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ero

Sphero是由Sphero公司(原來公司名稱為Orbotix)設計的球形機器人[1][2][3]。Sphero是外層由聚碳酸酯包覆的圆形物,可以滾動,用智慧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操控[2]。Sphero有二個版本(1.0及2.0)。Sphero公司也有生產BB-8機器人玩具,是以2015年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中的機器人角色為基礎,也有開發名為Ollie的圓柱機器人,以及SPRK,由於其透明設計,可以用在學術研究上的機器人。

歷史

Sphero一開始是由Ian Bernstein及Adam Wilson所作的原型[4],其球殼是用3D列印製造,而電子零件是從智能手机上拆下來的[5],Sphero在2011年的消費電子展(CES)中展示[6][7]。在二年後出現了新版的Sphero,是由Orbotix公司所生產的[8][9] The next version, Sphero Ollie (originally named Sphero 2B),[10],在2014年的消費電子展展示,在2014年的9月15日開始販售[11][12]

2014年7月時,Sphero團隊參加了华特迪士尼公司針對新創公司的技術加速計劃,團隊成員受邀和迪士尼的CEO羅伯特·艾格進行會議,艾格給他們看2015年要發行的電影《STAR WARS:原力覺醒》中,還沒有人看過的照片,以及BB-8(這部電影出現的機器人角色)的照片,授權以Sphero的技術生產官方的BB-8玩具。迪士尼也對Sphero進行了小幅的投資。BB-8玩具在2015年9月4日問世,配合一個以STAR WARS為主題的特製控制app,也有以擴增實境方式顯示全像訊息的功能[13][14]

運作

Sphero可以用以IOSAndroid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或是平板電腦透過藍牙控制,並且用充電座進行無線充電[2][15]。Sphero中有加速規陀螺儀,因此針對iOS及Android平台的遊戲,也可以作為游戏控制器[15][16]。已有許多使用Sphero的应用软件电子游戏[2][15]

使用者可以用名為Sphero Macrolab的应用软件來對Sphero編程,Sphero Macrolab中包括一組預定義的巨集,以及一種以BASIC為基礎的编程语言,稱為编程语言[17]

Sphero和Ollie以及BB-8有一個不同之處,Sphero本身是完全密封防水,可以在水中運作,而且可以運作很好,在冰凍的水中也有mixed藍牙通訊能力。不過若將BB-8的頭移除,其他部份也是防水的。

其他產品

Sphero Mini

Sphero Mini是Sphero的小型版本,是第一組外殼可以更換的Sphero機器人。外殼有白色、藍色、粉紅色、綠色及橘色。Sphero Mini是Sphero所生產最便宜的機器人,價格美金49元。Sphero Mini是用micro USB充電,和Sphero 2.0不同,因此也沒有防水機能。

規格

硬體

Sphero的外形是白色球體,重量0.37英磅(170克)[18]。其中的處理器是75 MHz ARM Cortex M4,有二個350 mAh的鋰離子聚合物電池,也有加速計陀螺儀藍牙可以用在通訊中,[18][19]以及電源的無線充電[4]

在機構上,會將Sphero內部的機構和二輪電動車輛(例如賽格威)比較[4]

軟體及韌體

Sphero的韌體可以用原廠app自動更新[20]也有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可以創建和Sphero互動的應用軟體[15][21]。在其他的設備或是平台中也有非原廠的SDK,例如機器人作業系統[22][23]

對Sphero的反應

Sphero推出後,受到評論家中等到正面的評價,評論家讚賞其功能以及行進速度,但是批評其高價格以及電池供電量不長(充電三小時後,可以使用一小時)[8][24][25]。有一個YouTube評論家提到他在使用Sphero三年後,電池供電時間只少了五分鐘,充飽電後可以使用55分鐘。依照2015年的Wellbots前25名智慧產品評比中,Sphero 2.0名列第三名[26]

銷售

公司沒有提供此玩具的銷售數字[27],不過在產品上市後表示因為需求量很大,第一批玩具的發貨會往後延[28]。最後預購的商品還是如期出貨[29]

公司

曾用名Orbotix
創辦人Adam Wilson及Ian Bernstein
代表人物Paul Berberian (CEO)
网站www.sphero.com 

Sphero公司,以前的名稱是Orbotix[1][2][3],是位在丹佛的玩具機器人公司,华特迪士尼公司擁有部份的經營權。

Sphero公司是在2014年Disney Accelerator Program中獲選的公司,從迪士尼公司獲得 了$120,000美元的資本,並且羅伯特·艾格擔任其創業導師。Sphero以其技術,獲得迪士尼公司的許可,製造出實際大小的BB-8[30]。Sphero公司也製造BB-8的玩具版機器人。在2017年的《Cars_3:閃電再起》中,Sphero為迪士尼消費品和互動媒體部份開發了可以用app控制的Lightning McQueen[31],Sphero公司的下一個商品是多模式互動的蝙蝠俠,在2017年7月15日販售[32]

Sphero公司在2017年6月將其先進機器人部門獨立成為新公司Misty Robotics[33]

2018年6月,Sphero收購Specdrums ,

2019年8月,Sphero收購同業LittleBits, Sphero和LittleBits 合共售出超過 5 億美元的機器人和電子玩具產品,全球接觸到的學生數超過 600 萬,合共擁有超過 140 項在機器人、電子、軟體和 IoT 的專利。

參考資料

  1. Michael Gorman. . Engadget. Weblogs, Inc.. December 19, 2011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2. Harry McCracken. . 時代雜誌 (时代公司). August 15, 2013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6).
  3. Elizabeth Denham. . 赫芬顿邮报 (美国在线). September 19, 2013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07).
  4. Ian BernsteinTWiT.tv上的節目《Triangulation》的採訪(英文)
  5. Kimberly Weisul. . Inc. May 28, 2013 [2018-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6. Mike Schramm. . TUAW. January 8, 2011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31).
  7. Chris Velazco. . TechCrunch (AOL). September 14, 2011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6-11).
  8. Brian Heater. . Engadget. August 14, 2013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5).
  9. Jordan Crook. . TechCrunch. AOL. August 14, 2013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3).
  10. (新闻稿). Orbotix. [April 20,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5-21).
  11. Evan Ackerman. . IEEE Spectrum. January 8, 2014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12. Andy Robertson. . Forbes. Forbes, LLC. March 3, 2014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13. . Wired (Conde Nest). [5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7-15).
  14. . TheNational.ae. [5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3).
  15. Chelsea Stark. . Mashable. August 30, 2012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16. Eric Savitz. . Forbes. January 9, 2013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17. Susie Ochs. . Macworld. August 21, 2013 [2018-04-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30).
  18. . The Verge (Vox Media). [February 7,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19. (新闻稿). Orbotix. [February 7,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20. (新闻稿). Orbotix. [February 7,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1).
  21. Russell Holly. . Geek.com. May 10, 2011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4).
  22. Evan Ackerman. . IEEE Spectrum. August 14, 2013 [2018-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5).
  23. . Orbotix. [February 5,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30).
  24. Rik Sharma. . Daily Mail. November 26, 2013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25. . PCMag. March 29, 2013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06).
  26. Berdugo, Philippe. . wellbots.com. 2015-12-01 [2015-1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0).
  27. Mike Schramm. . TUAW. January 7, 2013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1-31).
  28. Amr Toor. . Engadget. December 9, 2011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7).
  29. Brad McCarty. . The Next Web. December 19, 2011 [2018-05-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15).
  30. Lev-Ram, Michal. . Fortune (Time Inc.). April 17, 2015 [June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4).
  31. Lisanti, Tony. . License! Global. May 1, 2017 [June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9) (英语).
  32. Ha, Anthony. . TechCrunch (Oath Inc.). June 15, 2017 [June 27,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8).
  33. . [2018-05-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30).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