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观园

上海大观园是根据中国清代名著《红楼梦》中大观园的描写设计而成的大型仿古园林建筑群,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上海五星级公园,位于上海青浦区青商公路701号,淀山湖西侧,距离上海市区65公里,占地135亩,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原称风景游览区,1991年改称上海大观园,占地也扩大到1500亩。

上海大观园

历史

上海大观园由上海园林院梁友松主持规划设计,1979年秋动土起造,1980年局部开放,1988年基本建成开放。总体布局以大观楼为主体,由“省亲别墅”石牌坊、石灯笼、沁芳湖、体仁沐德、曲径通幽、宫门、“太虚幻境”浮雕照壁、木牌坊等形成全园中轴线。西侧设置怡红院拢翠庵、梨香院、石舫。东侧设置潇湘馆蘅芜苑蓼风轩稻香村等20多组建筑景点。

上海大观园于1980年工程未完成时已接受访问,从1988年10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共接待了国内外来宾近2000万人次。上海大观园曾荣获国家建筑鲁班奖,上海40周年十佳建筑,十佳休闲新景点,新中国50周年上海优秀建筑,上海十大旅游特色园林,上海市七大文明公园,国家建设部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建筑特色

大观园在设计上颇费心机,与北京大观园明显不同的是,上海大观园利用江南水乡的特点在园中布置了大面积人工湖泊。设计曲径通幽大假山作入口屏障,以挖湖取土堆掇1座高16米的小山为大观楼的背景,构成大观楼背山面水的壮丽气势。全园以大湖为中心,以池塘、沁芳溪沟通各景点,构成有主有支、有动有静的水系,湖边设,湖中设曲桥、石舫、石灯,溪上设桥亭,形成山重水复、流水人家的江南园林风光。

大观园巧妙运用园必封、必隔,在封隔中求得气势流动和内聚中心的中国传统建筑观念,建造1个封闭、向心的内涵丰富的小天地,在有限空间中安置无限空间,增加景物层次,使建筑与环境融合为一,借环境气氛表达人物品格,使《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景观再现人间。

大观楼:为三进宫式建筑群,主楼为7间2层琉璃建筑,雕梁画栋,飞金彩绘,是元妃省亲,族人朝觐的庆典用殿堂。两侧有配殿、楼阁,其后为寝宫和刻有清水砖雕的北宫门。
怡红院贾宝玉的居所。布局分东西两路:东路以供起居的绛芸轩为主,由曲廊、洞门分成3个小院,以东楼为对景,山亭为中心,形成疏密相间的三进庭院。西路为宝玉读书、会客、奕棋的三进院落。建筑内部精雕细刻,设置有红木家具,珠光宝器,配植芭蕉海棠,显示雍容华贵,带浓重脂粉的人物性格。
潇湘馆:“潇湘妃子”林黛玉的居所,设于竹林旁,以“有凤来仪”为主体,由书房、厅堂与画廊构成三进院落。设小桥流水,配植翠竹、梨树、梅花,有精美的花阶铺地,形成清秀、疏朗、高雅的园林风貌,以表现黛玉清逸孤傲,脱尘去俗的性格。
蘅芜苑薛宝钗的居所,具有歇山撵尖屋顶独特建筑形式。以大假山、二层轩廊及多植藤萝为特色,形成闭塞、庄重的园林空间,表现宝钗清幽深邃中微露几分骄情和“冷美人”的品格。
拢翠庵妙玉清修之地,以观音壁泉和茶室庭园相组合,环植红梅绿萼、苍、翠,形成妙玉看破红尘,清雅绝俗的超然环境。
稻香村李纨的住所,不施丹朱、除尽雕镂,用素墙瓦房,白木门窗,竹笆护墙,种植瓜藤果蔬,依然本色,朴实无华,以一派乡村气息的园景,恰当地表现了李纨朴实无华的性格。

大观园内装修多用木雕石雕砖雕,广泛应用砖细雕缕花格漏窗,其中北宫门的牡丹浮雕尤为精美。大门广场的石雕照壁─女娲补天、宝玉下凡大幅花岗石嵌玉浮雕,以及背面警幻仙子金陵十二金钗汉白玉浮雕,亦甚精致,正面朴素粗犷,背面纤细华美,耐人寻味。

大观园的左前侧设置一座7层楼阁式宝塔青云,造型秀丽,钢筋混凝土结构。塔高42.5米,顶部2层为水塔,下部5层为观光层,是淀山湖畔的标志建筑。

大观园以建筑为主,建筑与绿化相结合的手法造景;大观园外围景区则以大面积绿化造景为主。

梅林春深,在风景区东北部挖池筑坡,占地190亩。遍植红梅、绿萼4000余株,梅花形成早春香雪海,气势非凡。
柳堤春晓,东部湖中筑200米长堤,围成200余亩的湖中湖,堤上筑拱桥、植垂柳和花木。
群芳争艳,在东部湖滨改造地形,铺设占地200亩的大草坪,片植竹林,丛植樱花、海棠等,形成碧波荡漾,绿茵浩翰,百花争艳的壮丽景观。
金雪飘香,在东部广植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2500余株,在郁密的桂花菊花丛中,建造水上餐厅,形成蟹肥菊黄,金雪飘香的金秋风光。
女娲遗石,种植占地100亩的大片密林,林中构筑“女娲补天”、“女娲遗石”等山石景点,构筑石头城,作为大观园的起点。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