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庄

北投庄日语: Hokuto shō */?地名首度出現於18世紀,為漢人開墾於台灣台北北部;今台北市北投地區的聚落,其中北投即為平埔族語女巫之意。台灣日治時期1910年代,北投地名成為行政區劃之一,隸屬於台北士林支廳,而1920年更將該地區更名為北投,隸屬於台北州。

北投街
七星郡的街
1920年-1945年
北投街位置
北投庄管內略圖
庄長(1920-1940年)
街長(1940-1945年)
 - 1920年-1926年 潘光楷
 - 1940年-1945年 室園武
歷史
 - 成立 1920年
 - 廢除 1945年
面積
 - 1934年 54.8 km²
人口
 - 1934年估計 16,179 
     人口密度 295.2 /km² 
行政分區 6大字
現隸屬於 臺北市北投區

1920年至1940年間為北投,1940年升格為北投街。

行政區劃之北投地名屬台北州七星郡管轄,置石牌唭里岸北投頂北投竹子湖嗄嘮別等六大字(大地名)區域,約今日台北市北投區。

街原名

原屬芝蘭二堡之北投、唭里岸、石牌、嗄嘮別、頂北投、竹仔湖[1]

行政區劃

頂北投大字下有「紗帽山」、「山脚」、「十八分」小字名,嗄嘮別大字下有「嗄嘮別」、「關渡」小字名 [2]

第1屆北投庄議員名單

民選 官選
吳著祿、李水土、陳進來、陳義楷、潘老終、魏秀欽、陳水池 吉武才藏、鳥居嘉造、許紹勳、許德定、周碧、魏本鏢、松田昌嘉

教育

小學

1941年3月,日本發布國民學校令,將小學校、蕃人公學校與公學校一律改稱為國民學校。

小學校

  • 北投尋常小學校→北投國民學校(今北投國中

公學校

  • 北投公學校→七星國民學校(今北投國小
  • 石牌公學校→石牌國民學校(今石牌國小
  • 關渡公學校→關渡國民學校(今關渡國小)

交通

日本時代的新北投車站

鐵路

淡水線

新北投線

慈善團體

觀光

天然紀念物

參考來源

  1.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
  2. 《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