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化
文化同化(),或同化政策在社會學上是指個人或團體,被融入非原本,但具社會支配地位的民族傳統文化的過程。同化原本是生物學的概念(参见同化 (生物学)),後來被社會學借用。
系列条目 |
社会学 |
---|
|
主要的社会学理论 |
研究方法 |
主要分支学科 |
其他相关信息 |
|
同化定義
也被稱之為「內化」,指非主流團體被主流團體同化;非主流團體成員習得主流團體的特質,而逐漸被接受成為主流團體的一部分[1]。同化被同化者通常是外地來的移民或少數民族。由于生活在非原本社會中或與其接觸,慢慢失去大部份原來的文化特點;並接受非原本社會的特點。變化直到與非原本社會的成員無法區分為止。
同化並不指種族上或其他生理上的融合,雖然這種融合與同化有莫大關聯。
世界各地的同化情況
有學者認為徹底同化很少見,以歐洲為例,雖然當地各民族歷經多次被征服及強制同化,但卻沒有因此融為一體,反而分化出更多民族。
而比較值得注意的同化例子是美國,例如美國的黑人,多数原是來自非洲的黑奴,現在極大多數已忘却本身文化;另外移民美國的歐洲各國人也多數在兩三代內幾乎完全被同化。
在古代中國,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後,下令書同文,命李斯依據周朝的大篆,编成小篆,通行全國,原本有不同文字的六國遺民被同化。
中国满汉融合的历史从清朝入关就展開,如剃发易服之后汉人穿着改为马褂和袍子,以及汉人发型被满化。爱新觉罗氏的皇帝没有一个不会说汉语的,如康熙、雍正、乾隆等;另外羁留汉地的滿族在民国成立之后普遍文化程度较東北滿族高,同时,这种融合也不是单向的,即不能认为滿人完全蜕变为汉人,实际上汉人在很多习俗、语言等方面也被滿人影響。
有学者认为,欧洲与中国的面积差不多,但欧洲分裂成多个国家;中国却始终能够统一,文字的差别是主要因素。地域辽阔,山阻水隔,使居住在各地的同一民族语言产生变化,拼音文字非常依赖“语音”,当“语音”产生变化后,修改文字“语音”是很自然的,加上拼音文字修改容易,造成欧洲的语文一路增多,语文有异则造成民族分裂,所以欧洲分裂成多个民族;而汉字依赖“字形”,对语音的依赖不显著,且要修改汉字有一定难度,是以虽然中国各地区的汉语方言有异,但文字始终一样,防止了民族分化,为统一制造有利条件。
參考資料
- 《大英百科全書》:“同化”(assimilation)條目。
外部連結
- Asian-Nation: Asian American Assimilation & Ethnic Identity
- From Paris to Cairo: Resistance of the Unacculturate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Unity and Diversity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 郭, 貞. . 新北市深坑區北深路三段260號8樓: 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16: 521. ISBN 978-986-298-224-2.