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4年1月20日至30日期間,在當時广州國立廣東高等師範學校禮堂舉行。大會出席代表共196人,孫中山任大會主席,胡漢民汪精衛林森李大釗謝持任主席團成員。苏联顾问鲍罗廷也出席此次会议。

背景

第二次護法運動後,孫中山開始考慮與共產黨合作的可能。1923年1月,孫中山與蘇聯政府全權代表越飛上海會面,正式討論與共產黨合作。孫、越會面曾後發表《孫文越飛聯合宣言

同年年初,陳炯明部被拥护孙中山的、和倒戈军联合组成的西路讨贼军击败,退守东江。孫中山得以在3月回廣州。12月29日,孫中山落實接受列寧共產國際的協助重建大元帥府,共產國際派出鮑羅廷到廣州為孫中山顧問,以蘇共為模式重組中國國民黨。1924年1月,孫中山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宣佈實行聯俄容共政策,並發表《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在蘇聯援助下,於3月組建黃埔軍校,並以蔣中正為校長。

1924年1月20日至1月30日,毛澤東作為湖南中國國民黨地方組織之代表,出席在廣州召開之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共黨員李大釗等20餘人參加;大會由孫中山主持;通過有中國共產黨人參加起草、以反帝反封建為主要內容之宣言以及新之中國國民黨黨綱、黨章等,確定孫中山之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之三大政策;大會選舉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國共產黨人李大釗譚平山、樹德為委員,沈玄廬林祖涵、毛澤東、方舟、瞿秋白韓麟符張國燾為候補委員;會議期間,毛澤東被指定為章程審查委員之一,並在會上多次發言[1]:121

會議

1924年廣州街頭的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民生主義》。

本次大會選出中央執行委員24人、以總理為主席、候補中央執行委員17人;中央監察委員5人、候補中央監察委員5人。中央執行委員會為全國代表大會閉會期間之最高權力機關。


重要決議:

  1. 通過「組織國民政府之必要案」。
  2. 制定「中國國民黨總章」、「中國國民黨政綱」。
  3. 通過「紀律問題」及「海關問題」案。
  4. 通過第1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组织机构

中央执行委员(共24人):胡汉民汪精卫张静江廖仲恺李烈钧居正戴季陶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邹鲁谭延闿覃振谭平山石青阳熊克武李大钊恩克巴图王法勤于右任杨希闵叶楚伧于树德

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共17人):邵元冲邓家彦沈定一茅祖权韩麟符李宗黄白云梯张知本彭素民毛泽东张国焘傅汝霖于方舟张苇村瞿秋白张秋白

中央监察委员(共5人):邓泽如吴稚晖李石曾张继谢持

中央候补监察委员(共5人):蔡元培许崇智刘震寰樊钟秀杨庶堪

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1月31日,孙中山主持第一次会议,选出中央领导机构。2月4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辖下各部部长任命:

随后,中央党部会议又推定:

  • 妇女部长曾醒(何香凝继任);秘书 唐允恭
  • 海外部长林森

注释

  1. 1925年10月5日,国民党召开第111次中央执行委员会议。会上,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国民党政府主席、政治委员会主席汪精卫,以政府事繁,难于兼顾宣传部长职务为由,向会议提出调毛泽东代理宣传部长。对汪的这一提议,会上没有不同意见,于是便决定要求毛泽东尽快到宣传部主持工作。10月6日,《广州民国日报》公布了这一消息。10月7日,毛泽东到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就职,并主持召开宣传部第一次部务会议。12月3日,国民党公布了《反奉战争宣传大纲》,刊载于《政治周报》创刊号。广州《国民新闻》等报刊都以醒目标题转载。同一天,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宣传部代理部长”名义,发出《中央宣传部对反奉宣传之通告》,要求“全国各地高级党部宜指挥所属全体同志为广大之宣传,引起民众之革命高潮”,以夺取“国民革命”的“部分成功进而至于全部成功”。12月,毛泽东兼任了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员养成所所长。1926年1月,国民党于广州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向大会作了关于宣传部两年工作情况的宣传报告,全面总结了宣传工作的成绩和问题。会议期间,毛泽东还积极参加起草宣传问题的决议。经过他的努力,大会通过了关于宣传工作的三个决议案,即《宣传问题决议案》、《党报决议案》和《宣传报告决议案》。这些决议案详细、具体地规定了今后的宣传方针、政策和任务,使各地党部宣传部做到了有章可循,对于改进和健全国民党宣传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会上,毛泽东再次当选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同时,中央常委会批准毛泽东继续代理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

参考

  1. 趙福亭、吳正裕、黃允升、蔡釗珍、田逢祿、張素華、李捷、蔣建農.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主編逄先知,副主編馮蕙、姚旭、趙福亭、吳正裕 , 编. . 北京: 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3. ISBN 7-01-001818-9.

參見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