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禔

允禔满语穆麟德Yūn Jy太清Yvn Jyʼ1672年3月12日-1735年1月7日),愛新覺羅氏,本名胤禔满语穆麟德In Jy太清In Jyʼ)。康熙帝長子,母為惠妃那拉氏,其弟雍正帝登基後,因避諱而奉命改「胤」字為「允」,因而官書均書「允禔」[1]

允禔
直郡王
保清→允禔
出生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1672年3月12日
逝世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1735年1月7日(1735歲-01歲-07)(62歲)

生平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午時(1672年3月12日)[2][3]出生,因康熙帝最早出生的四個兒子皆夭殤而依照規定不序齒[4],故允禔為康熙帝名義上的長子。幼年依照慣例養於宮外,允禔養在成妃叔伯内务府总管噶禄家中。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命大阿哥允禔為裕親王福全的副將共同抵禦蒙古噶爾丹,因二人不協調,允禔被召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從康熙帝征討噶爾丹。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允禔被封為直郡王[5]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皇太子允礽於塞外行圍,允禔向康熙帝告狀太子與匪類潛謀大事[6][7],並允許讓他負責看守監視太子。允禔一直與康熙朝中重臣馬齊、康熙的舅舅佟國維等人結黨,當太子允礽正式被廢位後,允禔認為時機已到,便向康熙帝進言:「廢太子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相八阿哥允禩,後必大貴,今欲誅殺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8]康熙帝對此極為氣憤,反而斥責允禔、允禩和其黨羽才是為「亂臣賊子」。康熙帝甚至說了:「廢皇太子後,大阿哥允禔曾奏稱八阿哥允禩好,春秋之義,人臣無將將則必誅,大寶(皇位)豈人可妄行窺伺者耶。八阿哥允禩柔奸性成妄蓄大志…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廢太子允礽,今其事皆已敗露,著將八阿哥允禩鎖拏」。[9]

後來有人發現大阿哥允禔亦曾經用魘鎮術操控廢太子允礽之品性及危及性命自盡詛咒之事。因此康熙帝下令革除允禔直郡王爵位,並幽禁高牆嚴加看守。[10]康熙帝諭皇子諸王大臣:「若人果被殺,豈有無姓名見証,凡此等事,皆由允禔魘魅(操控人心)所致,允禔所播揚廢太子允礽諸事其中多屬(誣賴狡辯),廢太子允礽既執之後,在途中行時,若非朕委任親信侍衛加意防護廢皇太子,必為允禔害矣。到京後,令廢皇太子居咸安宮朕亦熟籌及此。凡彼處臣侍,俱責令小心守護,令朕體違和,每念皇太子被廢之事甚為痛惜」。[11]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35年1月7日)逝世[12],而《中國考古集成》則述是該年十一月初一逝世[2],享年六十二歲。直郡王府舊址,今位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內前半壁街。

评价

  • 康熙帝:大阿哥素行不端、氣質暴戾…今一查問其行事,厭咒親弟、及殺人之事,盡皆顯露,所遣殺人之人俱已自縊…當派人將大阿哥嚴加看守,略有舉動,即令奏聞,伊之身命猶可多延數載。[13]
  • 雍正帝:大阿哥残暴横肆,暗行镇魇,冀夺储位[14]

家庭

妻妾及子女

  • 嫡夫人伊爾根覺羅氏,尚書科爾坤之女,穆奇納噶哈之曾孫女,生第一女郡主、第二女郡主、第三女縣君、第四女縣君、第一子弘昱。康熙三十七年去世。
  • 繼夫人張佳氏,原任總兵官張和尚之女,生第三子弘暐、第四子弘曜、第八子(早夭)、第八女縣君。
  • 吳雅氏,郎中巴禧納之女,生第五女縣君、第十子(早夭)。
  • 妾關氏,麻色之女,生第五子(早夭)。
  • 妾錢氏,出身待考,生第六子弘晗。
  • 妾阮氏,雅圖之女,生第七子弘旳
  • 妾郭氏,郭永吉之女,生第九女縣君、第九子(早夭)、第十女縣君、第十一女(早夭)、第十二女(早夭)、第十三子弘晍、第十四女縣君。
  • 妾晉氏,達色之女,生第十一子(早夭)、第十三女郡主、第十四子弘明
  • 妾范氏,二格之女,生第十五子弘旽
  • 妾李氏,李浩山之女,生第六女(早夭)。
  • 妾晁氏,出身待考,生第七女。[15]

待考

根據康熙四十五年玉牒的記載,第一子多羅直郡王允禔位下尚有庶妃魏氏,原任包衣大阿琳之女,以及庶妃吴雅氏,八品和寧大吴達哈之女,待考。

影視形象

參考來源

  1. . 中研院史語所明清檔案工作室.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6-09-19].
  2. 《中國考古集成》第2篇,第1卷,第20期,第928頁「為聖祖仁皇帝玄燁與惠妃納喇氏所生,按照封建禮法稱為庶出。在成年諸子中他年齡最大,生於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十四日午時,死於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一日卯刻。依固山貝子品級治喪。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為直郡王。」
  3. 王思治,《清代人物傳稿》第1卷第5篇,第54頁,換算為「1672年4月12日」,漏算閏月,應為「1672年3月12日」
  4. 宋史·卷三一三·文彥博傳》:「用白居易九老會故事,置酒賦詩相樂,序齒不序官。」
  5. 《聖祖仁皇帝實錄》,187卷(參見《清实录》,或《康熙朝實錄》)
  6.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四日,諭:「…伊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竊視,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令朕未卜今日被鴆,明日遇害晝夜戒慎不寧。…俟回京昭告於天地宗廟,將胤礽廢斥,朕前命直郡王胤禔善護朕躬,並無欲立胤禔為皇太子之意,胤禔秉性躁急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
  7.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七》康熙四十八年四月十九日,上諭諸王大臣爾等議將大阿哥仍在伊府中看守,府中門戶既多,恐匪類仍行往來,大阿哥慣會潛行即於伊旗分地方,令八旗官兵看守,匪類仍行鑽刺行走斷乎不可,惟別旗地方始可耳。從前諸事凡鎮魘皇太子使之不善,播揚惡名者俱係大阿哥,皇太子雖有惡名並未殺人亦無黨羽,大阿哥黨羽甚多…。
  8.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二十五日,上諭諸皇子曰:拘禁胤礽時,胤禔奏: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後必大貴。今欲誅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言至此,朕為之驚異,朕思胤禔為人兇頑愚昧不知義理,倘果同胤禩聚集黨羽殺害胤礽,其時但知逞其兇惡,豈暇計及於朕躬有礙否耶,似此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者也。
  9. 《聖祖仁皇帝實錄》
  10.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六日,上諭曰:「…若人果被殺,豈有無姓名見証,凡此等事,皆由胤禔魘魅所致,胤禔所播揚諸事其中多屬虛誣,皇太子既執之後,在途中行時,若非朕委任親信侍衛,加意防護廢皇太子必為胤禔害矣。到京後,令廢皇太子居咸安宮朕亦熟籌及此。凡彼處臣侍,俱責令小心守護,令朕體違和,每念皇太子被廢之事甚為痛惜」。
  11. 《聖祖仁皇帝實錄》康熙四十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康熙帝諭滿漢諸臣曰:…所以拘執皇太子(胤礽)者,因其獲戾於朕耳,並非欲立胤禩為皇太子而拘執之也。皇太子(胤礽)獲罪之處虛誣者甚多,今馬齊、佟國維與胤禔為黨,倡言欲立胤禩為皇太子,殊屬可恨,朕於此不勝忿恚,況胤禩乃縲絏罪人、其母又係□族,今爾諸臣乃扶同偏徇保奏胤禩為皇太子,不知何意?豈以胤禩庸劣無有知識,倘得立彼則在爾等掌握中,可以多方𥳽弄乎?如此則立皇太子之事皆由於爾諸臣、不由於朕也,且果立胤禩,則胤禔必將大肆其志,而不知作何行事矣!朕悉睹其情形,故命亟釋廢太子胤礽。朕聽政四十九年包容之處甚多,惟於茲事忿恚殊甚,朕原因氣忿成疾…。
  12. 《清史稿校註》第10卷,國史館,1986
  13. 《聖祖仁皇帝實錄 卷之二百三十五》
  14. 《大义觉迷录》
允禔
貝子允禔世系
清聖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1672年3月12日逝世於:1735年1月7日
王室頭銜
新頭銜 直郡王
任職期間:1698年-1708年
封爵廢除
新頭銜 允禔系貝子
任職期間:追封
繼任:
遞降為奉恩鎮國公
二子弘昉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