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年府

北大年府泰语:皇家拉丁音譯泰语发音:[t͡ɕāŋ.wàt pàt.tāː.nīː]),泰国一級行政區劃之一,位于泰國南部的东海岸。北大年之名來源於馬來語「Patani」,意思是「這個海灘」。中文譯名「北大年」來源於其福建話音譯。

北大年
ปัตตานี

旗幟

圖章

地理位置
坐标:
国家 泰國
首府北大年
政府
  府尹Wiranan Phengchan (2016年10月起)
面积
  总计1,940.4 平方公里(749.2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第67名
人口(2014)
  總計686,186人
  排名第39名
  密度350人/平方公里(920人/平方英里)
  密度排名第9名
时区ICTUTC+7
ISO 3166码TH-94

北大年府居住着大量穆斯林,是一个民族关系复杂的地区,经常发生骚乱和袭击事件。那拉提瓦府也拉府以及北大年等三府原来是北大年苏丹国統轄之地,后被暹罗吞并,自此,马来穆斯林分离主义就没有停止过。为监控分离主义,泰国政府长期对泰南三府进行军事管制。

地理位置

北大年府位于马来亚半岛上,北濒泰国湾,陆上接宋卡府也拉府那拉提瓦府。本府南部多山,北部则是平原。

名称由来

府名Pattani源自马来语Patani爪夷文: ڤتاني),在北大年马来语中意为“这个海滩”。(在标准马来语中应为Pantai ini)另一种说法是来自梵语pathini意为“处女女神”;Pathini也是狼牙脩建国者Merong Mahawangsa的女儿名字。[1]

历史渊源

北大年府历史上曾是自立的北大年苏丹国,该国苏丹是马来苏丹的近亲。北大年苏丹国长期保存着高度自立,并向素可泰王国大城王国进贡金银花。中国明朝文献称之为大泥[2]

1767年大城王国缅甸攻击,王国首都沦陷后北大年苏丹曾宣布独立,但独立宣言並未受到泰王的承认,后来泰王拉玛一世即位之后旋即将北大年收歸泰王国的直接统治之下。直到1909年英国与泰王国签订条约将原来北大年苏丹领地瓜分,六成歸泰王国,四成并入了当时的英国殖民地马来亚

长期以来,这种瓜分被当地马来民族所不满,并埋下了后世纠错不清的民族问题之根源,直至2004年民族矛盾终于激化。

府徽和府花

本府的府徽上出示一门古炮,这门炮在十八世纪初由当时的华人官员林道乾铸造于本府,但在1785年被运到泰国首都曼谷并放置于今天的泰国国防部门前。

府花是早年从中国传来此地的朱槿(学名为Hibiscus rosa-sinensis),府树是香坡垒(学名为Hopea odorata)。

行政和管理

本府行政上被划分为12个縣(ampoe),又进一步被划分为115个区(tambon)及629條村(muban)。

# 中文名 泰文名 英文名
1 北大年府治县 เมืองปัตตานี Mueang Pattani
2 鹄坡县 โคกโพธิ์ Khok Pho
3 农集县 หนองจิก Nong Chik
4 巴那雷县 ปะนาเระ Panare
5 玛尧县 มายอ Mayo
6 通央登县 ทุ่งยางแดง Thung Yang Daeng
7 赛武里县 สายบุรี Sai Buri
8 迈敬县 ไม้แก่น Mai Kaen
9 亚灵县 ยะหริ่ง Yaring
10 亚廊县 ยะรัง Yarang
11 加坡县 กะพ้อ Kapho
12 湄兰县 แม่ลาน Mae Lan

社会动荡

旅游观光点

  • 林姑娘庙会

注釋

  1. . Sejarahmalaysia.pnm.my. [2012-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已忽略未知参数|url-status= (帮助)
  2. 譚端,"泰政府與分離主義份子的和平曙光"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udn全球觀察,2013/03/01.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