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投線 (台鐵)

新北投線,俗稱浴湯線,是臺灣鐵路管理局淡水線的廢止支線,自北投車站分歧[1]。該條鐵路是為了將旅客運往北投溫泉區而建,可說是臺灣最早純為了觀光而建的鐵道[2][3][4]。目前和淡水線一樣,經過改建成為台北捷運的路線,即新北投支線。本線僅有北投站及新北投站兩站,長約1.2公里。該條支線於臺灣日治時期便開始營運,後隨淡水線一同停駛[5]

新北投線
日治時期的新北投車站(新北投驛)
概覽
營運地區 臺灣臺北市北投區
服務類型客運
目前狀況原路線改為捷運新北投支線(1997年3月28日全線正式通車啟用)
技術數據
路線結構平面
路線長度1.2 公里
正線數目單線
車站數目2
軌距1,067毫米
使用车辆DR2100型~DR2400型柴油客車
開通營運1916年4月1日
停止營運1988年7月15日
營運者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臺灣鐵路管理局

沿革

北投溫泉的歷史可追溯到清光緒廿年(1894年)德國商人奧(Ouely)於北投興建溫泉俱樂部,後來日治時期平田源吾來此於明治廿九年(1896年)開設臺灣第一間溫泉旅館「天狗庵」,帶動了北投溫泉區的開發[2][3]。而在明治卅七年(1904年)大日本帝國陸軍在北投溫泉區興建了陸軍療養院,隔年的日俄戰爭中即有不少傷兵被送來這裡療養,據說療效奇佳[2][3]。之後在明治四十年(1907年),臺灣婦人慈善會取得瀧湯溫泉附近約6000坪的大日本帝國海軍用地,並出資改善浴場品質,並向海軍請願,修築了一條從北投通往溫泉區(新北投)的道路(過去溫泉區雖然發展快速,但因淡水線北投車站仍有段距離,且溫泉區附近多為海軍用地,不能任意開發使用,故交通不便)[2]。後來在大正二年(1913年)時,臺北廳廳長井村大吉曾耗資5萬6千圓改建公共浴場(今北投溫泉博物館[2]

而到了大正五年(1916年),在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運輸課課長村上彰一的努力下,興建了載運旅客前往溫泉區的新北投支線,為一條完全以觀光為興建目的的路線[4]。不過村上彰一於該路線築成當年便在日本去世,未能見到新北投線通車;而為了紀念其貢獻,當時的民政長官兼鐵道部長下村宏遂為他立了「村上彰一翁碑」(現存於北投普濟寺[2]。而也因為該條路線的「新北投驛」,所以才有「新北投」這個名稱的出現[2]

新北投線自大正五年(1916年)4月1日開始營運之後,促進了溫泉區的發展,極盛時期曾有35家溫泉旅館(1935年時[2])。且為了因應旅客的增加,昭和十二年(1937年)時還擴建了新北投驛。但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昭和廿年(1945年),新北投線因戰備需求而將鐵軌拆掉轉作他用(據說是被插在淡水海邊以妨礙盟軍登陸[2]),直到戰後的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8月才復舊完成[5][4][3]

目前新北投支線沿線還留有幾個阻絕柵欄[4];而本線原有之終端式設計新北投車站,捷運新北投支線興建時原欲拆除,後來臺北市政府象徵性用新臺幣一元賣給臺灣民俗村保存[6]。地方曾一度發起「新北投車站風華重現」運動、「新北投車站回娘家」募款運動,希望能將新北投車站搬回北投。經過多年協調,臺灣民俗村產權人日榮資產管理公司決定無償把車站捐給臺北市,而後臺北市文化局開始後續工作,計畫在2016年前讓車站在北投重組完成[6]。2013年8月8日,臺北市政府的工作小組進入臺灣民俗村進行建築測繪、構建編號等工作,之後便將拆解運回北投重組[7]

軼事

  • 該鐵道線早期建設工程之鐵軌據稱取用自清代鐵道之遺留。[8]

車站一覽

車站名
國音電碼
停駛時英譯站名 營業里程
(起)
備考 所在地
北投(ㄅㄊ) Peitou 0.0廢止 臺北市北投區
新北投(ㄒㄅㄊ) Hsin Peitou 1.2廢止 臺北市北投區

相關條目

參考來源

  1. 林金池. . 中國時報. 2013-05-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2).
  2. 劉文駿、王威傑、楊森豪. . 果實出版. 2003年9月: 62-64頁. ISBN 986-7796-11-X.
  3. 戴寶村、蔡承豪; (編纂委員)王志弘、吳泉源、林崇熙、陳其南、黃士娟、黃俊銘、戴寶村.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09年11月: 76-78頁. ISBN 978-986-02-1091-0.
  4. 古庭維、鄧志忠. 初版二刷. 晨星出版. 2010-09-20: 18-21頁. ISBN 978-986-177-401-5.
  5. 洪致文. 初版一刷. 時報文化. 2001-01-01: 32、33頁. ISBN 957-13-3285-2.
  6. 吳亮儀. . 自由時報. 2013-04-19.
  7. 吳敏菁. . 中國時報. 2013-08-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4).
  8. . 臺灣日日新報. 1919-11-2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