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煙

二手煙,亦稱非自願性吸煙,是指在吸取燃點煙草時隨著煙霧釋放出來的物質,是一種被動吸煙(Passive smoking)方式[1][2][3]

定義

有研究指二手煙有焦油阿摩尼亞尼古丁懸浮微粒、超細懸浮微粒、210等超過4000種有害化學物質及數十種致癌物質,吸二手煙的人小便中可被檢出。分流煙的毒性比一手菸高,原因包括分流煙是由比主流菸更不完全的燃燒所產生的、而且沒有經過濾嘴過濾;因此實際上有不少吸菸者也會厭惡二手菸、甚至有可能因此堅持在通風處吸菸。

美國環境保護局於1992年把二手煙定為一級致癌物,意即並無安全標準;近來歐盟及美國也允許雇主拒絕聘用及開除吸菸者。

有美國福尼西亞大學研究顯示,二手菸害危害廣泛程度遠超乎想像,不但聞到菸味就代表被毒害了,如癮君子到大樓外抽菸後帶進電梯裡的怪味絕對對人體有害;甚至沒有菸味也不代表無害:沾過二手菸的地板及家具,在一段時間內都還具有傷害性。

二手菸的危害性高過許多被嚴格管控的空氣污染,也高過許多被禁絕的黑心商品

二手煙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顯示,二手煙可以導致多種致命疾病

二手煙與禁煙

吸煙者吸煙時製造出二手煙,污染空氣,二手菸經常發生在污染承受力最低的室內,危害健康程度明顯。行為上不利社會大眾行為接近公害,對弱勢族群的致命性也與酒駕相近。

因為二手煙危害健康,所以為保護非吸煙人口之健康,不少國家或地區已先後訂出法例禁止吸煙。

隔離二手菸

要隔離二手菸比想像中的難,主要是因為二手菸的擴散效率極高。

  • 焦油尼古丁的香菸無法降低對吸菸者及旁人的傷害。
  • 一些菸槍認為,只要開窗戶就能減少二手菸害,但只要風不是非常大,就無法減少二手菸害。
  • 空氣清淨機並沒有辦法解決二手菸害,多數空氣清淨機沒有足夠的換氣速度,濾網也無法把二手菸過濾乾淨,且二手菸會堵塞濾網有效減少濾網壽命,濾網被二手菸堵塞後,空氣清淨機反而會持續釋放有毒物質。可以濾除二手菸的空氣清淨機廣告幾乎是不實廣告。
  • 關起門抽煙無法保護房間外面的人,因為二手菸會很快的滲出門縫,吸菸室要有負壓隔離及獨立空調才能顯著減少傷害。
  • 抽風機、排油煙機也不一定能解決問題。
  • 甚至只要沾過二手菸的地板天花板牆壁及家具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仍會保持毒性,尤其是對嬰幼兒有害。
  • 二手菸會通过大厦的通风系统扩散,公寓裡面有人吸菸,整棟公寓都會受害。[8]
  • 抽菸者身上的菸臭味並不是菸臭味而已,也是一種菸害,仍有些傷害性;例如不會在家裡抽菸的父親,仍會讓家人受到一些菸害。
  • 只要有菸味,就代表高毒性,甚至菸味散了也不一定無害,例如香菸會燒出很多非常細微的懸浮微粒,這些懸浮微粒很容易擴散、如在密閉空間可以保存在空氣中很久。
  • 吸菸者要做到本人外人畜無害,要忍受非常的不便;人格及知識稍差的吸菸者,就很容易因為自我感覺良好或自私而傷害他人。

三手煙

三手煙()是指吸烟后残留在物体表面和灰尘中的烟雾污染物。

詞源

三手煙這個詞是纳法伯/哈佛癌症中心(Dana–Farber/Harvard Cancer Center)所創造的新詞[9]這裡面所提到的三手代表的是即使二手煙被清理之後,仍舊殘餘在物品表面上面的污染。也就是說,一手煙代表的是吸煙者自己吸入肺部的煙,二手煙代表的是吸煙者所吐出的煙與香煙燃燒所產生其他物質的混合,進入空氣中並且可能被其他人吸入。三手煙则是指吸烟后残留在物体表面和灰尘中的烟雾污染物,他们重新释放到空气中,其中有些化合物可与环境中的氧化剂和其他化合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9]

潛在傷害

雖然二手煙在房間或者密閉空間裡面會在短時間之後消散,尼古丁以及其他香煙的成份會附著在該空間的表面上,並且持續釋放毒素。一项由美国华人科学家杭渤主导的跨学科研究发现,三手烟在人体细胞会引起基因突变,从而造成癌症和其他疾病的可能性。

公眾意識與影響

在2011年10月,在亚历山德里亚的聖弗朗西斯卡布里尼醫院(Christus St. Frances Cabrini Hospital)提出報告會在2012年7月禁止三手煙,所有衣服聞起來有煙味的員工會被禁止工作。此禁令的執行是因為三手煙據稱對嬰兒或者小孩的大腦有特殊的危險。[10]

危害爭論

煙草行業資助一些科學研究,試圖阻止或延遲更嚴格的吸煙監管。煙草業內人士還資助自由意志主義和保守的智囊團,如美國的卡托研究所及澳大利亞的公共事務學院,該學院批評被動吸煙的科學研究和限制吸煙的政策建議。[11][12]

参考文献

  1. (PDF).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5-02-27 [2009-01-12].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0-12-11). Parties recognize that scientific evidence has unequivocally established that exposure to tobacco causes death, disease and disability
  2. (PDF). Surgeon Gene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2006-06-27 [2012-07-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9-15).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causes disease and premature death in children and adults who do not smoke
  3. IARC 2004 "There is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involuntary smoking (exposure to secondhand or '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 causes lung cancer in human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4. . 新华网. 2008年1月7日 [2009年11月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1月7日).
  5. . www.catcprc.org.cn. [2020-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8).
  6. ,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13)
  7. . [201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27).
  8. . 东方日报. 2010-12-15 [2011-06-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6).
  9. Ballantyne C. . Scientific American. January 6, 2009 [2012-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19).
  10. Louisiana Hospital to Ban Odor of Smoke on Workers' Clothe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Fox News, October 3, 2011
  11. "Cato and the tobacco indust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ccessed 8 April 2011.
  12. Nahan, Mike. The Australian, 10 April 2000, "The IPA sings its own song".

外部連結

  • . 自由電子報. [2009-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24).
  • . 自由電子報. [2009-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4-16).
  • . 中国戒菸网. [2011-09-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03).
  •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資訊網. [2014-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12) (中文(台灣)‎).
科學研究
草業界
其他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