。化學砲彈、特殊裝藥砲彈和戰術核子砲彈也是可選用和射擊的彈種。

編制與發展現況

由於具備發射戰術核子砲彈的能力,2S7多配署於方面軍重砲單位中,每個團擁有24門砲(3個連),每個連配備8門2S7。

2S7M是2S7的改良型,配備新的通訊設備,並能籌載更多彈藥,最高射速並獲得提升,系統整體可靠度也較佳,目前仍在独联体国家服役中,但狀況不明。

除了自走砲版本,在1970年代末期量產初期,蘇聯曾計畫將2A44修改為艦砲,工程代號「牡丹花-M」,計畫配備給現代級飛彈驅逐艦。牡丹花-M艦炮不含彈藥重量為65-70噸,可攜帶彈藥75發,射速為每分鐘1.5發。但是蘇聯海軍層峰對於大口徑艦炮運用構想上沒有共識,因此計畫未進入工程開發階段。

使用國家

蘇聯從1975年起在基洛夫工廠量產2S7,2A44加農炮則是由位在伏爾加格勒街壘工廠量產,產線一直持續到1990年底蘇聯解體,最後一批交車的總數為66輛,生產單價為521,527盧布。俄羅斯稱2S7量產了500多輛,西方國家則估計總產量至少有1,000輛。

  •  阿塞拜疆 – 12 (3輛在2008年購入,9輛在2009年購入)[2]
  •  白俄羅斯:36輛處於封存狀態。
  •  捷克斯洛伐克:1987至1989年間購入12輛,由駐紮在然貝爾克的第17重炮師操作,在捷克斯洛伐克解體後捷克共和國繼承大部分,但至少有3輛轉移給斯洛伐克共和國,1990年代除役。其中1輛目前在萊莎尼軍事博物館展示。
  •  [3][4]
  •  波蘭:8輛在1989年採購,波蘭人稱它為芍藥,初期配備在格沃古夫的第5炮兵旅,後轉移給在博萊斯瓦維茨的第23西里西亞炮兵旅,2006年除役。
  •  蘇聯 俄羅斯:60輛2S7M服役中,另有200輛2S7處於封存保管狀態。
  •  烏克蘭:至2017年尚有96輛以上,但是至少有90輛處於封存狀態。
  •   - 在官方文宣出現,服役數量不明 [5]
  •   – 48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1. Jane's Armour and Artillery 1997-98 ISBN 0-7106-1542-6
  2. . [24 December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2-24).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3. . Military Today. [10 January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7-09).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4. . [2016-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5-31).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5. . [2016-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9).
  • David R. Markov。Soviet/Russian Armor and Artillery Design Practices: 1945 to Present。ISBN 978-1-892848-01-7。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