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頓-華盛頓大道車站 (IND跨城線)

克林頓-華盛頓大道車站英語:)是一個位於紐約地鐵IND跨城線的一個地鐵站,位於布魯克林克林頓山介乎克林頓及華盛頓大道之間的拉法葉大道,設有G線(任何時候停站)列車服務。

克林頓-華盛頓大道
G
往皇后區月台
位置紐約州紐約市布魯克林區介乎克林頓大道及華盛頓大道之間的拉法葉大道
镇区布魯克林
区域克林頓山
地理坐标40.688058°N 73.96687°W / 40.688058; -73.96687
车站类别紐約地鐵車站
途经G  G  (任何時候停站)
軌道IND跨城線
系統B系統IND
2個側式月台
股道2條
交通 NYCT巴士:B38
车站构造
站体类型地下
建筑设计 此站設有無線網絡蜂窩服務[1]
其他
车站代码291[2]
历史
启用日期1937年7月1日1937-July-01[3]
营运
乘客數量
(2016)
1,656,058[4] 3.5%
排行288/422
下一站
北向卡拉森大道G 
南向福爾頓街G 
位置

車站結構

軌道配置圖
G 街道層 出入口
M 夾層 往出入口、車站詢問處、MetroCard自動售票機
P
月台層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南行 教堂大道福爾頓街
北行 法庭廣場卡拉森大道
側式月台,右側開門
站名牌

此地下車站在1937年7月1日,作為跨城線延長段由納蘇大道延長至霍伊特-歇爾美角街時啟用[3]。此站設有兩個側式月台和兩條軌道[5]

夾層設有五個藝術品,分別是1998年Jim Porter的《夜與日》()、Dan Simmons的《安全通道》()、Maku的無名藝術品、2000年Jamal Ince的《融合》()以及2000年John Woodrow Kelly的《Mercury》。

參考資料

  1. "NYC Subway Wireless – Active Stations". Transit Wireless Wifi. Retrieved 2016-05-18.
  2.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6-13].
  3. . Brooklyn Daily Eagle. July 1, 1937 [December 2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24).
  4. .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2017-05-31 [2017-06-01].
  5. (PDF). Metropolitan Transportation Authority. July 10, 2013 [October 28, 201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6-01-27).

外部連結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克林頓-華盛頓大道車站 (IND跨城線)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