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六事变

六·一六事变指1922年6月16日发生于中國广州一場以陳炯明为首的武装政变事件,又稱陳炯明事件[lower-alpha 1]。從孫文的立場則稱為「廣州蒙難」。由於陈炯明主張联省自治,率领部下粤军以军事行动驱赶主張北伐統一中國的孫文,期间粤军发炮三响威吓总统府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稱為「陳炯明砲擊總統府」。

六一六事变
日期1922年6月16日
地点
结果 粤軍勝利,孙中山勢力离开广州。
参战方
粵軍  中華民國廣東革命政府
指挥官与领导者
叶举
陈炯明(国民党指認)
孙中山
蔣中正

背景

1920年7月直皖战争后,段祺瑞下台,但是控制北京政府直系奉系军阀仍然没有恢复《临时约法》。陈炯明的粤军从福建返回,击败舊桂系夺回广州后,邀请孙中山、唐绍仪、伍廷芳回广东。11月,孙中山从上海回到广州,并改编军队由其直辖。

1920年12月12日,孙文召集残留广州的非常国会议员开会,但因法定人数不足无法开会,遂召开座谈会。与会者多主张在广州建立民国中央政府、另立总统。1921年1月1日,孙文在军政府发表演说称:

此次军政府回粤,其责任固在继续护法。但余观察现在大势,护法断不能解决根本问题。[2]

陈炯明主张实行“联省自治”(民选议员和地方长官等),遵邹容革命军》的遗志,“建立以美国为模范,加以适应中国传统和国情的修改”的美国式民主联邦;这与孙中山的北伐、武力统一的主张有所冲突。

1921年1月12日,由广州残留议员组织的“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4月7日,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北京政府、直系、奉系军阀及湘、桂、鄂等省均不表示承认,广东省议会亦开会反对。孙中山实施武力统一全国之策,与陈炯明的联省自治主张发生冲突。陈炯明主张先定省宪,以确立民治的基础;再议国宪,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平统一。他认为北伐系消耗广东的民力与北方争霸,他命部下向孙文提出了如下质询:

一、南方选举总统,无异自树目标。一旦北方来攻,何以御之? 二、广东现时军实是否充实,饷项是否丰饶?果有战事发生,究竟能支持几时?[2]

6月,舊桂系军阀再次进逼广东,陈炯明带兵迎敌。此战虽击败桂系,但死伤人员约有全军五分之一,士气大受打击。

10月8日,“非常国会”通过孙文递交的“北伐出师案”。孙文随即将粤军编为约3万人的“北伐军”,于15日向广西进发。12月4日,孙文抵达桂林,在此设立“北伐大本营”。陈炯明对此进行了抵制,拒不离开广州。1922年3月,在陈炯明的劝说下,滇督唐继尧表示不会支持北伐,湘督赵恒锡亦拒绝北伐军取道全州入境。[2]3月21日,鄧鏗遇刺,陈孙矛盾进一步激化。

4月16日,孙文在梧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北伐大本营迁至韶关。21日,他又下令免去陈炯明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同日,陈炯明率部离开广州,返回惠州隐居,布防于石龙、虎门一带。同时,他命令叶举率部火速由桂返粤。5 月8 日,孙文要求叶举部驻扎于肇庆、罗定、阳春、高州、雷州、钦州、廉州等地,但叶举拒不从命,于18日率部开入广州。20日,叶举又与粤军诸将致电孙文,要求恢复陈炯明广东省长、粤军总司令之职,遭孙文拒绝。[2]至此,陈孙关系已濒临破裂。

5、6月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军战败,使得孙预算落空。5月9日,北伐军自韶关出发,兵分三路进入江西,于6月5日攻陷赣州[3]。为支撑北伐军的庞大开销,孙文屡次向广州商人索要军费。5月20日,陈炯明部下叶举率领粤军开入广州,呼吁迎陈复职。6月1日,为说服陈炯明参加北伐,孫带两营警卫自韶关返回被粤军控制的广州城,命令陈炯明到广州面谈,陈炯明则不做回复。

同时北洋直系曹锟等人提出方法,要求南北总统共同下野,以促进和谈。5月28日孙传芳通电全国,请求南北总统一起下野,29日齐燮元电劝徐世昌退位。直系诸将领、官僚一时间纷纷催促徐世昌下野,徐世昌本来就是1918年段祺瑞与冯国璋争斗起来推举出的中间派,无兵权也无人望,被迫于5月31日发表通电声称自己愿意下野,但要“合法办法”辞职,希望延缓一些时间。6月1日天津旧国会203名议员发表联合宣言,指责徐世昌为非法选举上位,6月2日吴佩孚部下钱少卿打电话到总统府多次,询问徐世昌何时离开北京。如此种种,导致徐世昌被迫下台。[4]

徐世昌下野以后,黎元洪上台。西南各省早已抛弃护法旗帜,主张组织联省自治政府以维持割据现状,因此也大抵不反对黎元洪为总统。贵州袁祖铭于6月3日、四川刘湘6月8日、云南唐继尧6月28日纷纷通电表示赞成恢复法统,拥护黎元洪。

陈炯明被此影响,认为和平统一中国之希望已有,便于6月19日对伍廷芳电报中称“国会恢复,伪府取消,护法目的已达。黄陂(黎元洪)复职,法律之争,应候法律解释。非常国会擅举总统,恶例一开,乱及百世”,表达自己赞成和平统一的意思。

孙中山对此回应的是要求各省裁军,并由直系保证保护国会,便同意南北停战,继而讨论其他。黎元洪也撤销了对孙中山的通缉令,并于6月15日下令全国停战。[4]

双方达成初步一致后,黎元洪开始着手于裁军,但直系军阀吴佩孚以北伐军已经进入江西、奉军虎视眈眈、各省土匪横行三理由拒绝裁军。黎元洪便又建议成立全国裁军委员会,由北洋王士珍、国民党李烈钧任正副委员长,吴佩孚再次拒绝。

黎元洪在江西完成初步裁军成绩,但吴佩孚却保举亲信任江西都督,企图控制江西、新建一军阀。种种迹象表明,直系并无恢复法统之愿望,黎元洪只是他们拉来做旗帜的傀儡罢了。

而南方孙中山致力于削减陈炯明之兵权,自然也受到了反抗。陈炯明部下坚决要求恢复广东总司令官职,孙中山则指出陈炯明可以陆军总长名义行使总司令职权,并指定陈炯明部下叶举为粤桂边防都督,经陈炯明同意后,孙中山认为广东已经稳定,便于5月6日协同胡汉民、许崇智出师北伐,与奉军张作霖一同夹击直系。

但5月8日奉军战败消息传来,叶举等人见状便于当日率军抵达肇庆,5月10日孙中山电令广州卫戍司令魏邦平,要求各军不得擅自开进广州,但叶举兵力雄厚,无法阻拦,于5月18日开进广州,提出“清君侧、除宵小”等口号,矛头指向胡汉民、廖仲恺、许崇智。[4]

过程

事变前

5月20日,叶举明知孙中山不可能同意,仍坚持公开要求孙中山恢复陈炯明广州总司令官职。孙中山为保权威不受损,回信称允许陈在北伐军中路总司令、粤桂联军总司令、两广军务督办三个职位中挑选一个,并派汪精卫前往东江与陈炯明当面会谈,但叶举坚持恢复广东总司令,不接受其他任何办法。

5月27日,孙中山下令“陈炯明以陆军总长办理两广军务,所有两广军队,悉归其调遣”,陈炯明回电保证叶举回防、并不再出现过激行为。

此时由于陈炯明军队在叶举率领下进入广州,桂系梁华堂重新攻克桂林,李宗仁占领贵县,林俊廷等人占领南宁,孙中山电令刘振寰应对广西之事,但刘振寰只能死守梧州,无法解决势态。

6月1日,孙中山因两广大乱而被迫回到广州,计划召集叶举等人当面谈话,但叶举拒绝见面,离开广州前往石龙。孙中山对此非常愤怒,一度电令海防司令陈策开炮轰击,因幕僚劝阻而放弃计划。

6月3日,叶举宣布广州戒严。同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暨北方知名人士二百余人致电孙中山,请孙实行与北方总统徐世昌同时下野的前言。孙后来澄清从没有与徐世昌同时下野的约定。

事实上,最早提出南北总统同时下野的是孙传芳于1922年5月28日给广州护法政府的通电。

6月12日,孫召集广州报界人士举行茶话会,通过报纸向陈炯明发表了声明摊牌,宣布了自己的政见:

孙中山继续说到:

事变过程

6月13日,陈炯明部在白云山一带宣布戒严,叶举等人纷纷前往广州。

6月14日,叶举等人在总指挥部举行秘密会议。粤军全体官兵通电响应,请孙中山停止北伐,谋求和平统一。

6月15日,廖仲恺奉孙中山之命前往惠州邀请陈炯明出面,在石龙被软禁。当夜叶举等人通电要求孙中山下野,并派兵包围总统府。深夜,粤军高级将领召开会议,决定发动军事行动,逐孙下台。

15日晚10时,广州卫戌司令,粤军第三师师长魏邦平接到叶举“让孙中山撤离总统府”的命令,并告知孙,孙及时离开。16日3时令4000余名粤军士兵举部包围越秀山南麓的总统府,5时左右司令杨坤如数十人进入总统府企图缴械,在守军诱骗下遭到攻击全灭。粤军开始攻击总统府,至10时攻陷。期间粤军发炮三响威吓总统府(中國國民黨稱陳炯明砲擊總統府),并拘捕廖仲恺。此时孙文已逃上了军舰。

孙中山登上永丰舰

一九二二年六月十七日美國紐約時報登載「孫中山以八吋口徑大砲及毒氣彈威嚇粵軍撤離廣州市」的新聞

登上永丰舰后,孙文首先下令入赣北伐军回师攻粤。据美领事报告[7],孙中山16日午后,即开始炮轰广州市,17日下午又重行开炮。(This bombardment was repeated Saturaday,June 17)。17日下午1时,孙文率“永丰”等七舰从黄埔出动,在广州内河海珠、天字码头、士敏土厂前各处炮击市区,又向白云山、越秀山、大沙头、沙河等处遥射。至下午3时,第一轮炮击结束。5时,第二轮炮击开始,至7时结束。两轮炮击共开炮约100发,着弹点多为人烟密集的城区。

炮击发生时,海珠一带居民纷纷呼救,街上行人被成片炸倒;在东堤一带,几乎所有商铺全被炸毁,宾客满座的冠月茶楼更是直接中弹,30余人或死火伤;在河南、越秀山、沙河、大沙头,民房多被炮击损毁。在两轮炮击中,广州房屋损失总计不下500万元,无辜平民死难者多达数百人。但在国民党方面则称此为“叛军死于炮火者约数百人”[8]。根据国民党的记录,孙中山于16日表达了自己发炮的目的:“令舰队发炮轰击广州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犹在”。是日(十六)晨,外交部长伍廷芳登舰谒孙,孙向伍表示:“今日我必率舰队,击破逆军,戡平叛军而后已。否则,中外人士必以为我已无戡乱之能力,且不知我之所在”[9]。十八日,美国副领事侯士顿(J.C. Huston)登舰谒孙中山,抗议美国在长堤的房产受到炮轰的毁伤。侯士顿向美国务院报告说[7]

在星期六(十七日)的炮轰中,两座美国房楼给炮弹毁损了。楼外明显的悬有美国的国旗,一位美国人差点给机关枪流弹所伤。广州基督教书院也为一大炮流弹所击。

一般人认为孙中山将会继续轰炸。因此我觉得应向孙提出抗议。在十八日,我偕同美国驻南中国舰队司令班尔上校(Captain Baum)到黄埔海圻舰上会晤孙中山。我向他抗议美国在长堤的房产受到轰炸的毁伤,并指出广州是无军事设防的城市,无辜平民已死伤不少。孙答曰:『我轰炸广州也是一个抗议。明天我将继续轰炸。假如你能说服这些军队(指粤军)退出市外,而由魏邦平来维持善后,我就答应不再开炮。』我(美国领事自称)告诉孙中山,说我不是来做调人的,所以不能干预他们的事。

当孙中山于16日下令海军开炮时,舰队司令温树德“意颇犹豫”[10],而各舰舰长“皆不愿开炮,但为孙派严密监视,谓天大事情,由总统负责,各舰长无话可说,只得向空乱轰一阵,当时毁坏地方较少,实原因于是”[11]。但是,根据美国领事所得的情报,舰上军官被水手以手枪威胁,强迫向长堤岸上市区开炮,这些水手是孙中山前在「海员公会」(Seamen's Union)招募上船的[7]

当时东堤一位逃难的老百姓,对此发言:“从前龙(济光)莫(荣新)在粤,地方濒危,尚不敢惊扰居民至此。今次彼此同是粤人,仍不惜糜烂大局,真可哀矣!”[12]事件发生后,叶举等粤军将领电请当时在惠州的陈炯明返广州维持局面。章太炎也于19日发电文支持陈炯明贯彻其“联省自治”的主张,并另电劝孙「去」非常大总统之「号」,离开广州。电文中说[13]

惠州陈竞存先生鉴:徐酋(徐世昌)将覆,僕已电劝中山去号,中山暗于时机,而君又果于报复,遂成此祸。但中山可仇,西南联省果可背,「联省自治主义」果可弃否?愿君明以教我。

魏邦平对报界记者的谈话中谈到[14]

(六月十六日),予(魏自称)则接孙氏来函,谓已安全抵海珠,现在永丰(舰),即来一面,余必惩办粤军云。予接函后,往兵舰谒孙,劝觅安全地方,以图将来。讵彼盛怒之下,谓必炮轰粤军,并令予附从。予以地方为重,若果开炮,则子弹与人心俱去,将来大事难成。而孙则谓非此不足以促调人之效力。因此开炮之事,立时速成。而双方奔走骇汗,卒至调停无效。此为十五,十六两日之情形也。人民饱闻十五晚之枪声,复闻十六日之炮声,仓皇奔走,吾民何辜遭此浩劫,诚可痛心。连年受水火风旱,兵燹盗贼之灾祸,已苦不胜言,今双方若无调停之意,其祸究不知伊于胡底。

孙登上永丰舰后,虽控制了几艘军舰,但广州城已完全掌控在粤军手中,内河亦被各炮台的火力封锁,唯有漂泊江上,於廣州水域憑藉海軍及部分地面部隊持續抵抗。因深恐孙文再次开炮轰城,广州总商会于27日派出二十五名代表,由伍朝枢随同,前往永丰舰与孙文交涉。在听完代表们讲完城内遭炮击造成的惨状后,孙文说:

若果陈氏今早抵省,我即今早开炮;今晚返省,即今晚开炮。汝等既赞成之,则自负责任。如其不来,我亦何必开炮……总之,陈氏一日在省,则省城地方一日不宁。汝等既系来请我勿再开炮,这又何难。若能本汝等之良心,主张不欢迎陈氏,作消极的抵制,则彼自讨没趣,自然不来省,则我亦可日内离去省城。否则彼来,我亦可来耳。[15]

孙中山离开广州

蒋中正其时正在家乡吴越宁波奉化守制。6月18日,孫電促蔣來廣東,蒋听闻领袖遇险,便急忙乘船赶到广州,6月29日蔣到黃埔,于29日登上“永丰”舰随侍见孙。此时,因珠江江面已基本被粤军火力封锁,“永丰”等舰已走投无路。形勢持續惡化,永豐艦受到威脅,蔣介石急請孫移居下艙,而自守舵樓,冒險通過車歪炮台,直駛至白鵝潭,始脫離險境[16]:112。7月8日,舰靠近英法租界沙面,泊于白鹅潭。由于白鹅潭系广州对外通商口岸,由英法军队控制,孙文遂能在此躲避粤军火力。7月,蔣在永豐艦指揮,處於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之中,卻能臨危不懼,自勉自勵[17]:93[18]孫希冀北伐軍回師擊潰陳炯明部扭轉局勢,後因北伐軍贛南失陷,南雄不保,前方腹背受敵,戰局必危。10日,英籍海关税务官员登上永丰舰,要求孙文离开。孙文立刻激动的表示此地是中国领土,他想何时来就何时来,想何时走就何时走,英国人无权过问。15日,陈炯明重返广州,再次出任粤军总司令。

英国总领事詹美生于11日向北京英公使作下面一段报告[19]

八月八日下午,孙中山的美籍顾问诺曼来访,他说他和孙谈了一天,孙决定要离开广州,问我能否相助。诺曼并秘密的告诉我,现泊在广州的日本驱逐舰队的队长曾表示愿意带孙离粤,但是,孙决定不接纳,因恐怕受日本保护,会给美国一个不良的印象。我与香港海军当局商量后,即告诉诺曼说「摩汉」兵舰(Moorhan)将可送孙去香港,然后他可转乘邮船「俄国皇后」(Empress of Russia)赴沪。
无疑的,孙中山这次在南方的逗留,给广东和广西两省一个浩劫(calamity);其在政治上的无能(political incompetence),也是一个特出的例证。

孙中山离粤的消息传出后,广州市民大感快慰。半闭门的商店,立刻全行开业。十日晚,全市放爆竹。[20]

結果

6月18日,孫電促蔣來廣東,6月29日蔣到黃埔,登上永豐艦見孫,蔣在孫處於危難而急需時趕來,使得孫在以後對蔣有更深、更多之信任和期望[21]:164。蔣奉孫電召赴永豐艦參贊軍事行動達42日,咸認蔣日後在國民黨內政治地位的攀升此為重要之契機。[22]孙中山的后人回忆,陳炯明聽闻蔣登上永豐艦后,面色發青,說蔣在孫身邊,必定出許多鬼主意[21]:165

陈炯明兵变削弱了孙中山的权威,导致西南各省战乱再起。也促使孙中山逐渐对军阀放弃希望,转为争取俄国支持,同意联俄容共,最终促成共产党利用国民党影响力大肆扩张,埋下之后内战之隐患。

粤军在事变后派兵消灭孙中山的民团。而北伐军部分归降叶举,跟随孙中山的许崇智部战败后取道江西入福建。[23]

事件发生后,身在北方的胡适,曾在《努力周报》上写「这一周」(1922年6月19日-25日),有如下评论[24]

本周最大的政治变化是广东的革命与浙江的独立。孙文与陈炯明的冲突是一种主张上的冲突。陈氏主张广东自治,造成一个模范的新广东;孙氏主张用广东作根据,做到统一的中华民国…孙氏使他的主张,迷了他的眼光,不惜倒行逆施,以求达他的目的,于是有八年联安福部的政策,于是有十一年联张作霖的政策。远处失了全国的人心,近处失了广东的人心,孙氏还要依靠海军,用炮击广州城的话来威吓广州的人民,遂不能免这一次的失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為紀念中山將永豐艦改名為中山艦。日後該艦尚發生中山艦事件。該艦於抗日戰爭中於武漢遭擊沉,1997年中山艦重新打撈出土目前在湖北造船廠展出。

注释

  1. 但其实政变发生时陈炯明身处惠州,亦有研究[1]认为叶举发动政变时陈其实不知情。

参考文献

  1. 康白石,《陈炯明传》,文星书屋,1978
  2. 方志钦 蒋祖缘,《广东通史》现代上册,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3. 叶曙明,国会现场:1911—1928,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3
  4.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8
  5. 《俄国皇后号邮船谈话》,1922年8月13日
  6. 《申报》,1922年6月19日
  7. 美国外交部档案USDS893-4576,1922年6月22日,广州美副领事
  8. 《蒋总统秘录》,第五册,181页,台北,中央日报全译本。
  9. 《中华民国国父实录》,罗刚编著,1988年7月台北,4000页。
  10. 香港《华字日报》,1922年6月19日
  11. 香港《华字日报》,1922年7月5日
  12. 香港《华字日报》,1922年6月20日
  13. 《申报》,1922年6月21日
  14. 香港《华字日报》,1922年6月29日
  15. 香港《华字日报》,1922年6月30日
  16. 師永剛、張凡編著:《蔣介石:1887~1975.上》,北京:華文出版社,2011年3月,ISBN 9787505734474
  17. 郭岱君:〈蔣介石在國民黨之崛起(1925-1928)〉,刊呂芳上主編:《論民國時期領導精英》,香港:商務印書館,2009年12月
  18. 「凡事當不見不聞,專心一志,以心為主,以志帥氣,則此心不亂而此志亦壯,否則聞亂見雜,未有不目眩而心搖者也」,見《蔣介石日記》,1922年7月15日
  19. 英国外交部档案,FO371-7998,144页
  20. 《士蔑日报》,1922年8月11日
  21. 孫穗芳著,《我的祖父孫中山》下集,台北:禾馬文化出版,1995年4月
  22. . [2011-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0).
  23. . [2010-12-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08).
  24. 《孙中山研究》,李敖著,189页,(1987年9月10日),台北,李敖出版社初版

外部链接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