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垵北極殿

井垵北極殿,俗稱井仔垵北極殿臺灣話),又作井垵上帝廟,台灣澎湖縣馬公市廟宇,嵵裡澳角頭廟之一,井垵公廟,主祀玄天上帝。創建年份不詳,相傳自明朝崇禎三年(1630年)開基,古稱五鄉宮五方間[1][注 1]法師流派為「閭山派」。[2]:60–62

井垵北極殿
Jing'an Beiji Temple
廟埕
廟埕
漢語拼音
台羅拼音
基本資訊
所在地 臺灣 880 澎湖縣馬公市井垵1-17號
創建年份 相傳為大明崇禎三年(1630年)
開基者 不詳
廟格 角頭廟
主神 玄天上帝
例祭 農曆三月初三(玄天上帝聖誕)

沿革

「井垵」之名可追溯清領時期乾隆32年(1767年)澎湖通判胡建偉所編著的《澎湖紀略》中,最初被記載為「井仔垵社」,屬嵵裏澳日治時期改稱「井仔垵鄉」、1945年曾一度與南鄰的嵵裡合併,作「嵵垵」,現今又獨立為「井垵」。[3][4]

井垵北極殿建廟確切年份不詳,傳聞中明代崇禎三年(1630年)間有移民遷入井垵後,亦奉迎玄天上帝,建上帝廟,清代才改稱北極殿。[1]

井垵北極殿相傳於道光年間興建「武壇」,而光緒年間另起「文鸞」,其廟宇修建次數不可考,僅能確定於日治時期的大正十年(1921年)、民國58年(1969年)和民國90年(2001年)有修建紀錄。[1]其中在大正年間的修建,信眾乃奉有「天玄一」和「德並東山」兩匾額予井垵北極殿。[注 1]

井垵北極殿現貌乃肇建於民國90年(2001年)的重建工程,該次重建委員會成立於民國88年(1999年),先將舊廟旁的社區活動中心拆除、廟舍擴建成三層樓高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基地面積122坪,廟身方位坐東南朝西北,緊鄰澎201縣道井垵聚落的西南端,順利於民國90年(2001年)四月竣工,總計耗資新台幣2762萬元整。[1]

鸞堂

明治43年(1910年),井垵北極殿開辦鸞堂,即「修身社培善堂」[5]:47,日治時期鸞務極為活躍,曾編撰三部善書,分別是1910年的《勸世新篇》、1919年的《啟化金篇》以及1934年的《喜世重篇》;二戰之後又有1947年的《五心金篇》、1955年《化民金篇》、1973年《正明金篇》和1985年《正文金篇》等四部善書陸續出版。[1]

軼聞

相傳幾百年前,五尊神明乘著帆船來到井仔垵,分布嵵裡澳鄰近村里的村民(來自嵵裡、山水、鎖港、鐵線等,此區皆屬於澎湖的「澎南地區」,又稱作「圓頂半島」[6])聽講後,便紛紛至井仔垵欲請神尊回去,當時以「擲筊」來決定,井仔垵社為上帝公、嵵裡社為水仙尊王、豬母落水社(山水社)為太子爺、小管港社(鎖港)為池府王爺、鐵線尾社則是朱府王爺;由於五尊神明皆是從井仔垵所分出,所以此也是井垵北極殿古名「五方間」之由來。[1][6][注 1]

圖輯

相關條目

注釋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井仔垵北極殿
  1. 參見〈北極殿重建落成碑記〉。

    參考資料

    1.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0-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灣)‎).
    2. 甘, 村吉. . 澎湖縣: 甘村吉. 2009. ISBN 9789574164110 (中文(台灣)‎).
    3.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灣)‎).
    4. 楊, 麗祝.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05 [2020-10-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6) (中文(台灣)‎).
    5. 余, 光弘; 黃, 有興. . 澎湖縣: 澎湖縣政府. 2005. ISBN 9860015198 (中文(台灣)‎).
    6. . Penghu.Info|澎湖知識服務平台. [2020-10-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5) (中文(台灣)‎).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